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场商旅文体展联动活动,打造国际化友好消费环境!夏日经济助燃城市消费活力

2024-07-10 22:01:13 - 媒体滚动

转自:上观新闻

百场商旅文体展联动活动,打造国际化友好消费环境!夏日经济助燃城市消费活力

在繁华商圈看一场欧洲杯足球赛,到博物馆“打卡”来自异域的国宝文物,身穿汉服沉浸式游览古镇,跟着音乐会、演出奔赴一座城……这个夏天,游客出行热情高涨,不断涌现的新产品、新业态“点燃”夏日文旅。而在国际化大都市上海,这份消费热情更加入了一把名为“上海之夏”的燃料,热气腾腾的“夏日经济”成为这座城市消费活力高涨的缩影。

上周末,上海全新推出的城市暑期促消费新名片——“上海之夏”国际消费季精彩启幕,推出“7+58+X”共百场商旅文体展联动活动,以及一批体现上海国际化、品质化消费环境的服务举措,展现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的活力和吸引力,吸引更多全球旅客来到上海、体验上海、享受上海。

百场商旅文体展联动活动,打造国际化友好消费环境!夏日经济助燃城市消费活力

百场商旅文体展联动活动,打造国际化友好消费环境!夏日经济助燃城市消费活力

百场商旅文体展联动活动,打造国际化友好消费环境!夏日经济助燃城市消费活力

顶流不顶流?

探索上海商旅文跨界融合新思路

百场商旅文体展联动活动,打造国际化友好消费环境!夏日经济助燃城市消费活力

文化、商业、旅游在促进和扩大消费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业态嵌合是文商旅产业发展的核心,市场复合是融合发展的动力。今年,上海依托商旅文体展联动融合,文旅市场强劲复苏,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探索出许多流量入口新范式。上海国际电影节和“五五购物节”余温犹在,上海夜生活节方兴未艾,“上海之夏”又将掀起一波新浪潮。

百场商旅文体展联动活动,打造国际化友好消费环境!夏日经济助燃城市消费活力

从7月首个周末一直延续至10月第二个周末的“上海之夏”,不仅包括七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标杆活动,还有58场各具特色、具有国内外引流作用的重点活动,如《卡地亚Trinity系列100周年展览》、BlueManGroup蓝人秀上海驻场演出、MXGP世界摩托车越野锦标赛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即将在未来的三个月内营造出浓浓的氛围感,发挥展会、文博艺术、旅游、体育的大流量带动作用,为境内外消费者提供多元消费场景。

百场商旅文体展联动活动,打造国际化友好消费环境!夏日经济助燃城市消费活力

作为“上海之夏”国际消费季标杆性活动之一的《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一经官宣就引起了巨大关注。据市文化旅游局副局长程梅红介绍,本次大展将打造门票销售、展览宣推、文化体验等多方面的跨界合作:与携程集团合作,通过Trip.com向入境游客提供特展票务购买与预约服务;与东方航空、锦江集团、都市旅游卡ShanghaiPass合作,提供“票+票”“机+酒+票”“票+场景”等产品。在轨道交通2号线打造埃及展主题创意包装车厢;与上海名信游船合作,包装后的“上博号”将从十六铺码头出发,为游客提供浦江游览精华游航线;与上海巴士第四公共交通合作,在上海博物馆人民广场馆、东馆间开通旅游巴士,并于每日下午5时从两馆出发前往十六铺码头,与浦江游览做联动;与锦江集团合作,共同探索研学活动、讲解服务等产品业态的创新;与航司合作打造“宠物友好型”航班、与酒店合作打造“博物馆奇‘喵’夜”及主题夜场活动,开展话题营销新模式;探索与埃及旅游局、埃及航空的后续合作等。可以预见,《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不仅将为“到上海看美展”增添新的实例,更将成为上海商旅文展跨界融合的新探索。

百场商旅文体展联动活动,打造国际化友好消费环境!夏日经济助燃城市消费活力

不仅于此,在“上海之夏”的活动中,首届上海国际邮轮节将打造邮轮消费与陆上商圈的联动,CityWalkPro上海城市体验季将融合城市空间艺术、建筑可阅读、光影艺术等元素,2024“上海ATP1000大师赛”将为各地来客提供出行、观赛、生活体验一站式服务……“上海之夏”将本就丰富的商旅文体展活动进一步融合,营造出更多跨业态消费模式,并且通过不同领域的专业方式串联起来,将让市民游客的上海之旅更立体、更多彩。

City不City?

消费新场景赋能城市IP塑造

百场商旅文体展联动活动,打造国际化友好消费环境!夏日经济助燃城市消费活力

最近,在社交媒体上“city不city?”成为了一个热梗。这个梗起源于一位在上海生活了七年的外国博主,在海内外网友的演绎下,“city”从最初理解的“洋气”,到现在已经成为了时尚、新颖,甚至是“刺激”的形容词。而“上海之夏”国际消费季展示的丰富消费场景和多元生活方式,无疑是最“city”的代表之一,将大幅赋能这座城市的文旅消费和IP塑造。

百场商旅文体展联动活动,打造国际化友好消费环境!夏日经济助燃城市消费活力

这个7月,走在上海街头,随处可见“上海之夏”的口号和标语,五花八门的活动更是全城开花,打造热门生活方式的集结体验阵地。就在这个周末,你就可以在豫园九曲桥畔,感受“豫园夏日游园会”带来的缤纷灯彩、豫园好市、消夏好物,沉浸式体验国潮文化氛围;也可以在上海欢乐谷,享受电音蹦迪+水上活动,与大咖艺人面对面,用音乐的力量嗨翻盛夏;还可以到FOUND158观赛欧洲杯,为心爱的球队呐喊助威,参与AR互动足球游戏,品味观赛、酒吧、游戏结合的乐趣。无论你是音乐潮人,传统文化爱好者,还是狂热球迷,都能在上海找到属于你的一席之地,就像“city不city”这一网络热梗的核心含义——“非常城市化”“非常刺激”“非常开心”。

“共享品质生活”是上海城市国际形象的重要标签之一。从“五五购物节”到“上海之夏”,上海正是通过供给优质内容,探索文旅新体验,在强化上海“国际消费之都”定位的同时,协同文化消费新场景深层次融入城市文化血脉,持续打造“美好生活,人民城市”的城市形象。

满意不满意?

高品质服务打造入境游第一站

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上海颇受国外游客的青睐,并将其作为来华“第一站”。近阶段以来,我国国际航班加快恢复,免签国家范围进一步扩大,国内旅游消费稳步增长,为上海更好地吸引国际旅游客源、促进外来消费提供了有利条件。据上海市文旅局提供的数据,今年一季度,上海接待入境游客127万人次,同比增长2.5倍,已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64%。

百场商旅文体展联动活动,打造国际化友好消费环境!夏日经济助燃城市消费活力

上海也正从产品品质化、支付便利化、服务国际化三方面着手,全力打造中国入境旅游“第一站”。据上海市文旅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本届“上海之夏”国际消费季活动期间,上海“抱团”放大招,力求通过全面提升境外人士的消费体验,让他们真切了解和感受上海在服务细节上的温度和大气。

一是企业积极参与,纷纷推出“上海之夏”营销推广计划。电信和移动推出“入境旅客欢迎流量卡”产品服务,计划在浦东、虹桥航站楼设立服务点,入境旅客可领取办理。同时,推出一定数量的品牌酒店优惠房、访沪优惠机票,具体数量和发放方案。

二是落实一批以满足境外人士在沪需求为主的服务需求措施。上海已推出重点商圈行李寄存双语攻略,7月底全市商业领域行李寄存服务点位达到500个,不断提升市级重点商圈重点商场行李寄存覆盖率及对应的双语标识覆盖率。发布2024版离境退税商店购物指南,推选出首批14家“国际友好商场”,为游客提供行李寄存、外卡支付、离境退税及双语服务等。进一步提升外卡受理支付便利度。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和市外办合作,制作发布了外籍来沪人员支付服务指南。

百场商旅文体展联动活动,打造国际化友好消费环境!夏日经济助燃城市消费活力

为了让来沪游客不错过上海之旅的每一处精彩,“上海之夏”智能活动排片表也已正式上线。为方便中外游客查阅活动信息,上海还特别开发了三大智能功能,包括智能行程安排、智能信息服务和智能AI问答,支持普通话和英语的双语语音咨询服务。

围绕旅客交通、住宿、旅游、餐饮、购物、娱乐等多方面的需求,上海以“上海之夏”为契机,加强综合服务保障,全力打造“近悦远来、宾至如归”的国际化友好消费环境。

百场商旅文体展联动活动,打造国际化友好消费环境!夏日经济助燃城市消费活力

文旅“热”,消费“兴”。随着“上海之夏”国际消费季的火热进行,上海将持续释放消费活力,推动消费高质量发展。丰富的“上海之夏”文旅盛宴,不仅是建设旅游强国、扩大内需与促进消费、促进文旅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所需,也满足了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以实际行动为上海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添砖加瓦。

那些老上海夏天的“烟火气”

上海的酷暑如火如荼,被空调拯救的同时,我们不由好奇没有空调的老上海人如何消暑解热?让我们从上海往事里一探究竟吧。

乘风凉

上海开埠前就有了“乘风凉”一说,乘风凉就是普通话的“纳凉”,较早出现在清道光年间苏州文人顾禄的《清嘉录》中。乘风凉最旺盛的时候是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炎炎夏日,石库门房子小,又闷热,屋里呆不了,巷子里弄内的全家老小都出来“乘风凉”,不过上海人乘风凉,可是有很多技巧的,最舒服的莫过于“穿堂风”乘风凉了。

乘风凉是弄堂每天晚上的联欢会,每家每户既是在乘风凉,又是在沟通情感,“乘风凉”可以说是整条弄堂,整个上海共同的夏天生活方式。

看电影

看露天电影,也是夏天常有的一个活动。既能乘凉,又能欣赏电影,一举两得。当时的上海市内有几处露天电影场所,一般处于公园内,空气清新,环境宜人,一到天黑,遍地都是席地而坐的看客。

“孵电影院”就不是一般人消受得起了。时髦而有钱的男女,才去一些有冷气的电影院消暑,他们往往从中午一直坐到黄昏才出来。因为有的电影院买一次门票,可以不受场次限制,呆一整天也没有关系。

卖花姑娘

“栀子花,白兰花,栀子花,白兰花……”在老上海独有的记忆中,夏日的卖花姑娘始终留存着那一缕醇香淡雅,她们出没在电影院门口、大广场前,手挽篮子,篮里头的花整齐排放着,一条湿毛巾搭在上面,花就不容易枯掉。佩戴白兰花的习惯是苏州人带进上海的。那时香水还是个奢侈品,白兰花自然清新、价廉物美,很快受到女士们的青睐。白兰花的香味被称为“老上海味道”。

游泳

在那些没有电扇更没有空调的夏季,到游泳池去游泳、嬉水、洗冷水浴,是比其他方法更直接的取凉之法。

游泳作为一项体育运动出现在上海可追溯至清末年间。1892年,当时的西人游泳总会在跑马厅设立了第一个游泳池。此后,游泳池在上海逐渐增多起来,但这些设施并不对外开放。1922年,“工部局游泳池”(即今虹口游泳池)落成,后逐渐对华人开放。20世纪30年代,上海游泳运动得到长足发展,全市专业游泳池达20余处,全市游泳池共达20余个。当时,喜水者会在游泳池泡上数小时,甚至一整天。

文:西门

图:范筱明、周杨煜、春秋旅游、上海博物馆、上海欢乐谷、金山文旅、青浦文旅、摄图网、新浜镇

编辑:杨延超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