记者手记:中国大桥的故事还在继续丨大国工程我来建

2022-10-10 09:00:11 - 封面新闻

封面新闻记者张奕丹

9月22日傍晚,我们在珠海公路口岸的观景平台远远望到了港珠澳大桥,两座风帆桥塔矗立着,亮着紫色的灯光,也能看到远处的收费站。这处观景平台才刚修建,如果早来几天,我们可能就失去了从这个角度欣赏大桥的机会。

记者手记:中国大桥的故事还在继续丨大国工程我来建

从观景平台看大桥

观景平台各处都是对港珠澳大桥的致敬。座椅设置成了大桥同款“中国结”桥塔造型,投射在地面的灯光是晃动的蓝色波浪;平台栏杆上,是大桥的手绘风格示意图,标注了每一座桥塔和人工岛的名称;一处休息空间设计成了隧道造型,是迷你版的大桥海底隧道。

虽然这次我们无法踏上港珠澳大桥,但看到这些精致的迷你模型,既感受到了口岸人员的用心,也能联想到大桥的精妙设计。

关于港珠澳大桥的传奇与故事多不胜数,在港珠澳大桥建设的过程中,有几百项专利随之诞生,大桥也成为工程领域的标杆。通车近4年后,大桥建设期形成的技术与经验,仍在世界范围内存在很大的影响力。

今年4月,港珠澳大桥的钢结构工程再次斩获国际性大奖,成为国内继“鸟巢”后,第二个获得国际钢结构工程与焊接方向的最高奖——国际焊接学会“UgoGuerreraPrize”奖的工程项目。

在建造施工过程中,大桥首次将机器人焊接技术应用于国内钢桥制造领域,建成了国内首条板单元自动化生产线。工程师们研发了自动行走、打磨、除尘、定位、压紧和定位焊的自动化。特别是采用机器人取代人工定位焊,为国内外首创。

大桥通车以后,很多建设者们还留在珠海。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党委副书记、行政总监韦东庆告诉我们,通车的那天是他来广东的第2993天,“很快这个数字还要再加4个365天,因为又过了四年。”

他是重庆人,2010年到管理局工作,一直到现在,“坚守”是他对大桥精神的总结,他觉得能坚守在大桥上是一种幸运。现在,他们也仍围绕着大桥,展开许多开发项目。港珠澳大桥主题的数字藏品、交响乐……这些看似与大桥毫不相关的东西,如今却都以文创的形式与公众见面,走进普通人的生活。

大桥是一群人的杰作,还有很多我们不知道名字的建设者,正为交通强国事业做贡献。

中国桥梁的故事未来还有很多可能性,正如韦东庆所说,大桥的故事还在继续。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