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记全国模范教师马丽
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记全国模范教师马丽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王睿君
马丽,是兰州市金城实验小学(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兰州分校)的一名教师。在第四十个教师节前夕,马丽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
从教33年来,马丽矢志不渝,扎根教育,用实际行动彰显“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体现“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责任担当。
寓教于乐 培养孩子们的阅读习惯
1991年,从兰州师范毕业后,马丽进入兰州炭素厂子弟小学,成为一名语文老师。
从学生到教师,身份转变了,需要学习的东西也更多了。“我不仅常常向老教师请教,还时时向老教师班里的孩子‘请教’,汲取老教师的教学经验,听孩子们的学习感受。”渐渐地,马丽摸索出了当教师的诀窍,也逐渐找到了教授语文的乐趣:“看着孩子们从话都说不清楚,到有逻辑性地表达;从不识字,到学会写出整段小文章,我打心底里感到高兴。”
2015年,加入兰州市金城实验小学(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兰州分校)团队时,马丽已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在她看来,语文是一门重要学科,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关键。为此,她专门在语文教学中增加了“写心语”这一环节。
“‘写心语’和写日记类似,不限制篇幅,不固定模式。”马丽介绍,孩子们可用拼音、绘画等多种形式记录所见所闻,老师则每日给予适当的写作提示,引导孩子们关注和记录身边小事。
日常教学中,马丽鼓励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籍,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在她看来,增加阅读量不仅能够帮助孩子们提升写作水平、开阔眼界,还能加快阅读速度、增强理解能力,帮助提高其他学科成绩。
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马丽带领学生阅读古文、启迪智慧,并指导他们用文言文进行写作。一段时间后,孩子们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更浓了,语文素养也不断得到提高。
识字、写字、提升阅读能力、培养读书兴趣……马丽将自己的教学理念融入教学实践,她关注的不仅仅是提高语文成绩,更注重提升基础教育质量,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变成一种力量,让孩子们受益终身。
以爱育人 让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
从语文教师到班主任,再到年级组长,马丽肩头的担子更重了,操心的事也越来越多了。课堂之上,她紧盯教学任务,保质保量完成每一阶段教学工作;课堂之外,她关注每个孩子的一言一行,陪伴他们健康成长。
谈及如何才能当好班主任,马丽用“看见”来总结。“当代课教师主要紧抓一门学科,当班主任则要关注每一个孩子的身心健康。”在具体实践中,马丽每天要做的就是“看见”,不仅看见品学兼优的孩子,更要看见不太优秀的孩子,将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在他们身上。
课余时间,马丽总会找几个孩子进行交流,交流方式很轻松,话题也十分随意。“最近球踢得怎么样?”“养的小狗病好了吗?”……时间长了,她和学生处成了朋友,孩子们也愿意敞开心扉。
马丽觉得,走进孩子们内心深处,才能更好激发他们的潜能。
马丽鼓励学生关注热点新闻,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和影响学生。开学伊始,正值巴黎奥运会如火如荼进行中,马丽专门设置了开学第一课——“聊聊奥运精神”。短短45分钟课堂时间,学生们畅所欲言,纷纷表示要以奥运健儿为榜样,学习他们努力拼搏的精神。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塑造灵魂、培养品德的过程。”马丽深知,作为新时代人民教师,要传道授业解惑,致力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育学生的品德,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相长 做好教学科研带头人
如何能把自己所知变为学生所得,是每一名教师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以前上学的时候,总觉得老师上课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直到自己站在讲台上,才知道一堂课背后要付出多少努力。”年轻教师王璐说。
为快速提升年轻教师教学能力,学校长期举办“博远讲坛”“微课堂”“教师赛课”“集体备课”等活动。作为资深教育工作者,马丽切身体会到教研的重要性,她积极参与各类教学研究和改革活动,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力求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高效。同时,主动为青年教师搭建成长平台,通过师徒结对、教学研讨、公开课展示等形式,促进教师间交流合作,为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每周一次的年级语文教研活动,马丽在认真阅读年轻教师教案后,总会逐一点评分析备课内容,并认真写下每一份建议和改进措施。
“老教师的长处是实践经验丰富,年轻教师的长处是创新能力强。”马丽觉得,与年轻教师长期交流探讨,自己也在不断进步,强化了做科研、写论文的水平。
“我们遇到任何困难,马老师都会不遗余力地支招。她总说,帮年轻人解决遇到的问题也在让自己不断积累和进步。马老师这种不断学习、追求进步的态度值得每一个年轻人学习。”王璐说。
多年来,马丽与同事们不断切磋交流、发挥优势、取长补短,推动学校教学科研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先后有数十位教师的论文荣获国家、省市级奖项。
回顾过往教学经历,马丽始终认为,教师是自己毕生挚爱的事业,既照亮了别人,也成就了自己:“每天的工作中,我都收获着喜悦与感动,这份职业带给我成就感和自豪感。我将一如既往地坚守在教育岗位上,帮助更多孩子绽放光彩。”
责任编辑:杨晨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