嘀嗒出行上市,顺风车却遭遇“逆风”

2024-07-10 10:33:00 - 新浪财经头条

来源:中访网财观

嘀嗒出行上市,顺风车却遭遇“逆风”

6月28日,嘀嗒出行成功登陆港交所,发行价6港元/股,估值近60亿元,成为“中国共享出行第一股”。据了解,嘀嗒出行于2020年10月8日第一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历经四年五次交表。这样一只“中国共享出行第一股”来之不易。

然而,嘀嗒出行上市却遭遇破发,连续5个交易日股价下跌。截至7月5日,嘀嗒出行收盘价为3.36港元,市值33.4亿港元,较上市之初跌去近一半。

以顺风车业务著称的嘀嗒出行一上市就遭遇了“逆风”。

顺风车市场小,竞争力下滑

作为第一个成功上市的共享出行公司,嘀嗒出行自然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当同行深陷亏损时,嘀嗒出行自2019年以来开始就实现盈利。

招股书显示,2021至2023年,嘀嗒出行分别实现营收7.81亿元、5.69亿元、8.15亿元;各报告期分别实现毛利润为6.31亿元、4.28亿元及6.05亿元,分别实现经调整净利润2.38亿元、8471万元及2.26亿元。同一时期,仍在冲刺港股的如祺出行和曹操出行则处于亏损状态。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嘀嗒出行之所以能先于同行实现盈利主要得益于轻资产模式。嘀嗒出行专注于顺风车业务,2023年顺风车业务占营收的比重高达95%。顺风车业务主要收入来源是向私家车车主收取服务费,无需租赁车辆或者承担其他成本。

但是,新股上市破发,意味着市场对该公司的价值缺乏认可。嘀嗒出行仰仗的顺风车业务存在“致命”的两个短板:市场小和竞争力下滑。

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显示,中国汽车客运市场包括出租车、网约车及顺风车,按2023年交易总额计,各自的市场份额分别为54.2%、41.4%及4.4%。

在嘀嗒出行2020年的招股书中,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预计中国顺风车市场的交易总额将由2019年的140亿元增加至2025年的1139亿元,复合年增长率将为41.8%。但是在最新的招股书中,弗若斯特沙利文对中国顺风车市场交易总额的预期由2024年的371亿元增至2028年的人民币1039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9.4%。

无论是市场绝对份额,还是增长潜力,顺风车的整体表现都未达到预期。

更令人担忧的是,即便市场空间小,嘀嗒出行也未能保持足够的竞争力。2019年,嘀嗒出行在顺风车行业中的市场份额为66.5%,排名第一,但是到2022年下降至32.5%,排名第二。嘀嗒出行在招股书中表示:“我们面对激烈的竞争,并可能因竞争对手而失去市场份额”

合规问题下的监管困境

除了市场竞争疲软以外,顺风车市场还面临着监管困境。

在监管部门看来,顺风车应当强化其公益和互助的性质,因此不需要办理网约车相关许可,而是就非营利化提出了相关要求。但是,“专职顺风车”、违规接单现象依然存在,导致不少消费者的利益受到了损害,并引发了一系列矛盾。

黑猫投诉平台显示,嘀嗒出行的累计投诉量高达18000条,既有消费者的不满,也有司机的不满。

7月6日,一名消费者反映称,自己发布的订单要求9点前到达飞机场,实际到达时间9:53分,由于司机多平台接单导致自己后续行程赶不上飞机。

7月7日,一名司机投诉称嘀嗒出行平台“强行收费”。该司机表示,高速费本来是司机和客户双方协商,协商没成功,单子也没跑,却被平台收取了额外费用。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矛盾和摩擦背后,嘀嗒出行的顺风车业务模式没有表现出公益性,与一般的网约车模式没有太大区别。如果监管部门依然贯彻此前对顺风车公益性质的要求,那么嘀嗒出行的业务模式必然要进行变革;如果监管部门选择将顺风车纳入网约车的管理范畴,司机的资质许可又将引发市场动荡。

无论是何种政策导向,对于嘀嗒出行而言都是不可忽视的风险。(内容来源|海鹰财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新浪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新浪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