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山河 (下)
转自:邯郸晚报
□贾维秀
岗自在
太行山一个大大咧咧的摆尾,便在冀南西部扫起一片丘陵。大自然的粗略,使得这个地方冈峦交错、沟壑纵横。荒寒稀释了众生的密度,有些村庄之间竟能相距七八华里。其间靠什么来填充呢?岗坡地呗!农人不嫌地贫,红薯、高粱、谷子、玉米,只要有人的影子晃动,土地也从不拒绝栽苗撒种。
野狸岗与青龙岗在新区诸岗的最西部,因地处偏僻,一般人很少知道。
野狸岗上有村,人称东岗、西岗,其实是一个大村。两村建于明朝,因杂草丛生,野狸较多,故称野狸岗。村周围地面广阔,谷物耐旱,望天收成。遇到灾涝之年时,这里的收成刚好。旱地长出的小米特别好吃,粘,易熟。“岗上米”是磁州一大特色。
青龙岗在野狸岗北三里处,是一片岗坡地段。
茅草岗位于磁县与邯郸县交界处,因遍生茅草,又是岗坡之地,很难种植庄稼。1950年茅草岗为磁县农场,1958年划归邯郸地区。其土壤经历年改良,再加上有机井灌溉,多年来主要种植棉花和玉米。现在,随着生态农业的兴起,这里建起了许多面向城市开放的采摘园、养猪养鸡基地、餐饮馆等,成了名副其实的生态之乡。
茅草岗紧邻的南城村、北城村有着极好的旅游资源。古迹有北城殷商遗址、南城战汉遗址、南城佛寺遗址及唐代窑群遗址。名胜有著名的北城八景,以及北城重佛寺等等。
在南城村的东南角,有一家虎头鞋制作工厂。工人是来自周边乡村的妇女,做虎头鞋是她们创收的一项副业。现在,她们不但做虎鞋,还做虎帽、虎披风、虎靠垫等产品不但在国内畅销,还出口东南亚一带。
对动物的膜拜也许构成了一种无意识的自觉。南城村的传统民间舞蹈“牛斗虎”是广受欢迎的乡间娱乐活动。整个舞蹈由两人扮虎,两人扮牛,一人扮人熊,大鼓、大锣、大镲演奏鼓点“霸王战”。节奏从缓慢到激昂,将庄稼人豪放豁达、安天乐命的自由心性全都放逐在亦庄亦谐的游戏上。
金鼎岗在诸岗最东部。贯穿河南、河北、辽宁的一条古御路从岗西侧通过。金鼎岗拔地而起,陡地高出御路约五丈有余,大有雄关之势。古御路在新石器时代仅为驮行道。商汤七世王祖王亥,曾由当时的殷人驱牛车北上交易,进行商业运输,称为车马大道,后为战国时期燕、赵、魏三国的主要通道。秦始皇曾沿此道从咸阳到过邯郸,清朝时此道又成了京畿重地通往南方各省的官马大道。清朝末年,京汉跌路通车,这条御路逐渐萧条,成为田间土路。
古道上的车骑关建于明弘治十四年,时有城,旧置巡司或巡检,设吏一员、兵丁数十人。此关口为京畿之门户。如今,重关之地已化为一截土堆,厚土之上,那些轮回千年的植物摇摆在风中,晃动着点点遗愁,不远处,一排排高楼正在崛起……
凤凰岗坐落于关东洼西北,与金鼎岗东西呼应。原来到处是鹅卵石、裂浆子地,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农业学大寨时期,两岗村民劈岗造田,取除乱石,平整沟坎,再配新土,后又修筑水渠,引水上岗,将其改造为层层梯田,加之近期的深度改造,已经是果木成林,稼穑遍野,一年复一年更换新装了。
地风流
京广铁路纵贯南北,走到冀南马头,俨然就成了一条切割线。铁道以西,是起伏不平的丘陵坡地;铁路以东,竟然是由滏阳河、牤牛河、涧河冲击而成的肥美平原。自明代起,马头一带的村镇便利用河道两侧的槽洼地带种植水稻、莲藕,每到夏季,荷红莲碧、稻花飘香,一派北国江南的好风光。除却繁盛的航运之外,马头盛产的大米以粒大、质白、味美之优势,从清朝起就被征缴进贡,至今仍名冠冀南各地。富庶之地催生了庸常生活里许多亮眼的事物,经历了多重岁月淘洗,它们竟依然散落于平原之上。
一
古宅旧院比比皆是,大约是马头镇的一大亮色。
多数的古宅院集中在马头的后台村。其中最著名的要数胡家大院。胡家大院为清朝的行宫。五进院。院子自北向南依次升高,九进大门重重套叠。一条狭长的通道径直向内一气贯通,形成了九门相照的恢宏格局。
不远处就是刘家大院。它是典型的合围式四合院,一正两厢,各为三间,齐齐整整的建筑呈一派富贵之相。
卞家大院以雕刻取胜。此院建于民国。二进院。门罩、窗楣呈现出流畅、优美的圆弧拱券状。门罩上雕有祥云符号和卷轴书画;窗楣上雕刻着精美的花草图案,不管是具象的并蒂莲,还是抽象的荷花,刀法细致入微,线条清晰精美、凹凸有致,处处是艺术品。
不止大院,村子里还有一些保存完好的旧屋,有陡坡瓦顶、飞檐翘角、砖雕木绘的岳家老宅,有圆形石墩、门前廊柱支起檐角的刘家穿斗式老宅,还有一些东鳞西爪叫不出名字的老宅……
马头是商业中心,古建筑中自然也少不了老商铺。
滏阳河西岸,下湾街东头的时兴楼就是一处保存较好的商铺兼宅院。院主人是做煤炭生意的,院北面有一个巨大的煤场和煤仓。从东面进门是影壁,后面是并排的两个门楼。东面是客房、碾坊、牲口棚,西南角是做酒的烧坊。房屋间间不空,井然有序。看来,这家做的是一条龙生意。马头人果然多财善贾。
尘封已久的滏泰隆拽面馆悄然地站在普济桥西面的桥头上。墙上的青砖,门头的拱券,紧闭的木板门,无不保留着旧日的影像。时光里穿梭,它是在等待昔日的旧人吗?望穿秋月皆是客,唯有河水送流年。此处飘散的是浓浓的乡愁……
二
马头实在是令人艳羡的风水宝地。水路、陆路的畅通,让过去的达官显贵和后来的名人政要,在此留下了太多的足迹。
早在乾道六年(1170年),南宋诗人范成大出使金国,途经马头,祭奠蔺相如墓时就留下了一首诗篇:玉节经行虏障深,马头酾酒奠疏林。兹行璧重身如叶,天日应临慕蔺心。此诗被收录在其《揽辔录》一书中。
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南巡,经马头驻跸磁州,在演武厅发现马头人胡万春武艺高强,当场赐他为侍卫。之后又赏赐于府第,他将其建在了家乡琉璃镇,成就了后人所看到的“九门相照”大庭院。
清光绪二十七年,外出逃亡一年多的慈禧太后,于十一月十三日由驻跸一日的磁州起銮,途经马头返回北京。虽没有留下只言片语,却把影踪留在了这里。单是路过这一细节已经被记录在《庚子西狩丛谈》一书之中,从此,谁也抹不去。
还有那个风流倜傥的少帅,“民国”十五年,东北奉军驻扎马头镇期间,张学良乘吉普车走乡间小道车陷泥坑,他手下曾让附近老百姓为其抬车。社交场上风度翩翩一公子,竟然在此上演了凤凰落地的不堪之态。
马头是历史风烟中的一方古戏台,各种人物曾在此登台亮相,风烟散尽后,一个个背影犹在……
三
丰润的水土,孕育了平原人家的浪漫情怀,让村村镇镇开遍了争奇斗艳的民间艺术之花。
怀调是古磁州一带的地方剧种。早年,漳河北岸的民间艺人们在农闲时往往三五成群聚在一起唱上几段。唱者虽然是顺口喊唱,但却符合一定的曲调。当时的乐器只有自制的大弦,因唱者大都站在板凳之上,所以,最初被称为“板唱”。后来,人们的期望越来越高,伴随着听众的需要,唱者便在其中融进了人物的喜怒哀乐,动作唱腔,这样,也就形成了早期的怀调剧种。
传统纸扎是乡村中国传统节日、人生礼俗中不可或缺的一道景观,多少年来一直流传乡里。它看似简单,却是一种集绑扎、糊制、泥塑、面塑、绘画、书法等项技艺的综合工艺。在冀南一带的民间纸扎中,闫浅的闫家一直是行中翘首。2016年,闫氏纸扎开始走出国门,先后到美国华盛顿、旧金山、迈阿密等城市巡回展出,现场表演。在2018年的中国第十三届深圳文博会上,他们荣获了两岸四地大中华地区非遗传承大师的称号。
冀南刺绣,起源于清末,以东城营、花官营、闫浅较为出名。其刺绣技法繁多,分挑、抽、牵等多种形式。可以绣家居的窗帘、门帘、蚊帐、桌围、条屏,也可绣穿着的绣花鞋、衣寿衣,还可以绣一些手绢、香袋、小粽子、小葫芦之类的饰品玩具,颇受人喜爱。
冀南的绣品大多都富有地方特色,一般有“鱼戏莲”“蝶恋花”“喜鹊登梅”“麒麟送子”等等。
据说冀南的剪纸就是由最初的民间刺绣演变而来的,早期主要用于寺院佛事活动的各种装饰,之后逐渐延伸至世俗的婚丧之事,民间流传范围极广,几乎遍布村村户户。出生于太平村的闫飞,是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邯郸剪纸》代表性传承人。她的代表作《二十四式简易太极拳》以及邯郸成语系列典故,曾多次参加国家级大展获奖,或刊登于各级报刊杂志,有的作品被当作礼品,代表邯郸赠送给国内外贵宾;另有艺人王文喜、郭艳梅、付云等,分别以其独特的地方性,民族性特色,发展创新了剪纸艺术,使其登上了大雅之堂。
马头最值得骄傲的还是河灯文化。马头的河灯文化源远流长,是滏阳河沿线河灯文化的源头和缩影。
唐代开始,滏阳河上的沿河人家有的会在每年正月十五的元宵夜放逐自己制作的河灯,祈祷心愿达成,增福求安,后经宋、元两代的传承和发展,渐成气候,形成了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民间民俗文化。到了明清两代,因航运发达、商贾云集,以河灯为寄托的各种形式的祈福、祭祀活动也随之风行,至此,河灯文化登峰造极,达到鼎盛。
正月十五夜,家家户户倾巢出动,点点灯火,汇成一条条长龙,从各个村庄蜿蜒而出,涌向滏阳河畔,一时间,岸上人山人海,河里灯火一片。一年复一年,流水里只要有河灯闪烁,两岸的希望就生生不灭。
而今,盛装艳丽的生态之河又在静静地等待着。
何止是河?
历史的目光一次次在这里聚焦:青山外、水长流、岗自在、地风流,岁月山河里哪一处没有人文的泽被?人们将勤劳与坚韧赋予山河,将歌哭与欢笑赋予山河,将希望与畅想赋予山河。这是一种和解,是一种拥抱,是一种生生世世的契约。
生长希望的土地上一定能开出理想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