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芬河 产业转型在行动 快步迈向升级之路
转自:黑龙江日报
秋日绥芬河。
分拣木耳。
□文/摄黄彬本报记者杜怀宇
绥芬河市着重加快产业创新、科技创新,将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精耕深加工传统企业出新招
多年来,创业者们扎根绥芬河,依托百年口岸资源优势,走出一条从代加工到创品牌、从单一产品到产业升级之路,并搭乘上如今网络销售的时代快车。绥芬河今日木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于志明谈起自己企业的“三级跳”,感慨良多。
于志明2007年在绥芬河开办今日经贸公司,创业之初,只做板材和半成品加工。在边合区管理部门帮助下,他注册了“百年口岸”品牌商标,从小菜板做起,打造旅游伴手礼,利用品牌效应,把一个小菜板,打造成年产值千万的大产业,公司在全国十几个省市共有经销代理商400多户,产品远销国内外。
创新的脚步永远不会停歇。如今于志明瞄上国内家具市场,从简单的木凳做起,到中式家具、木制工艺品等实木产品,向内挖潜,巧妙地利用绥芬河“木业之都”丰富的市场原料,将其他企业的边角料派上大用场,创造高效益,利润可观。现在,公司坚持“向精深加工要效益”的发展方向,经过一段时间的深耕,月销售家具、家装产品订单达40万元,并借助直播带货打开畅销大门,前景可观。
绥芬河市工业信息科技局局长刘茂文介绍,绥芬河市结合区域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紧抓木材、食品、粮食、水产等传统优势产业,通过延链、补链、强链策略,增强产业链韧性和竞争力。
数字化转型助力品牌再升级
初秋,走进弥漫啤酒香气的辛巴赫啤酒灌装车间,现代化的自动流水线生产过程快速又高效。负责人李伟介绍,今年1月至7月,公司成品酒产量2914吨,产销量稳步提升。辛巴赫精酿啤酒以其独特的“原字号”高端品牌形象,赢得了市场的广泛赞誉与消费者的深度信赖。
2021年10月,该公司获黑龙江省数字化(智能)示范车间荣誉称号,同年12月成功申报“专精特新”企业。2023年已通过“三项体系”认证、“数字化标杆企业”认证工作、海关AEO高级企业认证。企业通过不断研发创新现共有专利33项。技术研发方面投入近600万元建立先进的研发化验中心,能全面检测产品的数据,满足理化、微生物、质保期等检测项目的要求。
聚焦制造业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绥芬河市发改局和市工信科技局联合举办以“数据赋能产业,科技智创未来”为主题的“数据大讲堂”活动,积极推广数字化技术在生产、管理、营销等领域的应用,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在我省工信厅近期公布的省质量标杆企业中,黑龙江辛巴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功入选。
绥芬河市积极引入和培育新兴产业,通过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为传统产业注入新活力,聚焦绥芬河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打造“品牌制造”。
种植优质木耳兴村富民,是绥芬河的一大特色。在维多宝有机木耳种植基地,10余名工作人员在挂满白色木耳的大棚内进行采摘。基地负责人刘光学对记者介绍:“这种木耳叫玉木耳,今年种植的40栋白色木耳、70栋大棚黑木耳均采摘完毕。”基地经过多年发展,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实现远程获取智能大棚内空气温度、湿度和光照强度等参数,电脑自动控制湿帘风机、喷淋灌溉和内外遮阳等设备,保证大棚内环境适宜有机木耳的生长,生产技术不断成熟,已经形成了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发展模式,产品销往美国、加拿大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维多宝不断在种植、加工、销售等环节进行创新,已构建集菌种研发、菌业种植、产品精深加工、终端销售、国际贸易及电子商务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条。目前,该公司不断挖掘优化猴头菇、黑木耳、榛子等林下产业市场,年销售额稳步增长。
高标准帮扶助推高质量发展
绥芬河市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筛选有发展潜力的成长型企业,制定详细的培育计划,逐户走访,了解企业技术创新情况和发展需求,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调整支持措施。目前,绥芬河市已指导大自然地板、丰缘(北大荒)等企业申报数字化车间项目。已成功培育正邦电子、盈通科技、维多宝食品3户高新技术企业。海滨木业、俄蜜源生物科技、维波电子正在进行2024年第二批高企申报。俄蜜源生物科技正进行“九珍十八品”品牌申报,联合其他品牌共同研发新型蜂蜜饮品,拓宽市场渠道。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绥芬河市通过节能改造降低企业用水量及标准煤用量,提高企业节能降碳水平。绥芬河市圣火供热有限责任公司锅炉热网自控升级改造及设备应用项目、绥芬河鑫圣热力有限公司燃煤锅炉淘汰改造项目、绥芬河市新区供热有限责任公司节能降碳改造项目3个项目申报省级节能技改项目,为企业节约1.2万吨标准煤,减少碳排放量2.8万吨。
该市还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通过产学研合作,提升绥芬河市的整体科技创新能力,为产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绥芬河市工业信息科技局会同黑龙江省绿色食品科学研究院遴选出“寒地秸秆腐熟制肥及加工水稻育苗基质技术”“低温黑木耳废弃菌糠腐熟菌剂及制肥技术”“北方寒区生猪高效福利养殖技术”等36项科技成果,及时组织供需双方精准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