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学堂名家讲坛】张俊:德性之美与才性之美

2024-09-10 08:06:23 - 环球网

来源:环球网

【环球网文化综合报道】9月7日上午,“溪山岳麓·大成心境”名家讲坛第25场在贵阳孔学堂举办,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张俊教授带来主题为《德性之美与才性之美:圣贤、英雄、名士、天才》的精彩讲座。

【孔学堂名家讲坛】张俊:德性之美与才性之美

张俊教授由“什么是美的对象?”这一问题引入,分别介绍了自然美、社会美、技术美、艺术美、精神美。讲座从“美作为道德的象征”“观物比德与德性审美”“圣贤气象与德性之美”“‘才性’及其形而上学基础”“才性主体与情性审美”和“才性品鉴与人格审美类型”等六个方面展开。

在“美作为道德的象征”这一部分,张教授分析了古希腊“美善合一”和康德“美是德性—善的象征”的思想。聚焦康德的思想,他指出,康德美学最核心的理论不是审美超功利的观点,而是审美情感的普遍可传达性(审美的社会性),“共通感”。

张教授在讲到“观物比德与德性审美”时认为:人的审美,是古典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格美学是中国古代生命美学不可或缺的核心论域。“人格美”是广义的人的位格(persona)上呈现的美学特征,不仅包括容貌行止、性格特点、风度神韵等外在审美要素,也涵括了人的位格上呈现德性与才性等内在审美要素。古典美学对于人格审美,最关心的却是人格最内在的德性之美或才性之美,生命的审美境界主要是由德性或才性呈现出来的。

在“圣贤气象与德性之美”这一章节,张教授主要列举了关于宋儒程颢、程颐“圣贤气象”的相关讨论,讲述德性与审美、生命美学的德性之美和才性之美的关系。他认为,“道学气象”,如黄庭坚《濂溪诗序》所述:“舂陵周茂叔,人品甚高,胸中洒落,如光风霁月。”对于“才性审美”,张教授围绕牟宗三先生生命美学展开阐述:形下面向——才性美学、形上面向——德性美学。

在讲述“‘才性’及其形而上学基础”这一内容时,张教授指出,才性在魏晋时期已经成为人物审美和文艺审美领域一个非常核心的范畴。他列举了《论衡·名禄》中“夫临事智愚,操行清浊,性与才也”的观点,以及袁准《才性论》中的说法:“凡万物生於天地之间,有美有恶。物何故美?清气之所生也。物何故恶?浊气之所施也。”“贤不肖者,人之性也。贤者为师,不肖者为资,师资之材也。然则性言其质,才名其用,明矣。”张教授指出,德性论主要属于道德形上学的路径,而才性论主要是美学的路径。德性论从道德生命言性,才性论从自然生命言性。

随后,张教授分析了“才性主体与情性审美”。他认为,才性是自然生命的主体精神呈现。才性之所以能够成为可以品鉴或审美的对象在于种种具体可感的形相,即显露主体才性、呈现生命力量的具体的姿态与气质。张教授在介绍魏晋士人的才性审美时谈到,魏晋士人张扬情性,将自然生命发挥至极,故常有“荒诞不经”的言行,与名教礼法相冲突,阮籍即是典型。

在“才性品鉴与人格审美类型”这一部分的讲述中,张教授围绕“何谓天才世界的人物?”这一问题展开。他认为,尽心、尽性、尽伦、尽制树立道德性的主体,成就圣贤人格,表现道德的自由;而尽才、尽情、尽气树立艺术性的主体,成就天才人格,表现美的自由。他列举了魏晋名士中的典型代表阮籍、嵇康,以及“非名士之名士”,如诸葛亮。张教授又分析了才子和英雄人格审美类型。

在互动环节,张俊教授与现场听众围绕讲座的主题进行了深入讨论。现场听众认为,张教授的讲座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了大家对“美”的认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内容来源于贵阳孔学堂作者:邓立)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