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岳谈|保护动植物就是守护未来
□陈晓婉
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里,第八巢东方白鹳雏鸟近日被观测到;桓台县马踏湖近日也迎来了稀客——“鸟中熊猫”震旦鸦雀……它们对栖息的环境有极高要求,因而又被视为生态试纸,是区域生态环境改善的风向标。
4月8日是国际珍稀动物保护日。珍稀动物频频“亮相”山东,它们的“归来”是山东生态之变的最好注脚。
生物多样性关系人类福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山东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采取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山东地处黄河下游,濒临渤海与黄海,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暖温带季风气候特征明显,境内水系较为发达,河川径流量偏少,植被类型以针叶林和落叶阔叶林为主,形成了复杂多样的自然生态系统,孕育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当前,共有530多种陆生脊椎动物,2080种维管束植物在齐鲁大地上与人类共栖。尤其是对鸟类来说,山东位于东亚—澳大利西亚鸟类迁徙路线上,迁徙鸟类种类多、数量大、历时长,鸟类资源丰富,有鸟类471种,占全国鸟类总数的30%以上。
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是山东宝贵的资源。过去一些粗放的发展模式,在推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却破坏了生态平衡,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受到威胁。山东统筹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进入“十四五”期间,山东已不仅满足于PM2.5、VOCS等指标的达标,更进一步把生物多样性作为生态治理成果的检验标准。
将保护生物多样性作为重点,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山东不断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路径,创造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前提条件。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21年山东生态环境质量指标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优水平,国控地表水考核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达到75.2%,提升比例全国最高,在2020年历史性全面消除劣五类水体的基础上,又历史性消除五类水体。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开展以来,山东涌现出黄河三角洲、昆嵛山、长岛、南四湖等一批保护成效明显、具有典型代表性地区。
保护生物多样性,不能只靠某个地区、某个部门或某些个人单打独斗,必须依靠各方力量的汇聚。2021年,山东出台《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意见》,建立14个省级部门组成的山东省野生动植物保护联席会议,全省75%的县(市、区)设立了禁猎区和禁猎期,建立了33处省级以上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野生动物收容救护体系基本形成。同年,山东7部门修订印发了《山东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21—2030年)》,更加科学、高效地指导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水平。
当前,山东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恢复的整体形势不容乐观,生态系统功能局部退化、部分物种濒危程度较高等都是要面临的问题,依然需要久久为功的努力。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相信经过共同努力,山东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将取得新成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山东将更美丽。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陈晓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