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Yida | 平方和量化研究员实习心得与感悟!

2024-10-10 16:47:35 - 平方和投资

对话Yida | 平方和量化研究员实习心得与感悟!

本文提纲:

01.求学经历与求职建议

02.平方和投研实习日常

03.量化研究的思考与感受

04.给学弟妹投递平方和的建议

感谢Yida的分享,以下是超级量化主理人和Yida的访谈实录整理。

01

求学经历与求职建议

高东:哈喽Yida,可以简单介绍一下你的求学和实习经历吗?

Yida:我的本科和博士都就读于清华大学物理专业,研究的方向是高能物理理论,也可以叫粒子物理,简单来讲就是研究一些微观粒子相互作用的性质,比如什么电子质子这些东西,它们是怎么相互作用的。

我的实习经历比较少,因为之前一直在做科研学术,只有2段实习经历,第一段在一家知名百亿私募担任量化研究员实习生,实习了六个月,第二段就是现在平方和的实习经历了。

高东:你为什么考虑从事量化行业呢?

Yida:我觉得量化行业的评判标准清晰直接,我很喜欢反馈明确的事情。在学术上,其实我所处的领域已经进入了一个瓶颈阶段,就是实验已经跟不上理论了,理论可以玩出很多花样,但是实验已经达到不了那么高的能量去验证理论。单纯做理论的话,因为它不能被实验验证,所以可以说同行才是你的评审官,你工作产出的衡量标准更取决于其他人是怎么来看待你的工作的,对我而言,我还是更喜欢一些清晰客观的评价标准来衡量我的工作产出。我之前就知道有量化这个行业,然后在知乎上稍微了解了一下,觉得挺有意思的,就开始尝试了。

高东:很多同学都会很纠结量化私募offer的选择问题,面对不同的公司和待遇,你可以分享一下你的判断标准吗?

Yida:我觉得粗略分三方面,公司的成长性、个人的成长性、工作评价清晰度。

1)公司的成长性,就是公司现在处于什么样的发展期,是在扩张还是在收缩,这个会影响到你的工作天花板和能接触的资源,尽量选择公司稳步前进的比较好;

2)个人的成长性,比如有些公司,规模很大同事们又非常卷,那么公司利益最大化下,你所受到的约束条件也会相对苛刻,上升和发展空间肯定会受限,与之相比人数较少,公司内部竞争压力不大,相比于我进行研究的氛围来讲,这种就更优选一些;

3)公司对工作的评价,需要看是否有清晰的评价标准,有的公司就是上传代码后,他说行就行,不行就不行,不给解释也不给建议,这对薪资的清晰度就不是很良性。最好选择评价体系清晰明确的公司,公司可以让你知道你做的成果和公司的业绩是怎么挂钩起来的,你后续的努力方向会更明确,工作动力也会更强。

高东:你参加过很多的量化面试了,你觉得什么样的面试体验会让你对这家公司好感度提升?

Yida:我具体没仔细算过,可能面试过有10多家量化公司,在我看来,我觉得和面试官聊得来,面试过程中面试官不是一味地去问那些标准答案的题目,而是针对做过的实际项目进行一些市场现象本身的观察交流,去由此引发一些讨论,会让我好感度上升。

高东:你说的关于市场的交流是单指一些具体策略的讨论吗?

Yida:不只是具体的策略,有的面试官他会在问我一些我曾经做的具体项目,在讨论与交流中,面试官给我提供一些他很独到的见解,这会让我眼前一亮,我会觉得面试官能力很强,公司的交流和研究氛围很好。还有就是,我会问面试官一些问题,比如当时就会问,他对今年2月份的行情怎么看,策略回撤下方法论要不要做出调整等,面试官的回答其实也很反应他的水平与对市场的敏感度,不一样的面试官的答复差别非常大,其实这也可以辅助我更好的判断这家公司和我是不是匹配。

高东:你面试平方和的时候这么问了吗,感觉咋样?

Yida:问了,我得到了很多启发,所以我最后也选择了平方和。我当时就问我现在的mentor,是不是反转之后都不能用了?因为反转因子在2月份的时候发生了很大的回撤。然后他当时给我的答复就感觉非常淡定,他就说肯定反转不会马上就失效的,你不要根据当下的表象去判断,你还是要去细致的研究它内部的东西,然后又和我讲了一些他的观察和细节。而且后续的接触中,我觉得我的mentor他的情绪和判断不会受市场波动的影响,这个也是我未来学习的榜样,也是我加入的原因之一。

02

平方和投研实习日常

高东:你可以描述一些你在平方和的实习日常吗?

Yida:我每天是早上9点上班,晚上6点下班,中午休息1个半小时,通常我吃完饭会午睡一下。每天工作日常的话就是尝试一些新想法,去实现去测试,然后提交,工作生活可以得到很不错的平衡,如果我有好的想法可能会下班继续试一试,但不会硬卷工时,公司也不会给我们很大的压力,反而是mentor会给我很多他的想法,引导我做一些尝试。

高东:那你平常和mentor交流多吗,频率是怎么样的呢?

Yida:我们会在每周一的下午开会,聊一下我的想法和遇到的问题,mentor会很细心的给我解答,可能每次讨论在20~30分钟。

高东:你之前说你们的讨论会让你工作方向很清晰,这是怎么做到的呢?

Yida:首先,平方和内部的员工访问权限很高,因子的反馈也会很清晰,比如,它会反馈你的因子样本外【表现怎么样,是否有边际贡献】。细致清晰的标准也会推动我更有产出,就像是有明确的规则去评判你提交的因子能否入库,在算个人绩效的时候,我们也会按照因子在模型里的【贡献】来算,你也会心里有数,所以无论是产出还是薪资,都会比较清晰。

高东:你觉得提交因子入库有难度吗,会卡的很严格吗?

Yida:这个对我而言,我觉得还好,主要是看你和库里其他因子的相关性如何,相关性低的因子相对来说更容易入库,公司也会更鼓励我们挖掘与众不同的因子。

03

量化研究的思考与感受

高东:你觉得你在投研过程中有什么很兴奋的事情吗?

Yida:我的兴奋点可能就是,我发现一个想法,可以写出很多因子来,我觉得这个就是最兴奋的事情哈哈。就是,你可能产出一个想法,可能有好有坏,但是这个就产出一个因子,然后就没法继续产出了,但是有一个好的想法,你就可以围绕这个点展开,然后产出很多因子来,并且这些因子的相关性都很低。

高东:相当于你发现了一个新的理解框架?

Yida:对,你发现一个框架,什么东西都可以往里塞,就类似一种新的算符之类的,至少这一两周的因子产出就不用发愁了。

高东:你的因子全是手挖的,你觉得手挖因子的瓶颈会在哪?

Yida:瓶颈就比如说,算符的复杂度是有限的,毕竟你手写的话,可能你能选择的也就那么几种,把它们排列组合来可能得到的也就是一样的东西,你需要不断想出新东西是比较困难的,大多数的情况都是把现有的东西做一些排列组合,你还是需要经验更多,市场本身观察和体悟更深刻,你的因子质量才会更高。

高东:你觉得你持续有产出的原因是什么呢?

Yida:我不敢说持续有产出,因为我本身工作也才刚刚开始,有产出感觉一方面是mentor定期会给你一些数据,然后给你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mentor不断交流的过程中也会碰撞出新的灵感。另一方面是,可能每个人专属的学科背景也会带来一些独特的思维模式。

高东:很多时候,投研的产出和好的习惯也是分不开的,你觉得你有什么投研好习惯吗?

Yida:我暂时还没有想到什么,可能我在思考上,比较喜欢安全感,我可能会提前想出一些东西来,比如我希望每天提前想出一个明天能过的因子来,这样可能让我比较有安全感,我喜欢准备出一些提前量,这会让我的思考不会陷入紧绷。

高东:你觉得和mentor接触下来,有什么闪光点是值得你学习的?

Yida:我的mentor他整个人就很自信,尤其是和很多基金经理比起来,我觉得他的行为和情绪不受市场的涨跌影响,他每天都保持乐观和开朗,这都无时无刻影响着我们,让我们有一个很阳光的投研环境。而且,我觉得情绪稳定真的是一个基金经理最重要的品质,你应该相信这个市场的一些统计规律它是在的,不会说因为一时的市场调整而出现什么变化,这个很多人都理解,但是事情发生的时候真做不到,这都会给我们潜移默化的影响。

04

给学弟妹投递平方和的建议

高东:我听说平方和的笔面试还是挺有难度的,你当时是做了什么准备吗?

Yida:我当时是3轮,先是线上的笔试,然后是线上的面试,最后是和两个PM级还有老板面了一下。我觉得笔试相比还是挺独特的,因为平方和的笔试有很多小题,比如填空题什么的,他不让你提交一些计算过程,只会让你最后算一个数,这个在风格上就很不一样,然后我觉得整体的笔试难度中等,不是非常难为人的那种。

高东:你觉得平方和的面试看中什么呢?

Yida:我当时面试,问了我两个题,我有一个题没有答上来,但是最后还是过了,我觉得平方和的面试会更看重你过往的项目是不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由此判断你对项目本身的理解和是否具有钻研精神。

高东:你对想要之后投递平方和的学弟妹有什么建议吗?

Yida:我觉得平方和是一个稳步发展的公司,在当下公司也在积极扩张,对于想进入量化行业深耕的学弟妹是个不错的机会。我觉得感兴趣的学弟妹可以更多的做一些事前的准备,比如去做一些小的量化项目或是实习,或者自己去读一些相关的文献与研报,如果是经手的项目,要尽量的做的深入,去深挖一些具体的点,而不是泛泛的涉猎,这样你才能在面试中向面试官展现你的思考能力。

最后希望有更多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加入我们,一起共创未来!

对话Yida | 平方和量化研究员实习心得与感悟!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