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评论|私人定制化妆品,绕开“标准化生产”放大了安全风险

2023-01-10 14:43:34 - 封面新闻

□蒋璟璟

记者近日调查发现,宣称“私人定制”的“特”字号化妆品在网购平台和一些直播间异常火爆,卖家通过定制化的方案、有针对性的配比以及所谓的惊人效果,让买家“激情”下单,而至于其是否获得相关的行政许可检验,很多卖家不置可否。据悉,“特殊用途化妆品”,即“特”字号化妆品。此类化妆品主要包括美白、祛斑、染发、烫发、防晒5大类,需要通过相关部门的行政许可检验,获得“特”字号之后才能出售。(中新社)

既然标榜“定制化妆品”,自然有独到之处,其最典型的特点,就是功能上的针对性。这些商家自制的特殊用途化妆品,宣传功效主要集中在“美白、淡斑、祛皱、抗老”等方面,这显著区别于一般的“妆字号”化妆品。按照现行法规,特殊用途化妆品必须检验获批后才可上市销售。而此类定制化妆品,往往并没有一个合法身份。买家卖家之间一对一单线对接联系、点对点交易,这在很大程度上绕过了现有的监管防线,风险不可谓不高。

定制化商品,近年来人气高涨、大行其道,乃至于渐有“万物皆可定制”之势。理论上说,定制化商品,更能契合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故而实现了供需双方之间更高水平的适配。而具体到化妆品上,“私人定制”看起来似乎提供了一种便捷化解决个人烦恼的简单方案。每个人的皮肤特质、保养需求等等各不相同,这给定制化妆品带来了巨大的想象空间。

除了所有定制化商品的共同逻辑,定制化妆品的走红,还自有其特殊性。简而言之,其“巧妙”地投合了消费者两种隐秘心理:其一,就是对“工业制品”“化学原料”一种下意识的不信任,总是认为所谓“天然的”“手工的”才是安全的、更好的。这当然属于是偏知偏信了;其二,则是“讳疾忌医”,把一些原本要去正规医院皮肤科诊疗的问题,异想天开地当成是涂点化妆品就能搞定的事情……在此心态下,定制化妆品的“效果”往往被夸大,被想当然。

依照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关于开展化妆品个性化服务试点工作的通知》,在部分地区开展化妆品个性化服务试点工作,明确指出“特殊化妆品”和“儿童化妆品”不参加试点。之所以有此制度安排,就是因为“特殊化妆品”对于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生产要求极高,这是确保其无害性、安全性、可控性的首要前提。意识到这一点,对于如今市面上热销的那些来历不明的“定制化妆品”,消费者理应万分警惕才是。如果说出于对大厂商“不信任”转而去“轻信”小作坊,这显然毫无道理。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