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万年:中国总体是“干净的”,一些国家已不能“动态清零”

2022-04-10 21:22:00 - 澎湃新闻

到底“动态清零”还是“躺平”?梁万年认为,首先应该理解两种防控策略背后的理念。

4月1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新冠肺炎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梁万年,在上海就防疫形势、动态清零等议题接受媒体采访。

梁万年说,从全球看,在疫情的处置策略上一直存在争论,主要分为两种策略,一种是围堵,一种是缓疫。

所谓围堵就是发现一起、处置一起,迅速把病毒传播链切断,最终追求的就是“动态清零”。所谓缓疫,就是退一步,站在医疗卫生资源不被挤兑的前提上决定防控措施,可以允许发生疫情,比如患者超过了医院的床位数警戒线,就进一步强化防控措施。

梁万年说,决定防控策略的更高一层思考,是两种不同的防控理念。中国从一开始就坚决执行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总策略,采取坚定的措施围堵疫情传播,因为中国的防疫理念很明确,就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国外一些国家和地区采取的是缓疫策略,因为他们并不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

时至今日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躺平”,一种是“动态清零”。梁万年说,前者是放任它的感染,一些国家“躺平”以后,疫情的影响显而易见。而中国仍然坚持“动态清零”,仍然秉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

他说,同时中国也有自信,中国具备“动态清零”的基础和条件,更具备能力,这几年的防控已经证明,实行“动态清零”是符合中国实际的最佳选择。

“我们国家总体上是‘干净的’,有些国家不做动态清零,可能它的本体是‘不干净的’,已经失去了动态清零的机会。中国有这样的机会,包括这次上海,只要我们坚持下来,加上本土干净,我们有工具包,最重要是中国有强大的制度优势。”他说。

很多人认为“动态清零”影响了正常的生产生活、经济发展,梁万年认为,把这两者作为因果关系不全面,也不科学。疫情是对全人类的危害,实际上,各国采取采取的一系列措施,都是为了减轻疫情的危害。但是用什么样的措施减轻危害,各国选择不尽相同,是各国政治、文化、制度、理念综合考量的结果。

当前中国选择的是“动态情况”,就是要尽一切可能减轻疫情对老百姓生命健康的影响,同时要尽一切可能有效精准地平衡疫情防控和正常生产生活的关系,尽一切可能有效精准地平衡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