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记区长答|渝北:方大重庆航空城,投资超千亿!体育场地数量和面积,全市最多!

2024-07-10 14:08:50 - 重庆发布

人民日报社记者:江北机场第四跑道及T3B航站楼建成后能满足年旅客吞吐量8000万人次。空港的不断发展,为渝北带来了哪些优势?渝北又是如何运用这些优势推动临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呢?

书记区长答|渝北:方大重庆航空城,投资超千亿!体育场地数量和面积,全市最多!

廖红军介绍,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渝北因机场而兴,伴临空而强。机场是1990年建成投用,从那个时候起可以说渝北是乘势而上,借“机”起飞。这些年渝北区地区生产总值从当年的17亿元增长到了去年2442亿元。所以机场对渝北是机遇,是良机,渝北区将发挥好三个优势:

●立足交通优势,建强“枢纽”。以“空港”为核心,构建了“空铁公水轨”多式联运交通体系。江北国际机场已通航了全球231个城市,客货运吞吐量连续6年全国前十。上个月,渝北区又成功引进方大集团,联合打造计划投资超千亿元的方大重庆航空城。目前,落户基地航司达到8家,基本形成了畅联国内,覆盖亚、欧、美、大洋“四大洲”的全球航线网络。可以这样说,市民朋友可以在渝北便捷“登机”,通达世界各地。

●发挥开放优势,拓宽“通道”。以建设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为抓手,拓展四向八方、融通线上线下,系统布局了航空货运、临空保税、物流分拨集散等功能,已形成114个国内航点和60余个国际航点的物流货运网络。西部陆海新通道“空中走廊”已经成型,“买全球、卖全球”更加便利。紧扣中新合作示范,联合打造了中新国际航空物流产业示范区,这里已集聚顺丰、普洛斯等100余家比较知名的现代物流企业,每年近40万吨货物在这里跨越山海、联结世界。

●放大临空优势,做强“产业”。坚持做好通道带物流、物流带经贸、经贸带产业这篇大文章,构建起以“大智造、大会展、新物流、新消费”为主体的开放型产业体系。特别是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自由贸易试验区等政策红利在这里叠加,为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提供了极大便利。去年全区完成进出口总额1600余亿元,占到了全市份额的1/4。又如,发挥“临空+会展”叠加优势,联动悦来国际会展中心,每年举办高水平展会大概200场左右,其中不乏智博会、西洽会等大家耳熟能详的知名展会,我们想把这些“过境流量”变为现实的“消费体量”,有力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廖红军表示,临空是渝北的独特优势和鲜明特质,渝北区将持续放大临空优势,壮大临空产业,培育临空生态,努力在重庆打造内陆开放国际合作引领区中走在前、做示范!

书记区长答|渝北:方大重庆航空城,投资超千亿!体育场地数量和面积,全市最多!

重庆电视台第1眼记者:医疗服务一直是群众关注的焦点,请问渝北区在保障群众健康方面有哪些举措?

廖红军介绍,要打造幸福的美好生活的空间,人民健康医疗服务至关重要。从渝北来讲,这些年十分重视这个工作。从三方面提供优化服务,提升群众健康的保障水平。

优化资源供给。聚焦让群众看得上病、看得好病,系统提升医疗资源质量。一方面,投入45亿元对公立医院进行布局调整,完成区人民医院、区中医院迁建和升级创建,全区“三甲”“三级”医院达到13家;推进基层医疗机构提档升级,完善分级诊疗体系,群众看病基本实现“不出区”。另一方面,强化城乡医疗资源统筹,促进人员、设备、学科等资源下沉。在创新实施“城乡医疗反哺计划”中,通过医疗队伍“区聘镇用、镇聘村用”,安排100多名医护人员常驻基层医院,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资源。

提升服务品质。为了让群众看病更舒心、服务更贴心,在全区开展改善就医感受系列活动,探索推行“预就诊、预住院”模式,全面推行延时诊疗、夜间门诊、周末接种等便民措施。积极发挥家庭医生作用,打造群众身边“有医靠”服务品牌。前段时间推出家医“五进”活动,让医务人员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把医疗理疗服务送到了群众身边。

注重医防结合。最希望的是市民们不得病、少得病。所以在落实健康中国战略,推动健康服务从“治病为中心”向“预防为中心”转变。比如,按照全市统一部署,免费为适龄妇女开展“两癌”筛查、为适龄女学生接种HPV疫苗。去年以来,这两项服务累计惠及4.3万余人。同时,大力倡导全民健身,提升居民健康素质。渝北的体育场地数量和面积在全市可以说是最多的,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比例达了45%,全民健身的活动和运动在渝北是开展比较普遍广泛的。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9.87岁,较“十三五”末提升了1.9岁。

下一步,将持续加大医疗卫生领域投入,力争再引育一批优质医疗资源,推出一批惠民健康服务,创新一批基层医改措施,以优质健康服务护航群众美好生活。

书记区长答|渝北:方大重庆航空城,投资超千亿!体育场地数量和面积,全市最多!

国际商报记者:前段时间,重庆市出台了《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方案》。请问,渝北区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有哪些具体的举措?

廖红军表示,好的营商环境是最核心的竞争力、最大的吸引力。这些年,渝北区对标国际一流,聚焦市场需求,用心用力用“加减乘除”去优化的营商环境。

所谓加,就是加大对企服务力度。在渝北,事前主动服务、事中优化服务、事后跟踪服务已是一个常规的操作。比如长安新能源汽车,对这类重大项目,渝北区专门成立项目建设指挥部,与企业联合办公,手续并联审批,将至少18个月或者是两年的周期缩短到12个月,当年开工,当年建成,这也算是渝北的速度。对广大中小企业,构建了“区中心+园区+镇街”服务体系,配备90余名专员,提供全程帮代办服务。

所谓减,就是减轻企业的经营负担。一方面,系统梳理并公示涉企经营服务性收费事项清单,确保清单之外无收费。另一方面,想方设法帮助企业降成本、减负担。比如,推出了失业保险降费直补快办、免审即享,今年已为2.5万户企业降低失业保险费近7千万元。

所谓乘,就是放大法治倍增效应。渝北区坚持把法治作为最好的营商环境,在全市首创“合规之家”工作室,为企业提供“预约式”风评指导,在合法合规中增强企业竞争力。比如,对初创企业由司法执法部门“组团上门”开展“法治体检”;对成长期企业,提供信用修复等服务,帮助精准防范法律风险。

所谓除,就是消除企业发展梗阻。渝北区与企业家之间建立了常态化恳谈会、联系走访等制度,对反映的问题实行清单化管理,通过“一线+闭环”帮助企业纾困解难。比如,针对中小微企业普遍反映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建成了38个金融服务港湾,推出“助企贷”“上市贷”等业务,累计支持小微企业融资28.9亿元。

今年上半年,全区新增经营主体1.7万户,总量超过20万户。从这样一组数据可以看出,企业对渝北区的服务,或者是老百姓对渝北区的服务,总体来讲是“有感”的,对在渝北发展是“有信心”的。

廖红军表示,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渝北区将恪守契约精神,一视同仁对待经营主体,一诺千金兑现惠企政策,一网通办抓好政务服务,一以贯之做好企业帮扶,一清二白构建政商关系,让大家办事更省心、投资更放心、经营更舒心。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