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起飞”到“腾飞”!南昌书写航空强国新篇章

2024-07-10 12:17:22 - 南昌发布

转自:南昌发布

时代洪流滚滚向前,涌动轰轰的历史回响:

在航空工业洪都行政办公楼前的广场上,一块镌刻着毛泽东主席亲笔嘉勉信的“初心石”在阳光下熠熠生辉。1954年,新中国制造的第一架飞机初教5在南昌飞上万里蓝天。毛泽东主席亲笔签署嘉勉信,称“这在建立我国的飞机制造业和增强国防力量上都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我们一定要有自己的大飞机。”走进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航空工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擘画航空工业跨越发展的宏伟蓝图,开启航空强国建设的伟大征程。2023年,由航空工业洪都参与制造的国产大型客机C919圆满完成首次商业飞行,再次开启我国航空产业新传奇……

从“起飞”到“腾飞”!南昌书写航空强国新篇章

作为共和国航空工业的“长子”,

几十年来,

南昌这片红土地与航空产业

结下不解之缘,

一代代航空人筚路蓝缕、不懈探索,

将梦想书写在祖国的蓝天上。

从“起飞”到“腾飞”!南昌书写航空强国新篇章

蹒跚起步——

记者在采访老一辈洪都人时,他们不约而同地提到一句口号:“为制造祖国第一架品质优良的飞机而奋斗!”随着老人们记忆闸门的开启,70多年前那段激情岁月鲜活起来……

在抗美援朝的烽火中,前线将士对空中力量的急切呼唤,让党中央下定决心:尽快建立中国自己的航空工业,造我们自己的飞机。1951年4月17日,中央颁布《关于航空工业建设的决定》,新中国航空工业有了“出生证”。为国家造出第一架飞机的光荣任务,落到了国营320厂(现航空工业洪都)的肩上。

建厂之初,3000多名技术人员来自全国各行各业,连飞机的样子都没有见过,更别说造飞机了。大家只能从学着修理朝鲜战场上运回来的坏损飞机干起,在修理过程中熟悉飞机构造、认识了解零配件,逐步掌握飞机制造的技术和管理方法。

“那时的困难是现在无法想象的。”出生于1943年的张良金和南昌航空工业发展共成长,他大半辈子扎根洪都,对新中国第一架飞机诞生的故事耳熟能详。

1954年4月1日,试制初教5的战斗正式打响。

车间是在废弃的厂房上改建的,机械加工主要集中在“八角亭”式厂房内,而飞机的修理、热处理、表面处理等工序全挤在一个2500平方米的机棚内。下班后,职工住在简易帐篷里,夏天备受蚊蝇滋扰。

研制过程虽然艰苦,但人人精神饱满。新中国航空制造业顽强地在这里从无到有、拔节生长。

没有图纸和资料,就凭着经验一遍一遍尝试;有些钣金件和蒙布损伤,无法更换,就一点一点挖补;中外翼、机身的铆接技术难度大、任务紧,就以小时为单位步步推进……饿了啃口凉馒头,困了趴在旁边打个盹儿,醒来继续干。有的职工连续工作23小时不下火线,被领导硬逼着才躺一会儿。

就这样,从生产到试飞,总共只用了133天。

1954年7月3日下午5时15分,中国航空工业迎来了划时代的一刻——新中国制造的第一架飞机初教5在洪都成功首飞,中国不能生产飞机的历史从此结束。

“虽然条件苦、过程难,但在初教5试飞成功那天,洪都人的快乐简直无法用语言形容。”每每谈起那段历史,张良金总是感慨万千。

以初教5为起点,

洪都人又先后创造了多项“第一”:

·初教6——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架初级教练机;

从“起飞”到“腾飞”!南昌书写航空强国新篇章

·强5——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架超音速喷气式强击机;

·K8——中国第一架对外转让飞机设计制造技术的中级教练机;

·L15“猎鹰”——中国第一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达到世界一流水准的高级教练机……

从“起飞”到“腾飞”!南昌书写航空强国新篇章

随着初级、基础、高级教练机产品谱系的逐步构建,洪都推进了新一代高级教练机等中国力量“走出去”,实现了航空装备跨越发展,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教练机基地”。

从修理、仿制到自主创新,从望尘莫及到同台竞技,一部洪都发展史是新中国航空工业奋进的缩影,也是“忠诚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攀高峰”新时代航空报国精神的具体写照。

蓄势而发——

伴随着巨大的轰鸣声,一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喷气式民用飞机C919快速滑行,紧接着,机头昂扬向上,机身腾空而起,犹如雄鹰展翅,直击万里长空。

从“起飞”到“腾飞”!南昌书写航空强国新篇章

2023年5月28日,守在电视机前观看国产大飞机C919首次商业飞行的洪都人,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站起身热烈地鼓掌——这一飞,不仅打破了国外大型客机垄断国内民航市场的格局,更把“洪都”写在了大飞机制造名录上。

从“起飞”到“腾飞”!南昌书写航空强国新篇章

一直以来,洪都虽身怀绝技,但产品以教练机为主,不为外界熟知。转机来自于国家的大飞机战略。

2009年5月26日,航空工业洪都与中国商飞签署了“C919大型客机机体结构供应商理解备忘录”,成为国产大飞机项目前机身/中后机身两大机体结构部件的唯一供应商,约占机体份额的25%。从这一天开始,大飞机的荣耀与洪都这个充满历史传奇的航空摇篮企业交相辉映,也为南昌航空事业再次开启了新篇章。

从“起飞”到“腾飞”!南昌书写航空强国新篇章

然而,签约之初,洪都的大飞机制造能力曾一度受到业内质疑。技术台阶陡峭、工艺设备陌生、不确定因素众多,再一次给洪都人带来巨大挑战。

“我们不要被还有多少任务没完成而吓倒,洪都人从来不缺骨气。越是任务重,越要有冷静分析的智慧,越要齐心协力;既不要被这样那样的挫折喝退,又要有承认错误的勇气,更要有主动探索突破的信心;不放弃,苦钻研,胜利一定属于我们。”关键时刻,洪都发出铿锵动员令,一封动情的《致C919战线上同志们的一封信》让所有人血脉贲张。

激情燃起,斗志昂扬。

凭着“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气魄,C919项目团队不断创新进取、历练本领,百折不挠,先后突破了一系列关键技术:

·解决了大型双曲度蒙皮零件拉伸成形关键技术问题,为后续制造提供工艺技术保障;

·实现了飞机蒙皮的精确制造,使我国航空制造技术迈入了飞机蒙皮精确一体化制造领域;

·喷丸强化特种工艺的应用,填补了洪都公司喷丸强化工艺空白;

·引进行业内目前最完整的数字化装配生产线,采用以数字量传递取代模拟量传递装配协调方法,提高装配制造协调准确度……

从“起飞”到“腾飞”!南昌书写航空强国新篇章

从2013年5月正式启动C919项目生产,到2014年8月率先交付首架前机身,再到成为国内唯一获得中国商飞颁发的“2017年度优秀供应商金奖”……奋进的岁月里饱含洪都人的执着与激情。

振翅翱翔——

以城为名,与城同兴。洪都的成长是南昌航空产业发展变迁的生动写照。

作为新中国第一架飞机的诞生地,南昌始终把航空产业摆在突出位置,以全产业链思维补短板、强弱项,全力谋划航空产业“二次辉煌”,厚植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创新创业热土。

从“起飞”到“腾飞”!南昌书写航空强国新篇章

2019年8月,洪都整体搬迁至南昌航空城,南昌航空产业加速“起飞”。一方面,以C919大飞机项目为牵引,依托航空城大平台建设,洪都科研生产和交付能力大幅提升,迎来新的业务增长点和发展机遇。另一方面,在洪都这个航空产业尖兵的集聚效应下,受南昌航空城尤其是瑶湖机场的吸引,一批涉及航空产业领域的企业、机构先后“降落”南昌。

发展至今,南昌航空城已成为唯一一个聚集了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等中国航空系统三大骨干央企的产业片区;已落户项目86个,总投资约768亿元,是国内面积最大的航空产业集聚区,中发天信、三瑞科技、中航光电等龙头企业纷纷落户,航空制造体系日趋完善,形成以航空制造技术为依托,集设计、研发、制造、测试、运营、配套于一体的航空产业链。

从“起飞”到“腾飞”!南昌书写航空强国新篇章

作为一名“老航空人”,江西航空研究院副院长余斌,也是南昌航空产业蓄势高飞的见证人。

2021年6月,江西航空研究院在南昌航空城正式揭牌成立,通过聚集江西航空技术力量,汇集海内外航空人才,着力开展航空产业前沿技术创新研究等。“航空产业作为一项高科技产业,高端人才需求量较大,带动上下游产业全面发展的动力强劲。”余斌介绍,研究院自主设计研发的巡防无人机已实现首飞,并累计完成近50架次飞行试验,无人机平台已趋于成熟,初步形成谱系化发展态势;CR929等国产大飞机研发任务正有序推进;伞降、支援、氢能物流等一批预研项目获批立项,预研科研项目体量正逐步增大,原始创新及应用创新能力正集聚壮大。

一个产业能走多远,很大程度取决于“最强大脑”有多强。除江西航空研究院外,南昌还聚集和招引了适航审定中心、洪都650所、中国商飞上飞院(南昌)机体设计中心、北航江西研究院、北大南昌创新研究院、江西先进复材研发中心等航空研发支撑平台。正是他们,点燃了南昌航空产业发展的澎湃“引擎”。

从“起飞”到“腾飞”!南昌书写航空强国新篇章

在城市东郊南昌航空城加速崛起的同时,城市北大门的空港新城亦是生机勃勃。前者以航空制造为主,后者以民航运输、航空服务、临空经济为主,两者有效协同,错位发展,唱好航空“双城记”。不仅如此,随着南昌越来越多地参与国产大飞机C919的制造,并成为中国商飞在上海总装基地之外唯一的交付中心,南昌在中国航空产业版图中的地位越发凸显。目前,全省航空产业已跨越千亿元级门槛,其中南昌占据了“半壁江山”。

当前,南昌正在深入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8810”行动计划,作为8条重点产业链和8个标志性产业集群之一,南昌的航空产业必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新的施展舞台。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一代代南昌航空人

在追逐“航空梦”的道路上,

挥洒汗水、笃定行远。

来源:洪观新闻记者黎姿/文影视部/图

编辑:刘培堃二审:李园园终审:杨赟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