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政协委员联名提交建议,关注这个重要话题!

2024-03-10 18:01:39 - 未来网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开展科普教育,让青少年走进科学、热爱科学,对青少年的成长和国家未来发展意义重大。希望广大青少年群体通过多看科普类书籍,学习科学知识,培养探索未知的信心和勇气。”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研究员王元青在接受未来网记者采访时表示。

今年的全国两会上,王元青联合其他三位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十一研究院研究员曲伟;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民盟中央委员、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云南大学教授徐星;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民进中国科学院基层委员会主委张振涛),共同向全国政协递交了一份题为《关于“推广青少年科普主题出版读物,提升青少年科技素养”的提案》。

在这份沉甸甸的提案中,四位全国政协委员围绕“进一步提升青少年科技素养”和“增强推广青少年科普主题出版读物”提出了多项建议,为培育高质量科技强国后备军建言献策。

培育高质量科技强国后备军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坚持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一体统筹推进,深化教育科技人才综合改革,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新时期背景下,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战略意义再被提升至新高度。

科技是未来的发展动力,青少年是未来的建设者,是科技强国的重要力量。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们围绕青少年科学教育话题展开热议。

多位政协委员联名提交建议,关注这个重要话题!

全国人大代表、齐鲁制药集团总裁李燕在接受未来网记者采访时表示,科学教育是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基础。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力量对比深刻变化,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的竞争空前激烈,未来科技进步将更多依靠原始自主创新、创新人才将更多依靠自主培养。

“科学教育对培养科技人才、创新人才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而要发挥科学教育的重要价值,必须从小抓起,在体制机制方面统一谋划、协同推动,培育高质量科技强国后备军。”李燕表示,全国两会上,她提交了《关于有效推进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的建议》,从建立配套的评价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科学教育的育人体系等方面提出建议。

民进中央提交《关于做好青少年科学教育加法的提案》,建议大力推动高校和科研院所面向中小学开放实验室等科技资源,开设夏冬令营,通过联合教研、联合培养,科教融合培养科学教师。

“引导少年儿童从小树立‘科技创新、强国有我’的志向,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水平,在相当程度上已成为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国际竞争力提高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关于“推广青少年科普主题出版读物,提升青少年科技素养”的提案》中,王元青、曲伟、徐星、张振涛四位全国政协委员共同对加强青少年科学素养鼓与呼。

科学素养养成要从第一本科普读物抓起

从“中国天眼”开放运行到“奋斗者”号深潜万米,再到国产大飞机C919开创多项第一,成为中国创造的一张亮丽名片……一系列科研成果的推出,见证着我国科研事业的腾飞。

培养具备科学素养、科技潜能的人才是新时期背景下的重要使命。而科学素养的培养,则需从娃娃开始抓起。

“通过30多年的科普实践,我亲身感受到我国科普领域的巨大变化:科普产品越来越多元化,科普受众迅速增长,公众科学素质也在不断提高。”全国两会召开前夕,徐星就曾向媒体指出加强青少年科学教育的重要性:在全国各地开展青少年科学普及工作时,他便深切地感受到,我国对科普的需求非常大,但缺少优质的科学教育模式,难以激发孩子们的探索与创新思维。如果不在教育方面作相应改革,将加大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据悉,目前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水平还存在教育资源区域发展不均衡、个别区域科技教师队伍不足、科技人才缺乏、科技建设成本不足的情况。

据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科普专、兼职人员数量为182.75万人,占科技人力资源总量的比例不到2%。与此同时,科普类主题读物还存在质量良莠不齐、内容权威性不足、原创匮乏等情况,如2022年少儿图书市场数据显示,少儿、学生关联度高的社会科学书市场销售同比下滑25.28%,科技生活书同比下滑0.18%。

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青少年科学素养的养成,要从第一本科普读物抓起。为此,今年的全国两会上,王元青、曲伟、徐星、张振涛四位全国政协委员,在《关于“推广青少年科普主题出版读物,提升青少年科技素养”的提案》中提出多项建议:

“首先,加强科普信息化建设,建设校园网络科普平台,以满足科技素养个性化、数字化科学素养培训;其次,加强青少年科技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拓宽少年科学院网络活动阵地等校外科普阵地建设;最后,进一步加大社科知识普及类读物投入力度,支持围绕青少年科普等重点方向出版科学用书、分级课程、辅导读物和数字课程,开展课题征集推广,鼓励不同科学行业专业人士参与创作,增加如生命健康、航空航天、sora人工智能、ChatGTP等多类型科普内容,拓宽儿童原创科普读物类型、质量和权威性。”

好的科普读物要让孩子懂得提出、解决问题

事实上,在此前的全国两会上,已有多位代表委员为加强少年儿童的科技读物提出建言。如早在2019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出版集团副总编辑别必亮建议鼓励科学家创作科普读物以提升国民科学素养。

2020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魏玉山提交了《关于加强少年儿童生命健康教育、推动相关文学科普读物进校园的提案》,建议加大对少儿文学及科普读物的创作、出版的支持力度,对出版单位、学校开展此类阅读推广予以支持等。

如何选择适合少年儿童的第一本科普读物?对此,徐星表示,“科学教材不能只有各种知识点,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孩子的思考能力,做好学生的思维训练,培养创新思维,教给他们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关于“推广青少年科普主题出版读物,提升青少年科技素养”的提案》中,四位全国政协委员一同表示,应积极引导青少年及家长利用课余时间开阔眼界、培养青少年科学精神,如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出版的《院士解锁中国科技》等丛书,全面推广普及中国科技成就和科学家故事。

据悉,《院士解锁中国科技》系列丛书(共16册)由我国17位院士主笔创作,内容涉及医药卫生、信息、林草、环境、石油天然气、航空、航天等领域,以生动语言、故事化的叙述形式,展现中国科技的力量。该系列丛书还入选了《央视读书精选2023年度十大童书》以及第31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少儿阅读节“百种优秀图书”。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