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女工程师”是怎样炼成的?

2024-10-10 04:17:11 - 中国妇女报

“BIM女工程师”是怎样炼成的?

“BIM女工程师”是怎样炼成的?

    十年幕墙项目BIM实施经验,带领团队共获国家级、省级BIM奖项累计140余项;投身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攻克了一系列外装饰光伏系统解决方案,在多个光伏建筑一体化项目中成功实践——

    在建筑行业中,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的概念首次提出时,许多行业专家和决策者持有保留态度。他们担心前期的投资和学习曲线可能会阻碍项目的进展。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早期采用者的成功案例开始改变业界对BIM的看法,从而逐步推动这一技术成为行业标准。

    十年来,中建五局不二幕墙装饰设计研究院BIM一所所长黄思颖,逐渐从一名见习生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BIM技术领域行家。近两年,她开始投身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带领团队攻克了一系列外装饰光伏系统解决方案,在多个光伏建筑一体化项目中进行了实践。

    在项目中不断“打怪升级”

    2018年的一个夏日傍晚,黄思颖正整理准备下班,突然手机铃声划破了办公室的宁静。电话那头,一位项目经理的声音带着一丝急促:“思颖,明天一大早甲方要开项目碰头会,他们要求BIM人员必须到场。”时间紧迫,黄思颖匆匆收拾行囊,踏上高铁连夜赶往项目点。

    晨光初照,黄思颖与众多参会者围坐一堂。然而,两小时的会议,只给BIM参会方留出了短暂的五分钟。项目经理略带尴尬地摊手说:“没办法,BIM技术大家也不懂。”

    那一瞬间,黄思颖深感幕墙BIM的“科普工作”任重而道远。她常听到周围人简化BIM技术为“一键出图”的魔法棒,或是仅仅作为展示建筑外形的模型。但事实远比这复杂——建筑信息模型的核心在于信息本身,它关乎于将设计的平面转化为现实中立体的建筑,关乎于精确计算每一份材料的用量,关乎于在施工前就预见可能的偏差与挑战。

    黄思颖决定,用实力说话,无问西东。

    回想起刚接手项目技术工作时,黄思颖感慨万分,“那时候有很多外界的声音质疑我这样一位资历尚浅的女总工程师。”那是她工作以来完完整整经历的第一个大项目,从前期投标到项目收尾,每一个环节她都亲自过问,每一个细节她都严格把控。

    “T2铝板加工厂做出来的铝板南北面装不上,你去看看怎么回事。”

    “汇景钢结构加工厂需要你去图纸交底。”

    “埃及项目顾问意见第五版来了。”

    “平安总包的周BIM检视会下午两点准时开始。”

    ……

    十年间,黄思颖在不计其数的项目中打怪升级。曾经的迷茫与困惑,如今已化为坚定的步伐和无畏的眼神。

    十年的幕墙项目BIM实施经验是她的“尚方宝剑”,在此期间,她历练成长为一名BIM专业技术讲师,年组织培训40余课时;参与组织人员取证,筹办单位技能竞赛;组织编制幕墙工艺标准化三维图集,编制单元式幕墙虚拟样板……

    令她欣喜的是,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认可到BIM技术确实可以给项目提效,并逐步参与到BIM工作中来。截至目前,她带领团队获国家级、省级BIM奖项累计140余项。

    实时更新技能清单

    黄思颖站在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T3航站楼的施工现场,望着眼前这片繁忙的土地,心中充满了感慨与自豪。“在这里,我真切感受到十年间BIM在我们行业的快速发展。”她轻声说道。

    建筑技术日新月异,光电幕墙、“可呼吸”幕墙、清水混凝土幕墙、蜂窝石材幕墙等创新技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即使是黄思颖这样的资深建筑幕墙设计师,也得实时更新自己的技能清单。

    “现场效果要提前用BIM做出来,所以最近我都在项目驻点办公。”黄思颖正全情投入这个挑战中。T3航站楼的幕墙工程庞大复杂,涉及玻璃、石材、铝板、陶瓷板等14种不同材料和构件,都需要精确拼接,不能有丝毫差错。

    “解决技术问题靠的是逻辑与思路,保持头脑清晰与思维敏捷是重中之重。”黄思颖带领团队,运用了一系列高效精准的方法,如优化模拟系统方案、3D扫描反馈现场数据、精准排布材料计划、无损传递计量信息、平台协同实现共享更新、AR结合严控施工质量等。这些措施使得项目材料预算误差从10%降至2%,工期节约了10%。

    “我希望客户通过见证BIM团队的能力,继而认可公司的成绩。”今年立下的目标还回荡在耳边,工作中的每一秒黄思颖都在为之努力。

    “我们得做全能选手,否则在这个行业活不过三年。”黄思颖深知,作为建筑幕墙设计师,需要具备强大的三维空间想象能力,精通外观设计、结构设计,并能够熟练运用十余种软件。除了做好本职工作外,她还主动参与行业协会活动,积极撰写行业论文,每日浏览专业公众号,不断充实自己。

    在深圳太子湾项目中,黄思颖带领团队碰撞摸索出一套全异形单元体协同出图方式,仅用半年时间,就完成了五大类、376种、1410块单元体的绘制工作;在成都科创生态岛项目中,她以惊人的效率和准确性,完成了埋板施工点位布置和型材龙骨面板提料的工作。

    不惧时代挑战,做星光引路人

    在做好自身工作的同时,黄思颖不忘认真做好匠心传承。一路走来,她从追光者逐渐成长为星光下的引路人。

    公司为她分配了一位年轻的实习生小周,希望黄思颖能带他快速成长。每周,黄思颖都会抽出时间备好教案,在白板上画好详细的BIM模型图,耐心地对小周解释每一个步骤的来龙去脉。“你看这个节点,我们如何通过软件来优化它的设计。”黄思颖边说边示范,手中的电子笔在屏幕上流畅地划过。

    “不要害怕犯错,每一个错误都是向成功迈进的一步。”黄思颖不仅教授技术操作,还教会新人如何理解建筑的结构与美学,如何在设计中融入人文与环境的考量。

    几个月后,在黄思颖的指导下,小周已经可以独立处理一些小型项目的BIM建模。他的自信心和能力都有了显著提升。黄思颖知道,又有一位年轻的工程师即将为这个行业贡献力量。

    黄思颖平时也喜欢徒弟和她争论技术问题,即使有时争得面红耳赤,她说:“无论结论对错,这种有独立思考的人才值得培养。通过辩论,可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

    有青年员工焦虑AI技术发展太快,追问黄思颖是否担心在建筑行业多年来磨砺的成绩会被人工智能取代。她微笑着回答:“本来就是一个发展趋势,我反而觉得挺好,可以利用工具去做更多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

    “我们无论干什么事情要尽量做到无可替代。”黄思颖深知,顺应时代、利用好手中的工具才是智者的选择。

原标题:“BIM女工程师”是怎样炼成的?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