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西咸新区市场主体不断壮大 7项指标位列西安第一
转自:西安日报
8月9日,西咸新区在秦创原创新促进中心召开新闻媒体通气会,通报上半年西咸新区市场主体发展情况。
据介绍,上半年,西咸新区市场主体不断壮大,市场活力持续激发,7项指标在西安市各区县、开发区继续领跑,排名第一:
截至6月底实有市场主体总量65.6万户,全市占比23%,列全市第一。
1-6月实有市场主体同比增长31%,列全市第一。
截至6月底实有企业总量11.84万户,全市占比13.7%,列全市第一。
1-6月实有企业同比增长141.3%,列全市第一。
1-6月新登记市场主体13.8万户,全市占比50%,列全市第一。
1-6月新登记企业2.6万户,全市占比28.2%,列全市第一。
1-6月,新登记企业同比增长138.04%,列全市第一。
西咸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西咸新区市场主体连续保持高速增长,主要有三个方面原因。
优化营商环境是推动市场主体倍增跑出加速度的重要法宝
据通报,2019年新区实有市场主体13.39万户,截至2023年6月底,新区实有市场主体65.6万户,比2019年翻了两番还多。近年来,西咸新区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政务服务,着力激发市场活力,在全国19个国家级新区营商环境评价中综合排名不断晋位争先,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一是大力推行商事集成注册改革,企业开办最快实现2小时办结,实现了市场主体开办由“一网通办”向“一网好办”“手机即办”的跨越。自系统运行以来,已办结企业开办3.58万户。二是积极探索企业开办“跨区通办”“跨省通办”。秦汉新城与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咸阳市渭城区相继达成了政务服务“跨区通办”合作协议。三是积极试行“一业一证、一企一证”新模式,有效解决了准入不准营、办照容易办证难等问题,有力推动了市场主体的快速增长。
创新发展平台经济是充分释放改革红利的强劲引擎
在“电子商务法”“新税法”颁布后,西咸新区探索平台经济创新发展新路径,积极引入各类平台企业和市场主体,创新市场准入、税收、监管新模式,不断提升经济发展活力和综合效益。一是创新市场主体发展方式。依托数字技术,突破传统物理空间限制,有效解决了企业办公场所缺乏、距离成本高等相关问题,推动平台经济产业和市场主体快速聚集。二是探索“集群注册+远程注册”新形式,简化注册流程和手续。改革传统“一企一址”登记方式,让中小微企业“一址多照”“云端办公”成为现实。截至2023年7月底,新区共有平台企业47家,通过平台企业共招引市场主体23.46万户,其中企业3.26万户,个体户20.20万户,累计纳税5.66亿元。
强化服务支撑是助力秦创原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
立足商事登记、质量技术基础、知识产权、信用等与企业发展紧密相关的职能,西咸新区以科技创新企业开办便利化、科技创新成果转化高效化为目标,明确了服务秦创原建设“企业入原、项目入库、服务上平台”总体思路,形成商事集成注册、质量技术基础服务、知识产权保障和信用数据赋能4大服务体系20项具体举措,打通了制约企业落户和科技成果转化的难点、堵点,助力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吸引了科技型中小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的落户。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吴刚表示,西咸新区市场主体7项指标领跑,这表明经济发展既有量的快速增长,又有质的稳步提升。“7项第一”的背后,是投资者对西咸新区投资环境的信赖,也是西咸新区深入推进“三项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助力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成果。未来,西咸新区应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建设好秦创原总窗口,立足陕西、着眼西部,积极布局未来产业,真正发挥引擎作用,成为科技成果转化的高地,成为发展之“原”,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新篇章贡献“西咸力量”。(记者于忠虎吕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