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院长谈以数字化地质调查赋能超大城市高质量发展

2023-04-10 15:03:51 - 媒体滚动

编者按

自然资源部党组日前印发通知要求,坚持多措并举,认真抓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传贯彻工作。部系统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要在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上下功夫,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履行自然资源“两统一”核心职能的工作举措和实际成效,坚定不移把党的二十大提出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根据部党组部署,《中国自然资源报》开设《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大家谈》栏目,邀请自然资源部各司局、部属各单位、各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谈学习体会,并结合自然资源管理重点问题谈工作思路。

以数字化地质调查赋能超大城市高质量发展

方国安

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相继召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一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充分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坚强意志。自然资源部部长王广华要求自然资源行业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准确把握新时代新征程自然资源工作定位,全面推进党中央重点决策部署落地。

作为全国模范地勘单位、全国国土资源管理系统先进集体和第六届全国文明单位,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以下简称上海地调院)要充分发挥“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创新发展的先行者”作用,勇于担当,在数据赋能的历史浪潮中找准新时代地质调查的发力点和目标方向,为超大型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与时俱进的长效支撑。

着眼支撑城市高质量发展初心不改

上海地调院是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下属的科研单位。自上海地调院成立以来,上海地质调查工作始终着眼于解决城市发展面临的重大地质问题,为全市重大工程建设与安全运营打开地下“慧眼”,为破解资源环境瓶颈、保障城市安全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借助地质、土地、海洋等综合调查手段,上海地调院摸清了土地资源、地下空间资源、近海资源等自然资源“家底”,为自然资源“一张图”管理奠定了数据基础,成为全国城市地质工作的探索者、先行者。

尤其在地面沉降监测防治领域,上海地调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在,上海全市地面沉降量由1958年的105毫米下降到每年6毫米以内,防治效果堪称世界标杆。依托承担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地球科学计划项目“沿海城市地面沉降的影响、机理与监测”,上海地调院总结形成的“中国经验”和“上海模式”在全球的影响力持续扩大。

立足超大型城市管理特色集成创新

作为资源匮乏的沿海超大型城市,上海是自然资源“两统一”管理新模式的开路先锋。2004年起,上海地调院承担了土地调查规划职能,是全国最早开展国土资源综合调查的省级地调院。随着“多规合一”的推进,上海地调院业务逐步覆盖土地调查、土地规划、地价研究以及土地政策研究领域,建立了较为完整的自然资源调查技术体系,先后参与了《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发展“十四五”规划》等的编制,成为上海空间规划编制的核心团队之一,为国土空间格局优化与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关键科学支撑。

作为国内少有的能够提供自然资源全生命周期管理技术支撑的地方科研院所,2020年,依托上海地调院成立的“上海自然资源研究中心”,入选上海市首批10家重点培育智库。

面向数字化转型发展深耕细作

随着上海城市发展率先从增量时代迈入存量时代,大规模、大尺度、大范围的城市基础地质调查工作基本完成。数字化转型成为既有地质调查网络资源战略升级的潜力空间,也成为地质调查工作在自然资源“两统一”管理新格局中持续发力的重要抓手。在部相关司局、中国地质调查局的关心指导下,上海在地质数字化转型方面深度耕耘,不仅建成了全国首个三维城市地质信息系统,还搭建了动态更新、开放共享的上海地质资料信息共享平台,促进海量地质数据与土地管理数据的联动应用,在推进数据赋能服务集群化、产业化方面作出积极探索。

数字化转型是地质调查持续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上海70多年的地质调查历史,是一部从单一地质调查到综合性地质研究再到全链条服务国土资源管理的转型升级史。“十四五”期间,上海地调院提出了新的战略发展目标,要“成为自然资源领域中引领数字化转型发展、支撑自然资源保护利用和安全韧性城市建设的‘国内领先、国际一流’数字之院、科创之院、文明之院”。今年2月,我院国土资源数字研究所正式成立,充分表明了上海地质人投身数字化浪潮的决心和勇气,更吹响了上海数字化地质调查赋能超大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行动号角。

以数字化地质调查赋能韧性城市建设

我们将以数字化地质调查赋能韧性城市建设,保护城市安全。目前,上海地质数据已经进入城市数据底板,成为上海城市数据治理的重要基底。未来,上海地调院将继续致力于完善一流的空、天、地、井一体化地质环境综合监测预警网络,进一步提高监测网络的设施密度与协同程度,构建地质环境多目标、多要素、多指标综合风险评价与预警方法体系,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风险区划动态更新、研判、监测预警和决策评估机制,完善地质环境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和风险预警发布体系,为韧性城市建设提供及时、有效的基础数据信息。

我们将以数字化地质调查赋能空间资源管理,支撑高质量发展。上海地质与自然资源管理的融合起步早、机制成熟。2013年,上海就印发了《地质工作进一步服务于规划和土地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在国内首次系统为地质工作全方位融入政府管理主流程提供了机制保障与工作遵循。近年来,上海地调院依托业务数据,开发了智慧产业空间、智慧地价系统和院自然资源一张图等数据应用平台。尤其是智慧产业空间系统,融合各类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数据,实现了产业空间全要素、全周期的数字底板,打通了局内外产业用地多源数据治理和数据分析的连廊。该系统现已接入74家机关事业单位、67家园区平台用户,嵌入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大土地”审批系统,初步实现了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未来,上海地调院将持续围绕超大城市自然资源禀赋、承载功能与行业领域特征,发挥国土资源基础数据集群和城乡统筹、地上地下统筹、陆海统筹的双重优势,围绕长三角一体化、临港新片区建设等国家发展战略和上海“五个新城”建设要求,深入参与各级各类空间规划编制与实施、“三区三线”评估与调整,以及土地整备引导区生态基底调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城市更新地区水土环境调查、自然资源资产清查与核算等工作,不断完善新时代城市地质工作支撑自然资源管理与国土空间各类规划编制工作路径、模式与产品体系。

我们将以数字化地质调查赋能生态城市建设,落实“双碳”战略。2004年开始的上海三维城市地质调查首次将地球化学调查纳入地质资料信息系统,后续又持续开展了土壤质量调查评价、后备土地资源评估和后工业化时代生态环境承载力研究等系列工作,为城市合理布局“三生”(生产、生活、生态)系统提供科学依据。将来,上海地质调查还将深入参与崇明世界级生态岛、海岸带地区的生态修复工作,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实施提供专业支撑;积极开展老工业基地水土调查、监测、评估与修复,支撑区域城市更新和工业用地转型;深入开展土地整备引导区生态基底调查与监测,研究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框架下耕地修复策略与实施路径,为“三区三线”划定和基本农田的调整、补划提供科学依据;持续开展地质工作服务上海“双碳”战略实施策略研究、国土空间生态固碳潜力研究、上海市重点地区中深层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潜力评价等前瞻性研究,为上海“双碳”战略的实施发挥地质先锋作用。

我们将以数字化地质调查赋能自然资源管理改革,维护资源资产权益。上海地调院将构建“统一调查体系、统一分类标准、统一技术规范、统一数据平台”,陆海一体、地上地下联动的自然资源综合调查评价体系,统筹推进地下资源、地表基质、耕地、水资源、林地、海岸带、地下空间等调查,在自然资源资产清查试点基础上,深化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制度体系研究,完成全民所有自然资源所有权委托代理机制试点,构建全地域、全要素、全周期、多尺度的综合调查模式,建设上海自然资源和国土空间辅助决策平台,实现调查、监测、评价、预警的深度融合,为上海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管理建设提供科学数据支撑。

大数据时代的“数据赋能”模式重构,是对传统地质信息工作模式的革命性重塑。在上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的关心和指导下,上海地调院将继续凸显优势技术,聚焦核心业务,创新探索数字化地质调查系统服务于国土空间规划和自然资源管理的新路径,为全国地质工作提供更多更好的“上海方案”!

(作者系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

文字编辑:赵玲玲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