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吴瑞君:聚力数智赋能 提升自然灾害抢险救援应急保障能力|环资界别委员访谈录⑪

2024-03-10 10:04:19 - 封面新闻

【编者按】

2024年3月,全国政协“环境资源界别”的85位委员履职满一年。

一年前,全国政协增设“环境资源界别”,这也是全国政协界别三十年来的一次重大调整。85位委员,包括环境资源领域的党政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科研专家以及能源资源领域的企业负责人等。

一年来,环资界别的委员们如何履职?今年带来了哪些提案和建议?2024年全国两会召开之际,封面新闻专访多位环资界别委员,聊一聊他们心中的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

全国政协委员吴瑞君:聚力数智赋能 提升自然灾害抢险救援应急保障能力|环资界别委员访谈录⑪

全国政协委员吴瑞君:聚力数智赋能 提升自然灾害抢险救援应急保障能力|环资界别委员访谈录⑪

【委员名片】

吴瑞君,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华东师范大学委员会主委。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社会发展学院教授。

“生态保护是我们这代人共同的使命担当,也是给学者提出的时代之问。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我将继续结合专业所长,尽心尽责履职,提出更多有针对性、建设性的建议,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今年,吴瑞君聚焦人口生态环境中的难点问题,围绕推进长江经济带多元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提升自然灾害抢险救灾应急保障能力等议题进行了提案设计。

“数字化时代数智技术的广泛应用,为统筹解决和提升我国自然灾害抢险救灾应急保障能力提供了新契机。”在接受封面新闻专访时,吴瑞君表示,她在提案中建议绘制跨层级、跨区域、跨部门、多要素的自然灾害防灾减灾“一张图”,实现涵盖风险识别、预警、监测、评估、态势分析的全程“智治”;推进应急基础设施数字化建设,构建平急结合的智能抢险救灾治理机制;形成多主体积极参与灾害治理的社会氛围。

1

自然灾害应急救助与治理存在三条“短板”

资料显示,2023年我国各类灾害共造成的受灾人数9544.4万人,倒塌及损坏房屋227.3万间,农作物受灾面积10539.3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3454.5亿元;较近5年均值,受灾倒塌房屋数量、直接经济损失分别上升96.9%、12.6%。

吴瑞君认为,当前,我国自然灾害应急救助与治理存在短板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应急响应机制不健全,了解和判断灾情形势时有滞缓;二是监测预警机制不完善,风险隐患早期感知、识别、预警及发布能力较为欠缺;三是协同救援机制不发达,全社会参与的应急救援格局尚未有效形成。

她表示,自然灾害应急治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导致应急响应机制不健全、监测预警机制不完善以及系统救援机制不发达的原因很多,既有思想认识的问题,也有管理体制机制的问题,同时也受制于管理技术手段的局限。

“数字化时代数智技术的广泛应用,为统筹解决和提升我国自然灾害抢险救灾应急保障能力提供了新契机。”吴瑞君说。

全国政协委员吴瑞君:聚力数智赋能 提升自然灾害抢险救援应急保障能力|环资界别委员访谈录⑪

2

提升自然灾害抢险救援数字化应急保障能力

她建议,一是绘制阶层级、跨区域、跨部门、多要素的自然灾害防灾减灾“一张图”,实现涵盖风险识别、预警、监测、评估、态势分析的全程智治。

“推动地理信息技术与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融合,集成展示自然灾害风险区划、应急救援资源分布、灾害态势分析、应急救援指挥调度、救援跟踪、灾害影响评估等内容,实现自然灾害‘数智化’管控。”她说。

二是推进应急基础设施数字化建设,提升城乡抵御多重风险的韧性。她表示,要加强AI、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省、市、区、乡、村五级避灾安置场所全覆盖。

“加强国家区域应急中心、各级应急指挥部及乡镇街道重点区域微型应急救援站和训练设施场地建设,实行自然灾害网格化管理,加快形成‘15分钟快速救援圈’。”吴瑞君说,通过物联网终端实现自然灾害实时动态监测和分级分类管理,做到灾害精准化预警、差异化治理和精细化施策,建立全方位立体化的公共安全网。

三是构建平急结合的智能抢险救灾治理机制,形成多主体积极参与灾害治理的社会氛围。

她强调,“建立自然灾害统一指挥平台,整合政府组织与社会力量的装备、物资和技术等资源,补齐以往气象、水利等部门‘各自为战’短板,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为骨干、多元社会力量参与的应急指挥体系,实现自然灾害抢险救灾的跨部门联动和‘一张图’调度,确保从应急决策到应对执行的全层级协同和贯通。”

封面新闻记者何金蓝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