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王娜扎根山区26年与山区孩子共成长

2024-09-10 02:02:00 - 媒体滚动

转自:千龙网

原标题:援疆教师张首文在雪山大漠播种教育绿洲、教师王娜扎根山区26年与山区孩子共成长

“我热爱这个职业,也热爱大山里的孩子”

教师王娜扎根山区26年与山区孩子共成长

教师王娜扎根山区26年与山区孩子共成长

一支粉笔,两袖微尘,三尺讲台,四季坚守。2024年,北京正式启动了“北京教师队伍建设年”活动,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9月9日在第40个教师节前夕,新京报记者采访了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教育的真谛、跨越千山万水奔赴和田的援疆教师张首文,和用心用情守护孩子们26年、和山区孩子同成长共发展的王娜,从他们的故事中感受教育家精神、感受首都教育工作者的情怀与使命。

首都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援疆教师张首文

打造“带不走的教师队伍”

“这两天当地的老师还在发信息,把他们这一学期的教研计划给我看。我夸他们,现在教研已经进入自主发展阶段了,不用手把手教了。”说起刚刚结束的援疆工作,首都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教师张首文笑了,颇有一种“养了很久的花终于开了”的收获感。张首文自2023年2月至2024年7月,作为北京援疆教师支援和田师范专科学校(现已升本成为新疆和田学院,以下简称“和田师专”)建设工作。援疆期间,他一方面抓好教育援疆主业,服务和田师专升本;另一方面发挥专业优势,带领师专教师服务和田地区幼儿园,推动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

让学生更有信心 课堂首创“五个一”

“和田师专的学生跟北京的学生有差异性,学校里少数民族的学生占到四分之三左右,同时普通话水平要弱很多。但是他们特别珍惜学习的机会,眼神会一直看着你、跟着你走。”2023年2月,张首文到达了援疆的目的地:和田师范专科学校。

他在这里的学前与艺术教育学院承担教学工作,同时在北京和田援疆指挥部地直教师工作队党支部担任支委。在和田师专学前与艺术教育学院,张首文主要承担了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卫生学》《模拟课堂训练》等六门课程的教学工作,平均每周12课时。

在他的课堂上,张首文充分考虑到当地情况,关注全体学生,因材施教。通过采取小组讨论分享、翻转课堂、实训室实践教学、模拟试讲、说课、走进幼儿园等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借助思维导图分享、录制视频等方式转变学生思维。

“原来主要是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上课模式。普通话要说得好,首先要敢说。刚开始的时候学生们可能是觉得自己普通话说不好,普遍不太敢说。”综合考虑,张首文尝试在课程教学中探索让每个同学完成“五个一”的模式:即每人做一次自我介绍、每人做一次小组分享、每人主动回答一次问题、每人带一次游戏、每人讲一个故事。

这种把国家通用语言学习融入课堂教学的方式,游戏化的教学,让学生们的课堂参与度越来越高,同时,也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应用国家通用语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心中慢慢生根发芽。“这一年半下来,学生们变得越来越敢于表达,主动回答问题的人也多了。”张首文说道。

推动学院建立教研制度

打造“带不走的教师队伍”也是援疆教师的主线任务。

张首文以“学前教师教育研究基地”为抓手,积极协调首都师大资源,让和田师专教师在线参与研讨会、幼儿园课程建设促进高质量教师教育分论坛等,同时邀请北师大、首师大学前领域专家到和田讲座,加强北京优势资源的共享。

在日常教学中,张首文主动与和田师专青年教师结对子,青年教师可随时到他的课堂听课,了解他对教材的处理和对课堂教学的组织。他也会深入到和田师专青年教师的课堂进行听课,了解课堂教学的基本情况,并进行跟踪指导,课后通过说课、评课,指导如何组织课堂教学。援疆一年半以来,他共听取六位青年教师六门课程的课堂教学,共三十余节课,与授课教师深入沟通交流,帮助提升当地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

然而,张首文深知,要想真正提升当地的教育水平,还需要强化教研的力量。“原先和田师专学前教研室的教研是比较零散的,也不成系统。”看着学校的教研现状,张首文开始着手推动学院教研制度的建设。

他携手和田师专学前教研室以及新疆师大、新疆教育学院柔性支教的教师,通过教研微分享、研讨与交流、联合教研、邀请专家讲座等方式开展了六次教研活动,通过“传帮带”“师带徒”“课题参与”“教材编写”“与幼儿园联合教研”等多种途径和方式提升和田师专青年教师专业能力,打造一支带不走的教师队伍。

“原来一直是在学校内部教研,但是我们培养老师一定要跟幼儿园的实际相结合,必须要有极强的实践能力,要不然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也不知道如何运用各种理论知识。”张首文说到。

援疆一年半的时间里,张首文深入走访了和田四十余所幼儿园,同时跟部分园所建立紧密的联系,并将实际走访中的收获再次反哺教学。同时邀请有经验的幼儿园园长走进学院。

扎根山区26年的王平中学教师王娜

开发特色课程引导学生热爱家乡

曲曲折折的永定河畔下安路上,静静地坐落着一所寄宿学校:北京市门头沟区王平中学。四时风景变换,王娜却在这里已有26年。她坚守着班主任的工作岗位,也守着大山里的孩子们。“我热爱这个职业,也热爱大山里的孩子们。我是大山里走出来的人,应该为大山的未来做贡献。”王娜用简单的话语道出了26年执教生涯的感悟。

时常带给学生惊喜的老师

王平中学是一所寄宿学校,周一至周五学生们就在大山里肆意成长。作为班主任的王娜格外关注学生的心灵成长,注重培育他们感受生活的能力,品味快乐的能力,并培育学生的心灵幸福。

寄宿生活枯燥,她会带领山区孩子校园里跳华尔兹、夜晚操场上赏月观星、做手影、游京西古道、探王平湿地,丰富孩子们的校园生活。她还会带孩子们参观五星级酒店,到县城重点高中做组织培养实验,到职业学校学习插花、烘焙、茶艺,开阔学生视野,铸就学生的梦想。在孩子们眼中,王娜是能给人带来惊喜的老师,也许是盛夏的一块西瓜、一根冰棍;也许是疲劳时的一次聚餐、一场电影;也许是松懈时的一次班会、一次恳谈,但无论什么,都充满了爱的味道。

作为生物教师,王娜会用幽默的语言和敏锐的思维带领学生畅游知识的海洋。“你可是两亿五千万精子中最健康、最智慧的那一枚呀!”“怎样才能做一粒好种子?”王娜常常用问题引领孩子们开展学习,让孩子们在课堂上轻松快乐地获取生物学知识,也开启了他们探索生命奥妙的大门,引导他们寻找自己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追求。

多姿多彩的课堂

“我们这儿很多家长有时候顾不上孩子,所以要是布置一些在家完成的作业可能完成情况不是很好。”王娜考虑到客观现实,从丰富学生生活、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出发,开发了《留住秋天》《感悟春天》《王平湿地考察》《食品加工》《植物栽培》等特色课程,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同时,进行关爱生命的教育,培养学生知家乡、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怀。

“比如,我们生物课上会观察种子的结构,孩子们从家带来的绿豆观察完之后,我就带他们一起发豆芽,然后带回家,在每周一菜的活动中引导孩子们给家长炒个菜。”王娜的生物课总是多姿多彩,孩子们有时在网络教室查资料,有时在操场喂蚂蚁,有时在食堂蒸馒头,有时在教室发豆芽、品尝自制泡菜和创意酸奶,有时在桑葚树下偷吃,有时到山上赏花,有时在河边考察……孩子们常说,生物课是实验课,实践课,劳动课,思政课,心理课,也是孩子们最喜欢的课。

作为一名党员教师,她注重引导学生将自我成长和祖国发展联系起来,立志成为能够担负民族复兴大任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023年夏天,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波及学校所在村庄。救灾故事成为了王娜主题班会课上的素材。“这场洪灾对学生们周围的生活影响很大,他们亲眼看到了子弟兵们、电力工人等各类人群救援的场景。”王娜说道,“对孩子们来说,医生不再只是坐在医院的诊室里看病的人,他们是能挂着绳索出去救援的人。像电力工人,可能孩子们根本不知道这些职业日常生活是做什么的,但是凡人微光,平凡的人在关键时刻体现出来伟大。”王娜通过一场《洪水无情,人间有爱》的主题班会,向学生们讲述了医生、武警官兵、列车员、村民各行各业人员在灾情面前如何众志成城,帮助树立学生的职业理想和正确的价值观。

她还会带学生考察受灾民房和滑坡山体现场,让学生感受自然灾害的破坏力,培养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孩子们还向镇政府提出了滑坡山体修复建议;陪学生走访村支书,使学生感受党和政府对灾区人民的关爱,树立孩子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孩子们一届届毕业升入理想学校,走上工作岗位,成为祖国的有用人才;王娜也在日复一日的坚守中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成绩,她先后荣获北京市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北京市说课大赛一等奖,全国优秀教师等荣誉。26年,王娜始终与山区孩子同成长共发展。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