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连发讣告

2024-06-10 12:35:37 - 海峡导报

北京大学新闻网9日发布讣告: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北京大学社会发展研究所原所长,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学术委员会原主任,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易杰雄同志,于2024年6月8日晨在北京逝世,享年80岁。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连发讣告

易杰雄教授1945年1月出生于江苏南通。1964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心理学专业,1970年毕业,分配至河北省承德地区,在《承德日报》等单位从事理论研究和宣传工作。1978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攻读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硕士学位,师从黄枬森等教授,1981年获得哲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93年9月晋升教授。1989年至1991年,两次到莫斯科大学访学,师从奥依则尔曼院士等世界著名哲学家,从事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的研究。

易杰雄教授政治坚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信念,关心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将毕生的精力投入到马克思主义研究与教学事业中。

易杰雄教授治学严谨,学养深厚,思想深刻,学术成果丰硕。曾担任《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卷哲学学科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支主编。多次出国讲学并参加学术研讨会,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论文100多篇。精通俄语,出版译著《唯物辩证法》([苏]列尼·苏沃洛夫著)等4部,出版专著《列宁〈哲学笔记〉研读》《创新论》等9部,主编《世界十大思想家》《欧洲文明的历程》丛书。易杰雄教授善于从世界观高度探讨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原因,善于从哲学角度对中西社会发展史进行比较研究,提出了很多独到的见解。

易杰雄教授勤于教学,精心育人。为人正直,襟怀坦荡。热爱集体,团结同志,关心后学,深受同事和学生的尊敬与爱戴。

易杰雄教授是享誉马克思主义学界的著名学者,为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为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发展倾注了满腔心血、作出了重要贡献。

6月8日和9日,清华大学化学系、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发布讣告: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连发讣告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连发讣告

核化学化工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朱永(貝睿)逝世

6月9日,据清华大学微信公众号消息,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教授朱永(貝睿)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6月8日7时7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连发讣告

先生1929年12月15日出生于上海市,安徽泾县人,1947年考入清华大学化学系,1951年毕业留校任教。历任化学系助教、讲师,工程物理系讲师、教研室主任,工程化学系副教授、教研室主任,清华大学试验化工厂副教授、教授,清华大学核能技术研究所副所长,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博士生导师。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兼任国家核安全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核学会理事,核化工分会副理事长、荣誉理事长,核化学与放射化学分会副理事长、荣誉理事长。

据券商中国报道,核电作为一种高效环保能源,受到世界各国科研机构的热衷研究,然而,作为世界头号科技强国,美国却在数十年时间里放弃核电站建设。对此,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有一位退休老专家曾说过,“美国核能长时间处于没有发展状态的根本原因有三点,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就在于没有建立完善的核燃料循环体系。”

所谓核燃料循环,指的是核燃料的获得、使用、处理、回收利用的全过程,即指从铀矿开采到核废物最终处置的一系列工业生产过程。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后处理,没有后处理就没有循环。

核燃料循环,号称是核能系统的“大动脉”,从技术角度来看,我国的核电发展起步较晚,核燃料循环技术仍处于发展初期阶段,想要建立完善的核燃料循环体系,亟须解决核燃料获取、制备和使用过程中及乏燃料(在反应堆中“燃料”过的核燃料)后处理过程中的一系列“卡脖子”问题。

据券商中国报道,核电作为一种高效环保能源,受到世界各国科研机构的热衷研究,然而,作为世界头号科技强国,美国却在数十年时间里放弃核电站建设。对此,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有一位退休老专家曾说过,“美国核能长时间处于没有发展状态的根本原因有三点,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就在于没有建立完善的核燃料循环体系。”

所谓核燃料循环,指的是核燃料的获得、使用、处理、回收利用的全过程,即指从铀矿开采到核废物最终处置的一系列工业生产过程。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后处理,没有后处理就没有循环。

核燃料循环,号称是核能系统的“大动脉”,从技术角度来看,我国的核电发展起步较晚,核燃料循环技术仍处于发展初期阶段,想要建立完善的核燃料循环体系,亟须解决核燃料获取、制备和使用过程中及乏燃料(在反应堆中“燃料”过的核燃料)后处理过程中的一系列“卡脖子”问题。

在高温气冷堆钍铀燃料后处理工艺方面的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他领导的团队成功开发了高温气冷堆钍铀燃料后处理工艺,这项技术对于提高核燃料的利用率和降低放射性废物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

教授的这项工作获得了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

他的“三烷基氧膦的萃取性能及从高放废液中萃取分离锕系元素的研究”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著有《氧化膦对三价锕系元素的萃取》(英文)、《锕系元素和锕系后元素》,发表论文近40篇。

宋心琦逝世

曾任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主编

清华大学化学系6月8日发布讣告:中国共产党党员、清华大学化学系退休教授宋心琦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6月7日17时32分在北京辞世,享年95岁。

宋心琦1928年8月出生于江苏常熟,原籍江西奉新,1946年考入清华大学化学系,1951年毕业后留校任教直至退休,曾任第25届中国化学会理事长、北京化学会理事长、清华大学化学系复系后首任学术委员会主任。

宋心琦是著名的化学教育家,全心全意地投入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以及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他长期从事基础化学课程教学与教育研究,教学不拘一格,非常重视科研对教学的反馈作用。他是改革开放以后清华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系最早开展研究生教育的教师之一,也是清华大学化学系复系后第一位博士生导师,培养了一大批化学化工领域的学界栋梁和兴业英才。

宋心琦是著名的物理化学家,在激光诱导荧光、化学发光体系及机理、多道光纤传感技术、酞菁光敏氧化反应、光致变色体系、有机电致发光体系、纳米TiO2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氧化等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

宋心琦致力于我国化学科学传播、普及和基础教育工作。他1987年参加了《中国大百科全书·化学卷》的编审,并主编《走近化学丛书》,曾长期担任国家教委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参加国家中小学课程教学改革工作,并担任北京出版社《初中化学》与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化学》教材的主编。

讣告称,宋心琦为发展我国化学教育和科学事业奋斗了一生,他的辞世是我国化学教育界和科学界的巨大损失!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清华大学、清华大学化学系、券商中国、每日经济新闻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