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科院聘任6大领域总首席,16位院士和专家组成“重大任务专家顾问组”,附首席简介

2023-08-10 07:02:54 - 市场资讯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召开重大任务专家顾问组成立大会,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中国农科院院长吴孔明,院党组书记杨振海出席会议,副院长曹永生主持会议。

中国农科院聘任6大领域总首席,16位院士和专家组成“重大任务专家顾问组”,附首席简介

会上,杨振海宣布中国农科院关于组建重大任务专家顾问组的决定,聘任陈化兰等16位院士和专家组成专家顾问组,其中万建民、周卫、陈化兰、唐华俊、梅旭荣、张合成分别为种子、耕地、生物安全、农机装备、绿色低碳、乡村发展6大领域总首席。

吴孔明强调,

要全面贯彻落实新型举国体制要求,加快完善“举院抓大事”体制机制,强化院部统筹力度,加快跨所协同融合,实现研究所、学科、人才、平台、资金、项目一体化布局,形成推进科技创新的强大合力。

深化科技创新组织管理模式改革,强化有组织、系统性、全链条科研,构建院级统筹、跨所协作的新型工作机制,打通科技创新链条的“最后一公里”。

聚焦国之大者“举院抓大事”,做好六大领域重大任务的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统筹衔接好院、所、团队、科学家各个层面的力量协同和任务分工,用扎实的工作和突破性的成果,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

会上,专家顾问组听取了种子、耕地等6大领域重大任务选题的汇报,围绕选题方向、任务内容和关键指标进行深入研讨,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充分发挥了顾问组的专业支撑作用。

在家院领导,专家顾问组成员,院机关各部门、院属各单位相关负责同志线上线下参加会议。

六大领域总首席简介如下:

种子领域总首席:万建民院士

中国农科院聘任6大领域总首席,16位院士和专家组成“重大任务专家顾问组”,附首席简介

 万建民,男,1960年6月出生,江苏泰兴人,水稻分子遗传与育种专家。现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2015年11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1982年获南京农业大学农学专业学士学位,1985年获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硕士学位,1995年获日本京都大学农学博士学位。1996年任日本京都大学农学部特别研究员,1997-2001年任日本农林水产省农业研究中心研究员。1999年被教育部聘为首批“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2000年回国工作,历任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院长、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作物学会常务副理事长、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学会副理事长、国家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技术总师、国家发改委生物技术产业咨询委员会副秘书长、国家“863”计划“作物分子育种”项目负责人。

  万建民长期从事水稻优异基因挖掘和分子育种研究,在国内较早提出和初步实践了作物分子设计育种。先后主持国家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重大课题。在水稻籼粳交杂种优势利用基础研究、品质优异基因挖掘、抗病虫新基因挖掘和优质高产多抗粳稻新品种选育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克隆水稻重要新基因27个,培育新品种10个,获新品种权15项、发明专利28项。

在Nature、NatureBiotechnology、NatureComminucation、DevelopmentalCell、PNAS、PlantCell等SCI刊物发表论文150余篇,出版专著3部。研究成果“抗条纹叶枯病高产优质粳稻新品种选育及应用”2010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一完成人),并获教育部2010年度高校十大科技进展。

“水稻籼粳杂种优势利用相关基因挖掘与新品种培育”2014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第一完成人)。“水稻矮化多分蘖基因DWARF53的图位克隆和功能研究”获教育部2014年度高校十大科技进展。

“阐明独脚金内酯调控水稻分蘖和株型的信号途径”入选201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2006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12年入选科技部创新团队,2012年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耕地领域总首席:周卫院士

中国农科院聘任6大领域总首席,16位院士和专家组成“重大任务专家顾问组”,附首席简介

周卫,男,汉族,1966年8月生,江西省湖口县人,植物营养学家,中共党员。202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1987年本科毕业于江西农业大学,1995年获中国农业科学院博士学位。现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副所长,兼任农业农村部植物营养与肥料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副理事长,农业农村部肥料登记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化肥评审召集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七届学科评议组成员。

 从事耕地培肥与高效施肥研究,先后担任973计划首席科学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首席专家;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和省部级一等奖3项。“主要作物硫钙营养特性、机制与肥料高效施用技术”获200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南方低产水稻土改良与地力提升关键技术”获2016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主要粮食作物养分资源高效利用关键技术”获202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2021年中华农业科技奖优秀创新团队奖。

以第1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12篇,其中SCI论文68篇,JCR一区50篇,出版著作3部;授权发明专利18件;培养博士后、博士和硕士研究生28人。

入选农业农村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新世纪百千万工程国家级人选,全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负责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等,荣获中央和国家机关五一劳动奖章。

生物安全领域总首席:陈化兰院士

中国农科院聘任6大领域总首席,16位院士和专家组成“重大任务专家顾问组”,附首席简介

陈化兰,女,1969年3月出生于甘肃白银,病毒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1991年获甘肃农业大学学士学位,1994年获甘肃农业大学硕士学位,1997年获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学位。1999年前往美国联邦疾病控制中心(CDC)从事博士后研究,2002年回国工作。

现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研究员,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主任,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禽流感参考实验室主任,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动物流感参考中心主任。

2017年11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18年11月当选世界科学院院士。2018年当选全国妇联副主席(兼职)。

主要从事动物流感病毒研究。她发现了决定H5N1和H7N9禽流感病毒获得感染哺乳动物能力、致病力和在哺乳动物间呼吸道传播的关键分子及其相关机制,为H5N1和H7N9病毒的科学认知、风险评估、防控政策和疫苗研发提供了关键科学基础。她创制的禽流感疫苗在国内外广泛应用,产生巨大社会与经济效益,为满足国家重大需求做出了重要贡献。

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19,2013)、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007)、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05)。

先后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创新群体科学基金”和“973”等项目资助。曾获首届“中华农业英才奖”(2005)、“何梁何利青年创新奖”(2006)、“全国杰出科技人才奖”(2016)和“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2016)。

农机装备领域总首席:唐华俊院士

中国农科院聘任6大领域总首席,16位院士和专家组成“重大任务专家顾问组”,附首席简介

    唐华俊,男,汉族,1960年10月出生,四川省阆中市人,农业土地资源遥感专家。曾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党组副书记、院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4年当选比利时皇家科学院通讯院士。2015年11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1982年毕业于西南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系,1991年获比利时根特大学土地资源理学博士学位,1993年回国在中国农科院工作至今。兼任国家扶贫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农业部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人民政府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土地学会副理事长,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安全高级专家,亚太经社会农业技术合作工作组主席,《中国农业科学》副主编,美国《JournalofSustainableAgriculture》、《资源科学》等编委等。

 1982年以来主要从事基于遥感技术的农业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农作物种植面积空间分布和结构变化规律研究,尤其是在传统耕地资源研究基础上,开拓到耕地内部的农作物面积空间格局及其结构变化研究。

先后任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课题和重点基金等项目主持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和二等奖3项;发表学术论文220篇;出版学术著作10部(含英文2部)。培养博士22人、硕士8人,指导博士后18人。

绿色低碳领域总首席:梅旭荣副院长

中国农科院聘任6大领域总首席,16位院士和专家组成“重大任务专家顾问组”,附首席简介

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

梅旭荣,男,汉族,1963年4月生,山东省莱州市人,中共党员,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农业气象专业理学硕士。现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

学习工作经历

1980.09--1984.07 北京农业大学农业气象学专业学生;1984.08--1987.07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农业气象学专业硕士研究生;1987.09--1993.12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气象研究所干部、气象灾害研究室副主任;

1993.12--1999.06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气象研究所副所长;

1999.06--2003.12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气象研究所党委书记,土壤肥料所所长,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党委书记;2003.12--2013.05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所长、党委副书记;

2013.05--2014.01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所长、党委副书记,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管理局局长;2014.01--2017.09 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管理局局长;

2017.09--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

主要研究领域及成果

长期从事我国北方干旱缺水地区农业水土资源利用的科学研究,重点聚焦农作物水分生理生态、生物性节水理论与技术、旱作农业与节水农业模式等领域研究。现兼任作物高效用水与抗灾减损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农业部农业环境综合实验室主任。曾有3项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励,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出版专著15部。是农业部“神农计划”人选,农业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中国农业科学院节水农业岗位一级杰出人才,全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10年荣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2011年获得国家科技计划执行突出贡献奖。

乡村发展领域总首席:张合成 常务副主席

中国农科院聘任6大领域总首席,16位院士和专家组成“重大任务专家顾问组”,附首席简介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科学技术协会常务副主席

张合成,男,汉族,1962年10月生,甘肃省武威市人,中共党员,研究员。甘肃农业大学兽医系兽医专业、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双学士。

现任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科学技术协会常务副主席。

2011.02--2015.12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司长;2015.12--2017.09农业部发展计划司司长(全国农业资源区划办公室主任);

2017.09--2018.01农业部总经济师,农业部发展计划司司长(全国农业资源区划办公室主任)(其间:2017.09--2018.01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一期(第43期)培训班学习);2018.01--2018.03农业部总经济师;2018.03--2018.07农村农业部总经济师;

2018.07--2023.01中国农业科学院党组书记。 

2020.09中国农业科学院科学技术协会常务副主席。

科研成果

1992年以来,组织编著教程、大纲等3本;主笔考察报告等7本,组织编写研究报告、法规汇编等13本;在《农民日报》、《中国渔业报》《中国水产》、《科学养鱼》等杂志共发表文章10篇(均第一作者)。有6篇文章收入《中国渔业年鉴》。特别是自1999年至今从事渔业管理及研究工作以来,主要致力于渔业经济政策研究、渔业法律制度研究、WTO与渔业国际贸易研究、水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研究、渔业公共管理研究等五个领域的研究工作。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