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贡献智慧和力量——全国政协围绕全面深化改革协商议政述评之三

2024-07-10 12:34:20 - 中国政协网

转自:全国政协

开放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是世界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改革与开放相伴而生、相互促进。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和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为中国打开更大发展空间,为世界提供全新发展机遇。

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我国已连续7年保持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出口国际市场份额连续15年保持全球第一。

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我国已与29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22个自贸协定,与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3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进博会、服贸会、广交会、消博会等经贸盛会喜迎四海宾朋,“窗口效应”“溢出效应”持续迸发。

人民政协长期关注、支持和服务我国对外开放事业。新时代以来,人民政协坚持围绕党和国家中心任务、服务改革开放大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发挥作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作用,为推动构建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积极履职建言、凝心聚力。

助力全方位开放: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

2020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的经济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彼时,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中国巨轮如何驶向更广阔的海域?

在听取了委员们的意见建议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面向未来,我们要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培育新形势下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新发展格局绝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相互促进的、更加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应有之义,有利于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澳门地区全国政协委员邱庭彪有感而发,要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同时进一步降低准入门槛,保障外商投资企业合法权益,为各国企业在华投资兴业提供更好服务。

曾经,在中国地图上,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五个经济特区宛如镶嵌在祖国东南门户的五颗明珠,熠熠生辉。

现在,以经济特区为“起点”,随着我国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立体开放格局逐渐形成,一个家门常开、兼容并蓄的开放中国,正加速与世界同频共振、深度交融。

2024年4月24日,十四届全国政协“不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空间”专题调研组来到福建。这个我国对外开放的东南门户,正在通过发展新质生产力驱动开放型经济的新一轮蝶变。

“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空间,就要坚定地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这是调研组全体成员的共识。身为企二代的接班人,全国政协委员许清流以他所在的恒安集团为例解释,“通过高水平开放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以强大的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从而实现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的互促互进。创新的收益将会在国际大市场中得到更好的回报,从而进一步激励企业创新,形成规模效应和连锁反应。这也是持续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空间的强劲动力之一。”

把视角从东南沿海转向东北沿边。安静的边陲小城绥芬河市,随着一声嘹亮的鸣笛,火车徐徐启动,满载家用电器和国产汽车的3704次中欧班列从绥芬河站始发。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黑龙江省时,对黑龙江省提出“着力优化对外开放新格局”的要求,言犹在耳。

随着多措并举扩大内陆沿边开放,包括黑龙江在内的沿边地区发挥地缘优势,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实现了“边陲变中心、末梢变前沿”的华丽转身,展现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2024年5月底,十四届全国政协组织港区全国政协委员就“加强经贸合作,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来到白山黑水之间开展视察。

“一路走来,可以看到加快构筑我国向北开放新高地的若干措施、推动外贸扩规模优结构的实施意见等已经卓有成效。”全国政协委员叶建明表示。

考察团马不停蹄奔走在辽阔的松花江两岸,在充分感受国家全方位开放成就的同时,也在探索发挥香港“超级联系人”作用,通过进一步经贸合作,寻找共同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着力点。

“要加强智慧联运通道建设,推进基础设施硬联通、标准规则软联通,鼓励探索多式联运与产业深度融合新路径。”“要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与国家区域重大战略融合对接,为西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在十四届全国政协第十四次双周协商座谈会上,委员们围绕“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进行协商议政,广泛汇聚支持通道建设的共识和合力。

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围绕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等重大课题,都留下了政协委员不知疲倦的足迹和深入思考的建言。

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相互连接,一方面,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取得了新进展,2023年内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111.4%,比上年提高25.3个百分点;另一方面,我国已经成为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货物出口占全世界的比重达七分之一,连续7年保持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其中,汽车出口量首次跃居全球第一,以电动载人汽车、太阳能电池、锂离子蓄电池为代表的“新三样”产品出口额也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这些成就为稳住我国对外开放的根基起到了重要作用。

服务制度型开放:推动建立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2013年,中国首个自贸试验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揭牌运行。作为党中央在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的重要战略举措,这片只有28.78平方公里的自贸区被寄予厚望:对标最好水平、最高标准,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取得显著成效。

“头雁”引领,“雁阵”齐飞。

十年多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坚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为经济发展拓展新空间。

如今,我国先后设立22个自贸试验区,海南自贸港、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等从无到有、创新发展,形成了覆盖东西南北中,统筹沿海、内陆、沿边的改革开放创新格局。其中,累计总结提炼形成349项制度创新成果向全国复制推广,实现了以全国4‰的国土面积贡献了19%的外商投资和18.4%的进出口总额,打造了我国开放发展的生动样板,成为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新高地。

“从上海自贸区第一版负面清单,到上海自贸区条例,再到其他相关条例的讨论和制定,我都参与其中,力尽所能,建言推进”全国政协委员周汉民谈到上海自贸区负面清单由最初的190项缩减至目前的27项,言语中甚是欣慰。

如同周汉民一样,每年全国两会,都有不少委员提交相关提案,为自贸区更好发挥“试验田”作用出谋划策。如,2015年,住津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出《支持天津海港空港发展服务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提案;2016年,住琼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出《关于推进海南自贸区建设的建议》提案;2021年,33名住川渝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交《关于支持建设川渝自贸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提案,并被列入全国政协重点提案……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更是不遑多让,为了促进自贸试验区在精耕细作中茁壮成长积极献计出力:如全国政协委员杨军日提出,积极谋划自贸协定中劳工标准建设的中国方案;全国政协委员李瑶提出,建设数字贸易为核心的新型内陆自贸试验区;全国政协委员韦朝晖提出,给予中国-东盟特色商品汇聚中心通关便利等政策支持;全国政协委员徐宇宁提出,支持宁波建设新型国际贸易中心;全国政协委员陈寅提出,持续推动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等等。

随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加速演进,国际经贸规则正在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分步骤、分阶段建立自由贸易港政策和制度体系。”2018年4月,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郑重宣布。

自贸港和自贸区虽然只是一字之差,却是前所未有的升级。

对接国际高标准,海南制度型开放稳步扩大,在服务贸易、数字贸易、知识产权保护、跨境数据流动等领域推出了一批新举措,累计发布制度集成创新案例16批140项,在深化制造业开放的同时,重点推进金融、教育、文化、医疗等服务业领域有序开放。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持续扩大开放让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落户海南,2018年至2023年,海南新设立外资企业累计6534家,年均增长约65%。

今年4月15日至19日,全国政协无党派人士界别考察团就“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高水平开放”赴琼考察,在见证海南火热开展“三区一中心”建设的同时,委员们对即将于2025年底实现全岛封关运作充满信心:海南自贸港汇聚全球要素、配置全球资源的对外开放成效愈发显现,这将成为“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的一个生动注脚。

制度型开放是我国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核心内容,然而制度型开放也绝非一朝一夕之事。

党的二十大部署了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的重大任务。十四届全国政协以来,先后组织开展“自贸试验区十周年成就”“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等视察考察调研活动。今年5月召开第十八次双周协商座谈会,会议围绕这一主题持续协商建言、凝聚共识,并要求广大政协委员持续深化研究,提出针对性、操作性强的对策建议。通过提案、调研报告、社情民意信息等方式和民主监督形式,及时反映政策落实中的问题,更好助力政策落实落地。广泛宣传中共中央坚定推进改革开放的决心,讲好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的有利条件和广阔前景,广聚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共识和合力。

今年下半年,全国政协还将以“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为议题召开专题协商会。在为此开展的调研活动中,来自广西的全国政协委员张树新有了新的体会,“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一方面要重视‘引进来’,另一方面还要重视‘走出去’。建议国家层面给予政策支持和引导,让有影响力的企业能快速融入国际环境中,对接国际规则体系,实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样在参与制定国际规则时,我们的企业也能更有效发挥影响力。”

回望自贸区建设的这11年,步履铿锵向前进,清晰地昭示着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发展路径:在高水平开放引领下,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的制度型开放含金量将越来越高。

助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为世界发展作出原创性贡献

驼铃悠扬,2000多年前,张骞率员西使,凿空丝绸之路。从此,来自西域的马匹、香料等物产,源源不断来到中国。

2000多年后,中国西端的霍尔果斯铁路口岸,一度清寂的火车站,如今调度图全是“满员”。一辆辆新能源汽车,搭乘班列,从这里驶向中亚、欧洲。

不同文明的星火,在千年丝路上辉映激荡,绽放出璀璨的光芒。

2013年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倡议。“一带一路”倡议,源于历史、更面向未来,起于中国、更造福世界。如今,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作为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开辟了人类共同实现现代化的新路径,成为当今世界广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

“‘一带一路’为我国提升开放水平发挥了引领作用”。长期关注“一带一路”建设的全国政协委员顾学明毫不吝啬自己的点赞,“2023年,我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达19.5万亿元,同比增长2.8%,占我国外贸总值46.6%,规模和占比均为倡议提出以来的最高水平。共建‘一带一路’在理念、举措、目标等方面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高度契合,建设十多年来,‘一带一路’倡议拉动近万亿美元投资,其框架下的产业投资、基础设施项目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带动4000万人摆脱贫困,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世界银行预测,到2030年,共建‘一带一路’相关投资有望使共建国家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

“一带一路”重大倡议提出第二年,全国政协即统筹安排系列调研、双周协商座谈会、出访来访、国际形势分析会等工作,从融合共建国家需求和利益、重视交通和物流产业建设、加大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领域合作、搭建金融支持平台等十几个方面提出意见建议,为规划建设“一带一路”提供了有益参考。此后每年,从“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需要重视的问题及建议”,到“推进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再到“深化‘一带一路’创新合作”,以及“服务‘一带一路’,加强教育国际合作”和“推动‘一带一路’民心相通”等议题,全国政协均通过各种方式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鼓与呼。

2023年11月15日,中国经济社会论坛首次面向国际社会,邀请31个国家、6个国际组织的55位外国嘉宾参会,其中包括新开发银行行长、巴西前总统迪尔玛·罗塞夫等重量级嘉宾。与会人员围绕继续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议题进行了交流。

全国政协领导同志在论坛上致辞,“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受到国际社会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普遍欢迎和广泛支持,为共建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作出重要贡献。我们愿同国际社会一道,协力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中国全国政协将继续支持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加强与各国各界朋友往来,深化治国理政经验交流,助推各领域务实合作,为创造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共同努力”。

2024年5月,全国政协调研组围绕“粤港澳紧密合作共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赴广东开展专题调研,并就“进一步增强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创新力和竞争力”重点提案进行督办调研。6月,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党外委员专题视察团赴福建省,就“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情况”开展视察……

从构想到一步一步实现,再到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全国政协助力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履职实践步伐坚定。

“一带一路”,这条承载着人类对文明交流的渴望、对和平安宁的期盼、对共同发展的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阳光大道,必将越走越宽广,越走越深入人心。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加强对外交往,增进与世界各国人民的了解与友谊,是人民政协的一项重要任务。全国政协高度重视对外交往工作,已同100多个国家的相关政治组织以及一些国际性、区域性组织等开展交往,通过拓展对外交往的平台和方式,深入交流,加深彼此了解和信任,为增共识促合作,推进共同发展、共同繁荣,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十年扬帆再起航。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即将召开,中国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以开放汇合作之力、以开放聚创新之势、以开放谋共享之福,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方向发展。在这一伟大的历史进程中,人民政协将自觉提高政治站位、紧扣中心履职尽责,围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言献策、凝心聚力,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记者陈建萍包松娅孙琳李元丽)

来源:人民政协报(2024年7月10日01版)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