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志愿军副师长,在朝鲜重伤不下火线,率部全歼阵地上的英军

2023-11-10 21:21:28 - 媒体滚动

转自:河北青年报

他是志愿军副师长,在朝鲜重伤不下火线,率部全歼阵地上的英军

王子卿荣获的勋章

1951年的马良山战斗,是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诸兵种协同作战的典范。战斗从10月3日开始到8日胜利结束,经过反复争夺,我军打退了敌人的多次进攻,阵地岿然不动。此战,我64军第191师毙伤、俘敌4400余人,取得了一场大胜。

战斗中,191师副师长王子卿亲临571团前线指挥,率部取得了反攻作战的胜利。他在战斗中光荣负伤。战后,一支缴获的钢笔分配给了王子卿,成了记录那次著名战斗的“见证”……

文物名片

原志愿军64军191师副师长王子卿生前使用的钢笔,系1951年在朝鲜战场缴获,现存于其子王凤征家中。

他是志愿军副师长,在朝鲜重伤不下火线,率部全歼阵地上的英军

王子卿使用过的钢笔

文物·故事

钢笔曾被王家父子两代人使用

王凤征说,这支钢笔长约15厘米,整体外壳为深绿迷彩色。因为年代久远,笔盖顶端和笔夹已经氧化发黑,笔帽螺丝已经滑扣。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后来的朝鲜战场,钢笔因性能稳定、坚固耐用,在军队中受到普遍欢迎。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军使用的钢笔部分来自缴获的战利品,部分来自国内生产。

我军对战利品的分配有严格规定,一般先由后勤部门细致分类统计、集中管理,再根据战功大小和实际需要进行具体分配。一般缴获的钢笔会优先分给部队的指挥员,用来签署命令和书写文件、报告。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这支缴获的钢笔留给了时任64军191师副师长的王子卿使用。

王子卿去世前,这支钢笔一直留在他的身边,2001年后,又被他儿子王凤征留作工作之用。

他是志愿军副师长,在朝鲜重伤不下火线,率部全歼阵地上的英军

王子卿像

王子卿在战争中进步成长

王子卿1917年5月生于直隶新城县(今保定高碑店市)一个农民家庭,入伍前曾在县师范学校就读,做过一年多的小学教员。1937年国破家亡之际,冀中的爱国武装风起云涌,老红军干部来河北整编队伍,王子卿加入八路军,正式走上革命道路。

王凤征说,父亲读过书,是那个年代的知识分子,他打仗勇敢,还善于动脑子。那时候作战,长途奔袭、勇猛冲锋对他来说是家常便饭。1948年,他曾和战友们一昼夜冒雨行军180里,解放了敌人重兵防守的香河城。

10多年的战争历练,王子卿担任过支队长、区队参谋长、团参谋长、副团长、团长、64军191师参谋长、191师副师长。王子卿曾三次负重伤,其中最重的一次就发生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马良山战斗中。

他是志愿军副师长,在朝鲜重伤不下火线,率部全歼阵地上的英军

王子卿用钢笔写过的日记

讲述·幕后

在前沿阵地观察指挥作战

马良山在朝鲜临津江西岸,是保障开城侧翼安全的重要支点,在此驻守的就是志愿军64军191师。1951年10月初,美国骑兵第一师、第三师的两个团和英联邦第一师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发起了对马良山等地的进攻。

战况紧急,副师长王子卿来到191师571团指挥部亲自坐镇。

王凤征说,在北京市的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陈展着一张191师在马良山战斗前的动员信。在信的末尾,第三个签名的就是他父亲王子卿。

敌人分割侧击,每天投入一到两个团猛烈攻击。191师的正面部队在坦克、榴弹炮、高射炮的协同配合下,依托大的隐蔽工事打击敌人。10月5日,敌人四个营扑向571团的阵地。三连苦战一天,在黄昏时发起反冲锋,把阵地又夺了回来。双方拉锯作战,阵地上一片火海,敌人留下了成片成片的尸体。

激战到10月8日,敌人只前进了三公里,侵占了马良山一线的几个表面阵地。随后,英联邦第一师派出苏格兰皇家边防团的第一营防守,他们加固了工事,妄图以马良山为依托继续北犯。191师决议在敌人立足未稳之际反击,夺回阵地。

在反攻发起前,王子卿来到571团的前沿阵地,一边观察敌人炮击规律和覆盖范围,一边思考怎样冲锋才能减少战士们伤亡。

他命令团里组织多个突击小组,趁着夜色秘密埋伏到敌人封锁线外侧,在主力发起冲锋前打敌人个措手不及。他聚精会神地继续观察敌情并口述命令,殊不知,危险悄然降临。

他是志愿军副师长,在朝鲜重伤不下火线,率部全歼阵地上的英军

工作时的王子卿(左一)

重伤不下火线直至战斗胜利

王凤征说:“敌人的冷炮打了过来,一发炮弹在堑壕里爆炸。弹片打过我父亲的腰带,飞向肚子、大腿,当时鲜血就顺着伤口流了下来。”

大家看副师长浑身是血,一时间不知所措。大家赶紧把王子卿抬到坑道里,救护员拿来了急救包。看到王子卿伤势严重,大家要把他送到救护所,王子卿坚决不同意。他告诉作战参谋,赶紧把作战命令发出去。

王凤征说,反击作战是马良山战斗最关键的一步,关系全局成败。他父亲负伤后,坚持躺在坑道里指挥战斗,直到反击胜利结束。

此战,王子卿指挥全团和一个火箭炮连在炮兵、坦克部队的协同下,全歼英军第28旅苏格兰皇家边防团一个营,击毁、击伤坦克数辆,敌人的几架飞机也被击落。接下来的防守战中,191师又以正面牵制、侧翼攻击的战术击退了敌人四个营的多次反扑。此战成了我军多兵种协同作战的典型战例,马良山成了英国人的“伤心岭”。

战后,64军军长曾思玉看到重伤的王子卿非常心疼,他说:“老王啊,你可是副师长啊,打起仗来上第一线,你是不要命啦?”

战后,部队分配战利品,这支钢笔给了王子卿。王子卿就用这支钢笔签署打击美军的命令、文件,并用它写日记。王凤征说:“后来这支笔被父亲带回国。他在东北工作,钢笔始终伴随他的左右。2001年,我父亲去世后,母亲把这支笔给了我,我用这支渗透着父亲体温的钢笔写文件写日记。”

王凤征在部队时,曾有3年时间参与64军部分战例撰写工作,这支笔成了他的好帮手。一直到后来,因为笔尖磨损开裂,钢笔没法再用,才被束之高阁,留在了家中。

精神·传承

撰写父辈战斗故事传承新时代革命精神

1955年9月,王子卿被授予大校军衔并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二级解放勋章。因多次负伤,王子卿被评定为三等乙级伤残。王凤征说:“朝鲜战场负伤,给我父亲留下了一道八厘米长的伤疤,弹片一直在他体内,伤患处时常会让他难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王子卿先后担任过64军参谋长、吉林省军区副司令员、吉林省军区顾问组副组长等职务。

王凤征说:“父亲为人耿直,工作中坚持原则,在上级领导面前也敢于提意见,这赢得了大家的尊重。他的两支手枪先后纳入了军事博物馆馆藏,他的大部分生前用品被我们珍藏,成了王家的‘传家宝’。”

受到父辈革命精神的影响,王子卿的三子一女,先后从军、入党,大家或在军队任职或转业走向学术路线,都成了各自岗位上的行家里手。

王凤征退休后,先后撰写关于王子卿战斗经历的十多篇文章,使更多的人了解真实的革命故事。他说:“父亲在战争年代的经历,和全体指战员一样,是一篇可歌可泣的英雄史。作为后辈,我们要永远继承和弘扬他们的伟大精神,更加努力奋斗,让祖国更强大。”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