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生活叫靖安

2024-07-10 04:17:19 - 媒体滚动

转自:中国妇女报

有一种生活叫靖安

    靖安的茶园

有一种生活叫靖安

    ■ 顾建平 文/摄

    一

    炎夏,最大的欣喜莫过于午后在困倦中入梦,在一场落地有声的豪雨中爽然醒来。这一场雨,也让暑热暂时消散,带来丝丝清凉。《水浒传》中的宋公明,扶危济困救急解难,江湖人称及时雨,这大概是绿林世界对一个人人品的最高颂赞了。靖安,就是以这样一场及时雨迎接我这位初次踏足此地的客人。

    靖安属宜春,宜春属江西。靖安这个地名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可能相对冷僻。但说两个与它相关的历史典故,就知道它的渊源变革了。

    《滕王阁序》的开头是:“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其中,豫章郡是大汉至大唐时期设立的一个郡,位于南昌县。汉高祖时期,九江郡改为淮南国,辖领了豫章等四个郡,靖安隶属于豫章郡。到了景帝时期,豫章郡领海昏等县,靖安地属海昏县。

    在唐代及以前,靖安是当地的里名。里是古代中国基层户籍管理的组织,规模可由少至25户人家,多至100户人家。在唐代,靖安以里名乡,后又以乡名镇。到了五代十国时期靖安以镇名场,随后场名改为县名,南唐时期,靖安正式设立为靖安县。至今已有将近1200年的历史。

    早年读书,老师教导我们左图右史,通过左右对照来理解历史,从而形成一个空间化的立体概念。因此我养成一个习惯,初到一个地方时,总是对地名及其沿革给予特别的关注。地名中所蕴含的文化和审美令人着迷。靖安这个名字本身就给人一种安宁和谐的感觉。

    二

    在靖安,最令我意外的发现是,我家乡苏州历史上最著名的行政首长之一的况钟居然是靖安人。况钟是与包拯、海瑞齐名的清官,清初戏曲名作《十五贯》让他在民间享有盛名。我小学时看过一部电影《十五贯》,大受欢迎,同学们看完电影意犹未尽,还去购买了改编自戏曲电影的同名连环画。况钟、窃贼娄阿鼠等人的大名,数十年后我依然能脱口而出。

    事实上,况钟本人的人生经历也足够令人惊叹。明朝科举制度严格,通过县试、乡试和会试才能进入仕途做官,这是读书人光宗耀祖的唯一正途。然而,况钟却是少数没有取得任何科举功名就进入仕途的读书人,他的才华使得县令俞益赏识,也让朝廷不拘一格地重用他。

    况钟在宣德五年时出任苏州知府,并在人民的一再挽留下两次续任,最后官至正三品,直到在任所病逝。这样的情况在封建社会历史上极为罕见。明中晚期的清官海瑞评价况钟“胜作十年救时宰相”。而直言不讳、反对弊政的晚明哲学家李贽也称赞况钟:“大抵钟为治,专戢豪狡,抚善良。”况钟归葬故里后,苏州府及其属县都建造了况公祠,他的故乡靖安也为他建立了祠堂。《白香词谱》编纂者舒梦兰,也是靖安人,他生于清初,是一位科举不顺的落拓才子。他有一首诗写道:

    “太守祠前面女墙,城南犹认况家坊。

    姑苏逸事乡人道,两字青天万古香。”

    这诗描述了况钟作为乡贤在当地人民心中的形象,他是靖安人民感激的父母官。

    没想到在这个夏日,我与靖安因为况钟而产生了联系。

    三

    靖安宜居,这得益于它超过80%的森林覆盖率。这里拥有天然的氧吧,气候不仅宜居,也利于低矮植物的生长。因此,靖安白茶成为这个地区的标志性农产品。

    我走南闯北,也算是走遍了几大茶山和各个主要的茶叶产区。但在来到靖安之前,我对靖安白茶并不了解。在白茶界,安吉白茶名头太响亮了,而嫩白茶(相对于老白茶)只是绿茶的一个亚种——这是我的分类。

    沸水稍稍冷却后倒入杯中,看着那绿色、形似凤羽的芽叶在茶杯中载沉载浮,悠闲愉悦的情绪油然而生。无论是汤色、叶形,还是回甘,靖安白茶都不逊于安吉白茶。然而,由于靖安白茶的大规模种植时间短,它的名声远不及后者。靖安白茶原本是生长在靖安九岭山中的野生茶,被发现和种植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但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研究人员通过人工扦插,才将野生茶变成人工茶。经过了十年的努力,解决了靖安白茶无性繁殖和移栽的难题,这种珍稀的茶种才得以规模化种植和培育。

    佳茗当配美器。很巧合的是,在靖安我见识了靖窑和伍映方。

    我见识过汝窑、钧窑、长沙窑、寿州窑等各色古窑,靖窑还是第一次听闻。在靖安老虎墩遗址上层,考古工作者发掘出了长江中游地区最早的彩陶,距今至少7600年。在遗址上层,还发现了新石器时代的一处公共墓地,里面随葬了大量的陶器,包括精美的黑陶制品。这个地方是赣鄱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当代制陶大师伍映方,以古法制陶,手工制作,并使用柴火进行烧窑。他不断钻研、不断创新,将靖窑黑陶带入了新时代。听他讲述他的心路和探索是一次鼓舞人心的精神洗礼。他为黑陶上釉,烧制出了黑釉瓷器;他将树叶或剪纸工艺与釉色结合,烧制出了精美绝伦的艺术黑瓷;窑变产生的茶盏,釉色绚丽如建盏。

    天然出白茶,人工出黑陶,世界就是这么奇妙。 

    四

    靖安境内有三爪仑国家森林公园和九岭山国家自然保护区,这里森林茂密、气候温润、空气清新、溪水澄澈、宜居宜游。所以靖安文旅可以自豪地说:“有一种生活叫靖安。”

    当我行走到中源乡时,发现马路两边的民居都挂着民宿的招牌。我走进去和民宿主人聊天,得知这里的居民在种植之余主要经营民宿。南昌等城市的居民,特别是退休赋闲者,每逢夏季都要到这里的民宿来避暑消夏,有连续来十几年的,和民宿主人处得如同家人一般。

    闲聊时遇到一位租住的老先生,他退休前是铁道系统的普通职工,他和他的老邻居、老朋友常常一起过来,还有一些每年都能在中源相遇的旧相识,大家一起养老、避暑,破除寂寞。人心所向的地方,都是比较与选择的结果。靖安的魅力可见一斑。

    中源乡还有一个书香文化园,文化园的人让我写几个字。腹内枯索,只想起“中得心源”四个字,于是挥笔献拙。这四个字取自唐代画家张璪谈艺术创作的名句:“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艺术创造要向大自然学习,从自己的内心挖掘灵感,这是创作源泉源源不断的方式。

    靖安人尊重自然,保护青山绿水,才有了一种叫靖安的生活。

    五

    在璪都镇港背村歇息后,我乘坐竹筏漂流云溪谷。溪水清浅,水底圆润的卵石清晰可见,它们见证了时间的洗礼。偶尔会有转弯处和陡坡,水流湍急,但竹筏能够越过险滩,重新进入平静如镜的悠长河道。坐在竹筏上欣赏着青翠群山、淙淙溪流,我不免陷入思古之幽情。

    “有一种生活叫靖安”,并不是随便哪个地方都可以自称拥有独特的生活方式。然而,靖安可以,而且被誉为“唐宋八家”之一的曾巩早已经发现了这一点。他在《靖安县幽谷亭》一诗中盛赞了靖安的宜居和适游之处。首先,他描述了清凉的景色:

    横江舍轻楫,对面见青山。

    行尽车马尘,豁见水石寰。

    地气方以洁,崖声落潺潺。

    虽为千家县,正在清华间。

    这个幽谷或许就是云溪谷,曾巩所见的青山,听到的流水声,或许就是我们在云溪谷所见吧!宋代靖安称千家县,可见地处偏僻,人口稀少。如今靖安将近1400平方公里的面积,常住人口仅12万。真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接着,曾巩赞赏此地人民安乐,官吏清闲自在:

    风烟凛人心,世虑自可删。

    况无讼诉嚣,得有觞咏闲。

    常疑此中吏,白首岂思还。

    一觞一咏以消闲,那个时节曾巩大概还没有品尝过靖安白茶。在此做官,居然不思还乡,直把他乡作故乡,这是何等的欣赏赞美。

    曾巩是江西南丰人,他的家乡距离靖安不远。早年他随父亲在江苏如皋和京城游学,28岁时父亲去世,他才辍学回归故里,侍奉继母。十年后,他登进士第,从此宦游多地。可以猜想,这首《靖安县幽谷亭》可能是在他十年的居家期间创作的。

    只是千年之后,曾巩当年所见的幽谷亭恐怕早已踪迹难寻。

    不然,于幽谷亭下便能感受那徐徐拂来的微风,带着山谷里白茶的清香与温度。抿一口茶汤,那沁人心脾的滋味,会使人置身于诗人笔下的世外桃源。远方的游客和靖安的居民,共同分享着这份宁静与美好。无论是漫步在青山绿水之间,还是品鉴靖窑传统瓷器的匠心独运,都能体悟到这片土地的历史韵味,以及人们对艺术和自然的钟情。

    如此靖安,怎能不让人流连忘返,心生向往? 

    (作者简介:顾建平,江苏张家港市人,现任中国作家协会《小说选刊》杂志副主编,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评论随笔集《无尽藏》,散文集《冬天我到南方》等。)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