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报记者视频连线冬奥赛场上的“生命守护者”:向世界展示苏州医务工作者风采

2022-02-10 13:34:00 - 媒体滚动

苏报记者视频连线冬奥赛场上的“生命守护者”:向世界展示苏州医务工作者风采

苏报北京专电(特派记者凌欣炜)“任子威夺冠时,我正好就在现场,全场在唱《我和我的祖国》,气氛燃到了高潮,非常振奋人心!”昨晚,在本报记者与冬奥医疗保障人员彭媛的视频连线中,她激动地分享了自己见证中国选手夺冠时刻的心情。

本届冬奥会,苏州有4名医护人员在一线执行医疗志愿保障工作。他们分别是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彭媛、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吕晓蕾、脊柱外科主治医师金晔、创伤骨科主治医师朱金宏。4名医护人员于1月14日抵京,1月27日正式上岗。他们在北京度过了虎年春节,每天清晨乘坐最早的班车前往冬奥比赛场馆,夜幕降临之后才回到休息地。

彭媛所在的位置是国家速滑馆的运动员和急救转运医疗站。每当训练场或者赛场上有运动员受伤时,场边医生第一时间进入场地,进行简单的包扎,再急救转运至运动员医疗站,由医护人员进一步救治,根据运动员伤情考虑是否送往医院。这对救治规范和专业性方面要求极高。

在视频连线中,彭媛告诉记者,运动员们来到速滑馆训练、比赛时,第一时间会寻找医疗站,了解医疗站的位置,所配备的药品、仪器等。经过这么多天的接触,她和这里的运动员已经建立了难忘的友谊。“各个国家的运动员都很友好,会热心地向我们介绍比赛项目规则,还会赠送徽章给我们。”彭媛说,在这里,人与人之间的善意已经没有国界之分。比起运动员的成绩,她更关心他们的身体状态。

作为冬奥会北京赛区唯一的雪上比赛场地,吕晓蕾所在的首钢滑雪大跳台备受关注。而在这里,医疗救护人员还需要配备“滑雪技能”。“室外作业于我而言是一种挑战,即便是穿了防滑的雪地靴,特殊情况下很容易完成的事情在雪地上操作也变得很困难。”吕晓蕾回忆,在赛前的岗位培训中,滑雪零基础的她经过一次次的训练、琢磨、改进,才最终与医疗站搭档完成了在跳台上的各种模拟演练。现在回想起那些有“高度”的演练,依然觉得惊心动魄。而在培训期间,在国家体育馆冰球馆执行医疗志愿保障工作的朱金宏和金晔,同样没有上冰经验。“上冰要比雪地上困难得多,但经过不断训练,两位很有天赋的男同胞也很快实现了从0到1的跨越。”吕晓蕾说。

一转眼,苏州这4名医护工作者已经在北京冬奥赛场上“奋战”半月。在2月7日的个人日记中,吕晓蕾这样写道:“我们大家都是铆足了劲与时间赛跑,理由很简单,就是克服困难,为冬奥赛事做最稳妥的保障。”

“这是一种荣幸,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彭媛表示,“希望在奥林匹克精神的指引下,圆满完成医疗保障任务,向来自世界各国的运动员和国际友人,展示苏州乃至中国医务工作者的风采。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