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分析】“有借不还,再借免谈” 二级资本债赎回风波引发市场估值调整

2023-01-10 21:36:12 - 新华财经官方微博

转自:新华财经

新华财经北京1月10日电(王菁)开年首周的“3A”上市银行二级资本债赎回“虚晃”事件引发市场关注和讨论。近年来,作为中小银行补充资本的主要渠道,二级资本债发行广受青睐,虽然部分低评级城农商行相关债券到期不赎回并不罕见,但本次涉事的银行资质偏优,令机构对背后“深意”有所担忧。

市场观点认为,二级资本债是银行补充资本金的工具,资质好的银行通常会在5年到期时选择赎回重发;九江银行作为一家AAA级资质较好的城商行考虑不赎回二级资本债,令市场担忧其资本充足情况,进而对银行债整体定价逻辑产生动摇。而相关现象背后,还透露出中小银行有着强烈的“补血”需求,且渠道有待拓宽。

不赎回公告引“风波”后续或引发银行资本债整体估值调整

上周四(1月5日),九江银行公告表示对其发行的“18九江银行二级01”不行使赎回选择权。由于该行主体评级为AAA级,且为首例公告不赎回的上市银行,其不行使赎回权的行为引起市场广泛关注,一时间各种猜测众说纷纭。

而就在次日,九江银行态度发生“大反转”,其在官网发布公告称,该行决定对该券行使赎回选择权,此举更令市场对这番操作感到困惑。

据悉,这并不是评级“AAA”上市银行宣布不赎回银行二级资本债之后的首次反转,此前天津银行也曾宣布不赎回二级资本债,随后又改为行使赎回权。虽然天津银行和九江银行均决定行使赎回权,但可能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二级资本债赎回压力正在逐步地向高等级银行蔓延。

某资产管理公司高级产品经理对新华财经表示:“二级资本债是银行补充资本金的工具,资质好的银行通常会在5年到期时选择赎回重发;九江银行作为一家AAA级资质较好的城商行考虑不赎回二级资本债,令市场担忧其资本充足情况,进而对银行债整体定价逻辑产生动摇。”

值得关注的是,多数银行在选择不赎回二级资本债之前,其各项资本充足率水平已经低于或接近监管指标。

公开资料显示,2019年、2021年和2022年6月末,九江银行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1.6%、10.7%、13.2%和12.7%。2022年三季报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2.99%、11.02%和8.42%,资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均低于全国城商行平均水平。

同时,九江银行2022年6月末关注类贷款规模达到94.2亿元,较2021年末大幅增长66亿元,也使得关注和不良类贷款占比达到5.2%,为近三年来新高。

“和其他信用债一般由投资人发起赎回行权不同,银行二级资本债是由银行决定赎不赎回的。一般来讲,资质比较好的银行遇到赎回期都会选择赎回,因为如果不赎回的话,后面每年都要减记20%能计入二级资本的金额,不如赎回后重新发债补充资本。”该产品经理称。

那么,本次事件背后还有哪些影响?该产品经理表示:“虽然赎回与否并不代表是否违约等严重的影响,但对该券的市场定价造成了明显扰动,本来还有一个月到期的债券,突然要变成5年期的品种,收益率需要按照5年期水平来重估。”

以“18九江银行二级01”这只涉事债券实例来看,2018年2月1日上市发行时,该券发行收益率是5%;2022年12月30日,也就是到期前一个月时,估值降至2.53%,净价100.206元;而2023年1月5日,也就是公告不赎回当天,估值一度飙升至5.11,净价跌至99.52元;最新数据是1月9日,也就是重新公告赎回次日,估值降至3.285%,净价恢复至100.1元。

【财经分析】“有借不还,再借免谈”  二级资本债赎回风波引发市场估值调整

该产品经理进一步解释称:“这次的操作可能会改变市场对银行次级债整体的定价预期。此后如果再有一只到了赎回选择期的城商次级债,即使银行充足率还可以,评级也不低,但能不能按照临期债交易呢?交易员就得考虑考虑了。”

未来两年二级资本债赎回压力下降警惕主体资质较弱银行操作

一般来说,历史上多为资产质量承压、资本充足率不足、主体评级较差的银行选择不赎回债券,且不赎回对二级资本债市场有一定扰动,但由于不赎回的银行资质较差,占比较低,影响有限。未来或会有更多弱资质银行不赎回,二级资本债市场分化程度可能加大。

天风固收研报指出:“观察二永债的到期赎回压力,整体相对可控。未来需关注资本充足率距监管要求较近、主体资质较弱的银行赎回风险,同时在已经不赎回的银行中仍有存量二级资本债存在不赎回的风险。”

受本次事件影响,再叠加1月份银行理财到期赎回扰动,近期二级资本债抛压也不小。

国海证券首席分析师靳毅认为:“二级资本债抛压或仍然会持续一段时间。长期来看,银行理财经历本轮‘赎回潮’与规模损失后,长期经营重心将会从过去的‘增收益、扩规模’转变为‘降波动、稳规模’。”

“债券市场上久期偏长的二级资本债品种,将可能面临长期配置力量不足的情况。不过考虑到当前资金面相对宽松,跨年后杠杆资金重新入场,或形成短久期二级资本债新买盘。”靳毅称。

据广发证券研报显示,从2018年开始,陆续有银行选择不赎回银行二级资本债,尤其是2021年以来,二级资本债不赎回事件频发。目前已有50只银行二级资本债选择不行使提前赎回权,涉及42家发债银行,均为城农商行,其中天津滨海农商行、延边农商行、朝阳银行、抚顺银行、吉林蛟河农商行和铜陵农商行有2只及以上二级资本债未赎回。

具体来看,2018年,仅有天津滨海农商二级资本债未赎回,债券余额15亿元。2019和2020年,不赎回银行二级资本债数量上升至3只及以上,未赎回规模在43亿元左右。2021年开始,受疫情、地产链等多重因素影响,中小银行盈利及资本充足率承压,不赎回二级资本债数量大幅上升,2021年和2022年分别有17、24只银行二级资本债未行使提前赎回权,涉及金额均在110亿元以上。

再将目光聚焦至未来赎回压力,数据显示,2023年和2024年,银行二级资本债到期及赎回金额分别为4025亿元、5498亿元,相比2022年6659亿元的到期赎回压力有所下降,并且也是未来5年到期及赎回规模较小的2年。

其中,城商行和农商行在2023和2024年分别有1580亿元、464.2亿元到期及赎回。此外,2024年银行永续债开始进入赎回期,由于2019年银行永续债启动发行时,发行银行多为大行,因此2024年进入赎回期的城农商行永续债规模较小,仅146亿元。

广发固收观点称,对于银行资本债的到期不赎回风险,主要有两个预警点。一是已发生不赎回事件且仍有其他存量银行资本债的银行,由于短期内银行改善盈利、提高资本充足率的难度较大,如果在存量债赎回期之前未能成功发行新债,存量债不赎回的风险相对较大。二是警惕资质相对较弱、资本充足率低于13%的城农商行赎回压力。

编辑:李奇涵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