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载求索 十三年实践 防治心脑血管疾病进入脑心同治时代——第十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脑心同治学术交流会成功举办

2023-07-08 16:40:00 - 媒体滚动

阳光草木芳菲尽,最美人间六月天。6月15日—17日,第十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脑心同治学术交流会暨长三角中西医结合脑心同治高峰论坛在安徽合肥召开。本次大会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脑心同治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脑心同治专委会)承办,安徽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安徽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脑心同治专业委员会协办。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全程实时直播。

三十年求索,十三年实践,防治心脑血管疾病进入脑心同治时代。作为一年一度的国内外专家学者了解和交流脑心同治研究最新科研和临床实践进展的盛会,本届大会设置1个主会场和3个分会场,吸引了600余名中西医学专家齐聚一堂,公益普惠,探讨脑心同治理论指导下基层慢病防治策略,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搭平台,聚合力

谱写脑心同治新篇章

三十载求索 十三年实践 防治心脑血管疾病进入脑心同治时代——第十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脑心同治学术交流会成功举办

20世纪90年代,赵步长、伍海勤及赵涛创新性地提出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的新理论体系——脑心同治理论。历经30年的发展与完善,该理论体系目前已成为心脑血管疾病中医整体观思维的创新思维体系,得到中西医专家认同。2011年9月,第一届脑心同治专委会成立,标志着脑心同治在理论和临床上取得了创新性的突破和进展。

“脑心同治理论为心脑血管疾病的中医药治疗开拓了一条新路径。”“人民英雄”、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在本次大会致辞中表示,13年来,脑心同治专委会的研究成果被医学界逐步认可,并应用于创新药物的研发和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诊疗,既符合临床需求,又体现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疾病的独特优势,同时为解决临床治疗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策略。

“一系列丰硕成果,阐明了脑心同治理论的科学内涵,同时也验证了脑心同治理论的科学性和创新性。”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陈香美认为,脑心同治理论为慢病防治提供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得到了国内外医学界的公认,对减少我国卫生经济压力和减轻家庭负担具有重要意义。

“脑心同治专委会始终为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而努力,为慢病防治创新思路,提供解决策略。”赵步长在发言中回顾了脑心同治理论30年以及脑心同治专委会13年来所取得的标志性成绩,并作出对未来神经心脏病学的延伸发展和标准化工作的展望,他希望脑心同治专委会的委员们继续凝心聚力促发展,将脑心同治的治未病健康科普知识传递给更多百姓,为“健康中国”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在学术报告环节,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医科大学杨宝峰教授以题为《基础研究与转化》的精彩报告,高屋建瓴地为学术交流热场;中国中医科学院副院长杨洪军教授、天津中医药大学组分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现代中医药海河实验室团队负责人朱彦教授、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苏薇薇教授带来《基于整合策略的活血化瘀代表方剂复杂作用解析研究》《从丹红注射液和“脑心互作”探讨“同治-异治”的科学内涵》《复方中药的现代评价新模式研究及在脑心通胶囊中的应用》等精彩学术报告,令人耳目一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刘红旭教授向与会者分享了该院脑心同治实验室的工作,展示了产学研相结合的优秀范例,令人振奋。

主论坛大气磅礴,分论坛同样精彩纷呈。第十五届长三角中西医结合高峰论坛、“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我为群众办实事脑心同治走基层、“健康三保中国行助力乡村振兴”等分论坛上,专家们围绕“防治心脑血管疾病进入脑心同治时代”“神经心脏病学”“中医脑心同治标准化”“我为群众办实事——脑心同治走基层”“健康三保中国行系列活动”等主题展开深入交流研讨,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学会组织一定要‘听党的话’、创造条件‘写文章’、久久为功做好‘传达会’、大力挂牌‘建基地’、踏踏实实‘走基层’、海纳百川‘培养人’。”脑心同治专委会主任委员赵超在开幕式致辞中回顾了专委会在党建、组织建设、学术交流、继续教育、科普宣传、公益活动、产学研一体化科研机构、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所做的工作和努力。他表示,2023年脑心同治专委会要着力做好学术交流,启动脑心同治标准化工作,编写《神经心脏病学》,组建“肺肠同治”专家组,推动脑心同治组织高质量发展,促进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

产学研一体化

加速中西医结合发展

三十载求索 十三年实践 防治心脑血管疾病进入脑心同治时代——第十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脑心同治学术交流会成功举办

“挖掘、整理、改进、提高,脑心同治理论不断丰富发展,应用推广持续深入,关键在于坚持科研赋能,为中西医结合脑心同治提供扎实的理论支撑和科学数据。”赵步长介绍,为加大脑心同治理论研究,2012年12月,脑心同治研究院在浙江中医药大学揭牌成立。该研究院努力通过深入研究脑心同治理论指导下中药制剂的成分及作用机理,使临床用药更具有方向性,同时也加快产学研合作步伐。

2020年6月,浙江省中医脑病(脑心同治)重点实验室正式启动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专项——“基于脑心同治理念的益气活血类方治疗脑梗死/心肌梗死的病因病机与诊治方案的创新研究”。2023年3月,该项目课题绩效评审会召开,评委审评通过对脑梗死/心肌梗死临床疗效、流行病学调研、药效物质基础等系列研究成果。该项目将继续系统性总结提出一种有充分依据的异病同治病因病机以及创新的治则治法和组方用药方案,完成“中医脑心同治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立项,争取纳入国家数据平台。

2013年2月,步长制药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中药研究所、中药资源中心联合建立的脑心同治研究中心正式揭牌,目前该中心在脑心同治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由步长制药和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等单位完成的“心脑血管疾病‘异病同治(脑心同治)’的现代研究”,获得了2013年度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安贞医院等单位共同完成的“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电生理以及分子机制研究”,获得了2014年度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2019年12月,步长制药与天津中医药大学联合共建步长脑心同治研究中心,张伯礼院士及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领导等参加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共同探讨产学研一体化科技发展战略。

2020年12月5日,“中医药稳心合律的理论内涵创新及网络效应机制”研究荣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促进了中西医结合脑心同治防治心律失常研究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以及新兴医学交叉学科——中西医结合肿瘤心脏病学的建立。

不仅如此,脑心同治理论、“供血不足乃万病之源”的认识还被编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十三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中医学》第九版和全国高等中医院校研究生教材《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临床研究》。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是战胜困难的有力武器。”赵超表示,以脑心同治理论研究为基础的步长制药,部署“聚焦大病种、培育大品种”发展战略,针对疾病谱变化,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疾病预防和治疗慢病方面的独特优势,创新中药组方,并结合现代科技和质量控制体系,开发出一系列满足市场需求的中成药大品种。

脑心通胶囊是脑心同治理论的代表方药,其在治疗理念上注重从预防入手,以防治结合为原则,系统解决心脑血管疾病的诸多共性问题。临床研究表明,其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AS)、保护血管内皮、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稳心颗粒则能减少室性早博和房性早博的发生,被收入2010年版中国药典。丹红注射液可用于心、脑、肺血管疾病的治疗,在糖尿病、高血压、妇科、肝病等疾病领域也可发挥积极作用,现已取得授权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并先后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中国专利金奖,相关研究荣获2019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16—2019年,丹红注射液连续4年在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药大品种科技竞争力报告中,以超高的科技因子含量蝉联首位。

如何让脑心同治理论指导下创新研发的优秀药品得到合理、有效的临床应用,协助慢病防治关口前移?赵超介绍,步长制药已在全国建立7000多个县建办,打通基层渠道,包括县级医院、基层诊所、乡镇药店、村卫生室,解决偏远乡镇卫生院药品缺乏问题,确保群众能在家门口买到放心药、救命药,提高基层医药供应保障能力。

 走基层,建基地

深耕慢病管理服务

三十载求索 十三年实践 防治心脑血管疾病进入脑心同治时代——第十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脑心同治学术交流会成功举办

“脑心同治专委会是社会组织,要大力推动公益事业,继续深入市县、乡镇社区开展活动,深入到基层群众中去解决问题,助力乡村振兴。”赵超表示,此次大会对10余年来开展的脑心同治走基层活动进行了阶段性汇总和经验交流,以更好地助力基层医疗服务。

为了积极响应“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号召,促进基层诊疗水平提升,帮助基层弱势群体实施卫生医疗救助,脑心同治专委会联合北京中卫公益基金会、银川脑心同治互联网医院等单位,发起了“脑心同治走基层”系列公益活动。

“脑心同治走基层”活动自开展以来已经坚持了12年,成立了30个省级脑心同治走基层志愿组,在各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健康科普教育活动。截至目前,“脑心同治走基层”活动已经走进全国600多个市县,带动近万名爱心医生参与其中,共计支援了800多个县、乡、镇基层医院,直接受益群众近13万人。

随着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脑心同治专委会积极探索“互联网+医疗健康”模式,最大限度地方便基层患者,于2018年携手步长制药、北京中卫公益基金会、银川脑心同治互联网医院等企业、公益组织、医疗机构、学会团体,共同试点开展“跑起来—医疗健康数据走基层”系列公益活动,走进甘肃、宁夏、青海等偏远或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免费义诊、送医送药、健康科普宣讲、医疗培训教育等线上线下互动的系列健康帮扶,让优质的医疗资源通过互联网技术延伸到这些地区,提升基层对危重症及疑难病例的诊疗能力,促进分级诊疗,增强群众就医获得感。

新冠疫情期间,脑心同治专委会再次联合步长制药,发起了面向广大基层医生、药店店员、患者的全国线上科普讲座——“我为群众办实事——脑心同治健康科普进万家”。据统计,截至目前,科普讲座活动已累计开展9000余场,邀请了9000余名基层副主任医师以上的脑心同治专家线上讲授健康科普知识,累计上线听讲400万人次,取得了很好的科普效果。

在防治慢性病,助力优质医疗资源结合、互动、下沉基层的道路上,脑心同治专委会始终坚持多措并举。目前,全国已成立30个省级脑心同治组织、258个地市级脑心同治组织,建设220个“脑心同治防治慢性病临床基地”、192个县区级“互联网+脑心同治健康管理中心”,充分利用当地临床医疗资源,协同开展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病的临床研究。各个基地每年收集本区域内100例脑心同治理论指导下研发的中成药防治慢性病的临床典型病例,县级健康管理中心每年收集50例,目前通过银川脑心同治互联网医院素枢系统已收集病例近万例。

2021年,为贯彻落实《中国科协科普部关于开展科技志愿服务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通知》精神,脑心同治专委会还承办了中国科协交给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为群众办实事——健康三保中国行”公益活动。赵超表示,“健康三保中国行”活动是“健康三保”理念的生动实践,实打实地服务于基层妇女群体;“健康三保中国行”活动还是中西医结合开展的服务基层群众活动品牌,要切实做到深入群众、服务基层。

赵步长表示,在走基层、建基地的过程中深刻感受到,只有全面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才能更好地惠及基层百姓。因此,他又提出,步长制药作为志愿者单位,要全力支持脑心同治专委会的各类活动下沉到区县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倡导通过线上线下结合、互动交流等方式,积极开展正规多样的脑心同治学术交流会议和专业临床诊疗培训指导、技术帮扶,提升基层医师诊疗水平,推动规范诊治和多学科协作,助力基层医疗服务“强”起来。

中医药在防治慢性病中具有独特优势,发挥好中西医结合的协同治疗效应,可以为国分忧、为民造福。作为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脑血管疾病,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致残率和致死率的守正创新成果,脑心同治理论不仅在以往的基础科研和临床实践中凸显价值,而且将在未来的心脑血管疾病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

时至今日,脑心同治理论历经30年创新发展,已在国内中医、西医和中西医结合临床及药学界获得广泛认可,相关专家、学者和科研人员对该理论从不同角度开展研究,并为之赋予了更加丰富的理论内涵。

正如安徽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脑心同治专委会主任委员杨文明在大会媒体采访中所言:“脑心同治理论提出30载,到今天已深入人心,脑心同治理论指导下的治疗手段、策略已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临床实践也推动了该理论的再创造、再完善、再升华。我们欣喜地看到,脑心同治时代已经来临!期待全体脑心同治理论工作者、临床和产学研工作者一起,把该理论一以贯之,在理论创新、临床突破、科技研究方面作出更大贡献。”

三十年求索,十三年实践,脑心同治理论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为患者提供了有力的健康保障,为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和复发率带来了希望、开辟了前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进入“脑心同治”时代。

奋楫扬帆破浪行,风鹏正举续辉煌。脑心同治专委会将继续秉承“团结广大中西医药、民族医药同道,充分发挥传统中医药优势,通过中西医结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宗旨和“通过产学研相结合的实际行动,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的目标,在学会委员代表、医药研发机构、制药企业的共同协助下,为真正实现脑心同治理论的实践转化,切实降低我国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助力健康中国建设而努力奋斗。

《中国医药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

(责任编辑:张可欣)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