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说新语 | 从淮海战役胜利看支前运动 “耕战互助”凝聚人民战争伟力

2022-02-10 13:00:54 - 媒体滚动

淮海战役是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间,人民解放军华东、中原野战军60余万人,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今连云港)、西至商丘、北起临城(今枣庄市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与国民党军80余万人展开的战略决战,历时65天,共歼国民党军55.5万人。淮海战役的胜利,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军的防御计划,使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获得解放,从根本上动摇了国民党反动政府的统治,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

史说新语 | 从淮海战役胜利看支前运动 “耕战互助”凝聚人民战争伟力

淮海战役前夕,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对人民支前和后勤工作极为重视,一再强调“对于人民,必须实行耕战互助的方针”。淮海战役期间,各级党政机关积极开展“耕战互助”运动,实行人力、物力合理负担,工具、牲畜合理顶工,支前工、生产工合理顶替,照顾好民工家属生产,禁止无价派差,实行发价包运,累计动员民工543万人,向前线运送弹药1295万斤、粮食9.6亿斤,真正做到了要人有人,要粮有粮,要物有物,部队打到哪里,人民就支援到哪里,实现了支前、生产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为争取战役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劳务减征,出工与生产互不影响。淮海战役期间,劳务出工是人民支前的重要形式。各级党政机关坚持出工与生产并重,区分不同情形,采取出工与生产劳务相抵、特别工种人员劳务减免等方法,既保证充足的力量支援前线,又保证足够的劳力不误生产。淮海战役总前委教育部队特别是后勤部门不要对支前工作要求过高,尽力帮助支前群众解决好家庭生产生活困难,并以实际行动节省物资,珍惜民力。规定“凡服务军工机关、公营工厂之人,或生活来源全靠做工者,其本人不担任常备民工。小学老师不担任常备民工”,确保后方军工生产、工厂运行和学校教育不受影响。实行“前后方工的等价相换,解决支前与生产的具体矛盾”,提升了劳务出工计算、计酬方法的合理性、公平性。这些紧贴实际、实事求是的动员措施,减轻了人民群众的出工负担,人民群众不会因为支援前线,导致生产生活受到影响,受到普遍欢迎和积极拥护。

粮食减免,支前与生活互相照应。战争年代,粮食生产受到严重影响,粮食供应成为关系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淮海战役期间,最多时每天需要粮食250多万斤。对此,各级党政机关针对佃户、荣誉军人、非解放区、灾荒地区的实际,制定出台具有当地特色、符合地区实际的粮食征收减免政策,并在后方积极开展代耕代种等活动,为支前民工外出后的粮食生产提供必要支持,保证无劳动力家庭有粮食吃、不断粮,基本生活不受影响。山东地区就出台政策规定,“无劳动力之军、工、烈属、鳏、寡、孤、独、生活困难者,酌情减免其负担的20%至50%,特殊困难确无负担能力者,报区政府批准可予全部免征。”“凡遭水、旱、虫、雹、风灾之土地,呈报本府批准后,视灾情轻重酌量减免其受灾部分负担。”减赋政策体现了“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的人民战争思想,增强了人民群众对支前工作的情感认同,赢得了人民群众对动员行动的理解支持。

计价定制,供应与收入互促并进。战役期间,各解放区把支前生产与个人收入挂钩,灵活采取给价包运制、包运提成制和供给提奖制等经济手段,对支前民工进行经济补偿,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激发人民支前积极性,提升支前保障质效。“所谓包运制就是动用民力车辆,完成按市价发给工资,不是义务动员,这对发展生产、繁荣经济、支援战争都是有利的……必须努力贯彻。”有的地方做军鞋不再采取妇女慰劳及派军鞋办法,改用按件计工,产量越高收入越多,质量越好收入越高,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和军品质量。1948年6月陈毅、邓小平给中央军委的报告中称:“过去慰劳鞋、派军鞋穿上几天就坏。现在定购鞋则经久耐用,群众不但不感到支差之苦,反而增加他们的谋生之道。”这种政策既支援了前线,又促进了生产,群众支前积极性空前高涨,保证了源源不断的前方供给。

优抚补偿,物质与精神互为支撑。解放区把支前群众纳入表彰奖励、抚恤优待范畴,制定了详细的优抚政策,明确民工负伤、牺牲和复员后的待遇问题。比如,参战民工在完成任务中负伤的,在附近医院进行疗养,医药报销;牺牲的民工运往其原籍殓葬,并给予一定的抚恤补偿。豫西军区规定,牺牲的民工由各县政府发给棺材费小麦500斤,抚恤小麦500斤,家属享受烈属之政治待遇。同时,还对畜力、车辆损失做出补偿说明:参战畜力死亡的,除了卖掉皮肉外,另补助其能够买一头牲口的赔偿费。山东滨县还要地方领导进行慰问:“我县支前牺牲一人……除政府抚恤粮外,该同志出丧时有本区区长亲自到他家给该同志与给其家庭安慰。”这些措施,极大地提升了民工支前的积极性、自觉性和获得感、荣誉感。

从外部环境看,土改翻身后的人民群众认识到支前是自己的事业,迸发出空前的支前热情。而“耕战互助”方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顺应人民意愿,维护人民利益,进一步激发了人民群众千里远程、随军转战的斗志。

人民群众是真正的铜墙铁壁。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仍然需要坚持和传承人民战争思想,丰富和充实人民战争内涵,相信人民、发动人民、依靠人民,凝聚起磅礴力量,御敌于团结稳固的钢铁长城之外,歼敌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史说新语 | 从淮海战役胜利看支前运动 “耕战互助”凝聚人民战争伟力

投稿邮箱:zggfbxmt@163.com

责任编辑/王钰陶春晓

网络编辑/孙晨姌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