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中心,江西武宁畅通致富“绿色”快车

2024-08-10 14:00:00 - 媒体滚动

转自:中国环境网

时值仲夏,走进江西武宁县澧溪镇北湾半岛,群山环抱、阡陌纵横,千亩荷花基地尽收眼底,炊烟袅袅、青山如翠,让人心旷神怡。

“通过向县里创新搭建的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中心平台直接申请,我以樱花、油茶和荷花基地经营权进行抵押,获得500万元的贷款,一举解决后续产业发展资金难的问题。”武宁县澧溪镇北湾村村民饶群芳介绍说。

饶群芳返乡创业从事生态农业之前,在外地经营着一家水泥制品企业。虽然知道自己的家乡是全国有名的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但令他没想到的是,与山水有关的生态产业也能产生现金流。搭上了致富“绿色”快车的饶群芳把自然山水看得更重了。

改变,得益于武宁县在“两山”实践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创新。2021年,武宁县率先在全国探索率先建立了“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中心”,走出了一条“两山”转化的“武宁模式”,让全县经济释放出澎湃绿色发展新动能。2022年11月,武宁县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第六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武宁县生态环境优越,森林覆盖率75.96%,湿地保护率84.73%,PM2.5年均浓度17.6微克/立方米,空气优良率97.2%,县城及各乡镇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要依托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中心,积极探索生态资源资产经营开发、权益交易、金融支持和保护补偿机制,不断拓宽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更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武宁县委书记洪碧霞多次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工作调研时强调。

为此,武宁县创办了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中心平台系统,设置武宁县生态产品运营管理公司,全面负责生态产品的信息管理、度量评估、交易变现、政府监管等。

核心平台运营以来,已完成了20万余条生态产品数量、品质、所有权、分布状况和空间格局等信息的登记,完成全县各地块的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生产力、植被质量等抽样测定,做到每棵树、每片林、每块地、每池水、每座房都能落户入库,所有自然资源都能落实到地图上并实现数字化核算。同时,搭建“资源—资产—资本—资金”转化对接平台,引入社会资本、市场主体,实现生态资源高效转化。

“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中心实际上是一个生态资源管理运营平台,通过对碎片化生态资源进行集中收储和整治,将其转换成连片优质高效的‘资产包’,并委托金融机构,实现生态保护前提下的资源、资产、资本三级转化。”武宁县生态文明建设服务中心主任柯芳芳告诉说。

十年前,尚是“十三五”省级贫困村的武宁县官莲乡东山村,通过充分利用山水资源优势,实现了“华丽转身”。全村477户农户信息、生态资源和生态产品纳入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中心信息平台,通过生态资源的价值转换,村GEP核算总值12.15亿元,发放贷款530万元。2023年,村集体收入达115.6万元。其中,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的比例高达75.7%。

依托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中心平台,武宁县实现了生态产品在林下经济、林业碳汇等领域的高质量转化。

截至目前,武宁县通过收储各类生态资源,生态总价值接近200亿元,向农户发放生态贷款已突破4000万元。全县发展高山茶叶4万亩、油茶23.2万亩、药材3万亩、水果9万亩、菌菇年产量达800吨以上,养殖“中华蜜蜂”等品种蜜蜂4万箱,林下经济年产值达到20亿元,入选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已累计销售“乡村林碳”1656.4吨,交易金额8.3万元。

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的价值早已深入武宁县人民心中。武宁县正以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为牵引,充分发挥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中心平台作用,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奋力谱写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武宁实践新篇章。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