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绿色转型: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路径

2024-07-10 15:23:16 - 第一财经

(本文作者王鹏,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的日益加剧,工业绿色转型成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工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既是资源能源的主要消耗者,也是污染排放的重要来源。推进工业绿色转型,不仅是应对环境挑战的必然选择,也是提升经济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一、工业绿色转型的重大意义

工业绿色转型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通过绿色技术创新,工业企业能够提升生产效率,降低能耗和排放,减少资源浪费,从而提高经济效益。绿色转型还能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如节能环保和清洁能源,为经济增长提供新动力。

其次,工业是我国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主要领域,其绿色转型对于全国整体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决定性作用。通过调整能源结构、提高能效、推广清洁能源等措施,工业绿色转型能够有效减少碳排放,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此外,工业绿色发展有助于减少工业污染物排放,改善空气、水、土壤等环境质量。绿色转型还能促进生态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升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并且,工业绿色转型将催生一批节能环保、清洁生产、绿色制造等新兴产业,为经济增长提供新动能。

同时,绿色转型还将带动相关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发展,形成绿色产业集群,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二、双碳战略推进中的挑战

在推进双碳战略的过程中,我国工业绿色转型面临以下主要挑战。

首先,部分关键绿色技术尚未取得突破,如高效节能技术和碳捕集利用技术等。技术创新体系尚不完善,缺乏足够的研发投入和人才支持,制约了工业绿色转型的进度。

其次,我国工业结构偏重化工和能源消费偏向化石能源,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占比依然较高。这些行业的绿色转型难度大,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支持。

另外,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在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变,新能源替代和能源体系绿色低碳转型面临技术和成本等挑战。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尚需进一步的技术突破和成本降低。

最后,现有政策法规体系在支持工业绿色转型方面还存在不足,如环境成本价格体系不完善、排放监测统计核算基础能力建设滞后等。政策法规的执行力度和监管机制也需进一步加强。工业绿色转型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但目前融资渠道有限,资金缺口较大。政府和社会资本对工业绿色转型的投资意愿和力度尚需提升。

三、应对工业绿色转型挑战的建议

针对上述挑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加大绿色技术创新投入,建立健全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加强绿色技术的研发、转化、推广和应用,提高工业企业的绿色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再者,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结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减少高耗能、高排放行业比重。培育新兴产业和绿色低碳产业,推动工业经济向高质量、高效益、低排放的方向发展。

同时,加快能源结构转型,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提高清洁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推进化石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降低碳排放和环境污染。

此外,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建立健全支持工业绿色转型的政策法规体系,完善环境成本价格体系。加强排放监测统计核算基础能力建设,提高政策法规的执行力度和监管机制。拓宽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模式,拓宽融资渠道,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工业绿色转型领域。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工业绿色转型项目。

四、加快工业绿色转型的未来展望

展望未来,我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快推进工业绿色转型。

首先,强化顶层设计,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工业绿色转型规划,明确转型目标、路径和措施。加强跨部门、跨地区的协调合作,形成推进工业绿色转型的合力。

其次,深化体制改革,深化能源、环保等领域的体制改革,打破行业壁垒和利益固化格局。建立健全绿色市场体系,推动绿色要素的自由流动和有效配置。

另外,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和气候变化合作,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技术。加强与国际组织、其他国家在工业绿色转型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全球绿色发展。

最后,推动数字化智能化融合,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工业绿色发展。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手段提高能效、降低排放、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工业绿色转型的深入发展。增强社会共识,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社会公众对工业绿色转型的认识和支持度。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工业绿色转型的进程,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绿色发展的良好氛围。

总之,工业绿色转型是我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及生态环境改善的重要路径。通过加大技术创新投入、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能源结构转型、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和拓宽融资渠道等措施,可以有效应对工业绿色转型面临的挑战,加快推进我国工业绿色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