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存通兑”!你想参加这样的“时间银行”吗?

2024-08-10 07:30:23 - 瞭望东方周刊

转自:瞭望东方周刊

“南京市养老服务互助时间平台”因能有效调动志愿者参与、设立基金保证“刚性兑付”等特点,受到广泛关注。

“通存通兑”!你想参加这样的“时间银行”吗?

近期,南京市发布《2023年南京市老年人口信息和老龄事业发展状况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末,南京市60岁及以上人口为209.72万,占全市人口的21.97%。南京不仅是全国较早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城市之一,符合深度老龄化的标准,而且人口老龄化速度还在不断加快。

此前,南京市召开了养老服务工作部署会。会上,南京市民政局提出要稳步提升养老服务核心能力,持续调动社会力量注册养老互助时间平台志愿者并提升志愿者活跃度。

养老服务互助时间平台,又称养老服务“时间银行”,“时间银行”将互助养老与志愿服务深度融合,通过“年轻存时间,年老享服务”的制度设计,追求降低养老成本、提高养老水平的目标。

2018年,民政部明确将“时间银行”纳入全国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范围,并提出“争取在试点基础上获得突破,建立能够全国推广的运行模式”。

2019年,南京是全国第一个在市级层面推广“时间银行”的城市。发展至今,“时间银行”已进入南京各基层社区,因能有效调动志愿者参与、设立基金保证“刚性兑付”等特点,受到广泛关注。

南京养老志愿服务联合会会长史秀莲表示:“希望更多老年人享受到养老服务互助时间平台的服务,帮助老年人,其实就是帮助未来的自己。”

覆盖全面

南京探索互助养老,已经有12年历史。

2012年,南京市养老服务时间银行开始社区级试点;2014年开始街道级试点;2018年升级为区级试点,由政府主导、统一管理,建立信息化平台,实现区内通存通兑、同一标准。

2019年7月,南京市印发《南京市养老服务时间银行实施方案(试行)》,明确养老服务时间银行的政策设计,鼓励志愿者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按一定的规则记录储存服务时间,等到需要时可提取时间兑换服务。同年,南京要求在全市范围内构建起“政府主导、通存通兑、权威统一”的时间银行运营机制。

2020年10月,南京市召开全市全面开展养老服务互助时间平台工作部署会。自此,一条“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养老新路,在南京铺开。

据介绍,南京养老服务互助时间平台的主要特点包括公益性(本质是志愿服务,弘扬志愿精神)、互助性(服务他人,也接受他人服务)、激励性(低龄存时间,高龄取服务)、持续性(政府主导,有必要的政府投入和社会捐赠基金保障)。

“服务项目最早以助餐、助浴、助洁、助急、助医‘五助’为主,近两年逐步向精神文化生活拓展,包括文化娱乐、智能手机辅导等。服务升级,既是为了满足老年人群的多元需求,也是为了吸引更多志愿者尤其是年轻人,助推养老服务的代际传递。”史秀莲说。

目前,南京各区的互助时间平台中心正在积极引入高校、医疗、企业等社会资源,也在探索机制的进一步创新,如建立对接团体志愿者的模式等。

近日,在建邺区莫愁湖社区广场,南京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南丁格尔养老照护志愿服务队开展了养老志愿服务。队员们有的为社区老人量血压、测血糖,有的教居民们心肺复苏、海姆立克急救法,忙得不亦乐乎。

在许多社区,餐饮店、商场、超市、理发店、洗衣店等生活服务商家都加入了互助时间平台。对优秀的养老服务志愿者,南京市正在探索更丰富的鼓励机制。比如,玄武区孝陵卫街道盛和家园社区服务点的何海宁,作为互助时间平台的模范志愿者,不仅被评选为南京市“诚信好市民”,还获得了免费游览市属文博场馆和景区公园、免费乘坐地铁公交等奖励措施,收获了另一种意义上的“回报”。

据最新统计,南京市、区、街、社的“互助时间平台”依托现有养老服务设施设立站点1300多个,覆盖99%以上的城乡社区;注册志愿者6.1万人,注册服务对象13.2万人;完成订单94.8万个,累计服务55.9万小时。

“存入”时间

“打开‘我的南京’App,点进‘互助时间平台’一栏,就能看到目前我的‘存款’。2021年我存入第一笔养老志愿服务时间,到现在已经有50多笔了,能换来60多个小时的服务。”1975年出生的南京市民仲松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陪诊、陪聊、教老人使用智能手机、代买菜、打扫卫生……这几年,仲松都在坚持用零碎的闲暇时间做养老志愿服务。“我离异多年,女儿在外地读书,当时看到‘互助时间平台’的宣传,觉得这是一个很温暖的创意,就加入了志愿者行列,这也是给自己的未来存一份保障。”仲松说。

“这是一种投入很少、回报很高的养老方式。”提及对“互助时间平台”的看法,在南京做销售工作的何羽对《瞭望东方周刊》说。35岁的她单身未婚,对于未来的养老规划,除了从现在开始锻炼身体、购买保险等,她认为“互助时间平台”模式也很适合自己。

“我计划现在多存点钱,再买一套房,用将来出租或售卖的钱来养老。那时如果我还是一个人住,也许会请保姆或钟点工帮忙做家务,然后兑换‘互助时间平台’的‘存款’,请志愿者定期上门看我,这样就不会太孤独。”何羽说,“最近,我开始留心目前养老志愿服务做得好的社区,比如建邺区桃园居社区,注册的志愿者已有几百名,社区周边有大批服务类资源。社区对独居老人特别关注,照顾很到位,志愿者甚至会定期帮老人检查所吃的药物是否过期。”

在南京,“互助时间平台”的志愿者除了中年人和低龄老人,还有不少青年。作为年轻的志愿者,网友“莫莫”在社交媒体上详细分享了平台的注册和使用流程,引发网友热烈讨论。网友们认为,“互助时间平台”除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社会养老资源不足外,还能激发人们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一个叫“梦儿”的网友留言:“举手参与!志愿活动不‘无偿’,给年老的自己积累帮助,未来就能心安理得接受他人的服务啦。”

任重道远

从顶层设计看,养老服务“时间银行”多次出现在国家和部委有关规划文件中。

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提出,大力培养养老志愿者队伍,加快建立志愿服务记录制度,积极探索“学生社区志愿服务计学分”“时间银行”等做法。

2021年,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的《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提到,推进“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服务。

北京大学《中国时间银行发展研究报告》首席专家,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老年学研究所所长、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志愿与公益分会主任委员陈功表示:“我国‘时间银行’的发展,呈现出一种互助养老与志愿服务的混合形态,并逐步凸显作为公益资源分配手段融入社区治理的趋势。”

在陈功看来,发展养老服务“时间银行”目前还面临四大难点:一是功能定位模糊,理念发展较为迟滞;二是制度尚未健全,信用建设任重道远;三是运营管理薄弱,资源获取存在瓶颈;四是技术参与缺位,数字工具仍未普及。

即将年满60岁的南京市民李大姐,互助时间平台账户上已经积累了几百小时的服务时间。按照南京市相关规定,除了自己兑换服务外,她还可以把服务时间转赠给其他直系亲属。她很想转赠给自己的父亲,但其父不在南京生活。离开南京,“通存通兑”就遇到了问题,因为目前全国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时间银行”。

陈功表示,“时间银行”本质上是一种基于志愿者时间交换和互惠互利的社区互助模式,这一模式的顺利实施建立在社区成员相互信任和合作的基础上,即建立在熟人社会基础上。另外,志愿者提供的服务质量要有所保障,才能保证“时间银行”的服务内容规范化、专业化。对此,他提出了五点建议:“一是打通资源壁垒,探索全国性时间银行联盟;二是明确功能定位,加强价值理念的宣传引导;三是完善法律法规,以政策助力‘时间银行’发展;四是规范运行机制,推动‘时间银行’标准化发展;五是加强技术运用,提高公益资源的配置效率。”

目前,全国多个城市都在继续探索养老服务“时间银行”(时间互助平台),大部分地方以提供非专业性且风险可控的服务作为“银行存款”。“货币”模式各地稍有区别,如南京、青岛分别以市民卡、社保卡为载体,通过开设专门的“时间银行”账户,直接存时间;北京、上海、成都等地以1小时兑换1个时间币的方式储蓄;张家港等地根据提供服务性质不同,每小时可以兑换不同的时间币;常州则以积分方式储蓄时间。

“事实上,由于模式和标准相似,各城市之间初步具备跨区域‘兑付’的基础,但由于目前缺少‘时间银行银监会’这样的监督机构,跨地区‘通存通兑’有实际困难,南京都市圈可先行先试。”史秀莲表示。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