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观察 | 文旅深度融合!解锁安徽国际文化旅游节背后的“皖美密码”
转自:中安在线
“美好安徽、迎客天下。”
9月10日,第十四届安徽国际文化旅游节盛大启幕,来自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400多位境外旅行商、投资商参会,共同见证安徽文化和旅游发展成果,共谋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未来。开幕式上,安徽省委书记梁言顺致辞并宣布开幕,安徽省委副书记、省长王清宪主持会议。大会上,安徽向全球宾客发出邀请。
安徽国际文化旅游节是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保留的节庆活动,一年一届,今年为第十四届,由安徽省人民政府主办,中国旅游研究院、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和旅游厅与各市政府联合承办。
与往届相比,今年大会规格更高、规模更大、活动更多,其间,将举办安徽文旅产业投融资大会等四项重点活动及文化交流互鉴等五大板块活动联动,展示我省文旅融合发展的最新成果。
作为中国旅游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近年来,安徽深入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具有徽风皖韵特色的旅游目的地广受中外游客的青睐。本届大会的举办,让安徽文旅再一次“皖美亮相”,惊艳世界。
生机勃勃、潜力无限的背后,是安徽深入推进文旅融合,持续进行有效市场供给与完善公共服务平衡发展的不懈探索。
黄山风景区
淮南市寿县古城
从融合到深度融合: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安徽路径
“安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山川秀美,是中国现代旅游的典范。”联合国旅游组织秘书长祖拉布·波洛利卡什维利向大会发来贺信。
长江、新安江、秋浦河、青弋江数流穿境,黄山、九华山、天柱山蜚声海内外,皖南古村落承载千年乡愁,徽剧、黄梅戏唱响中国……安徽山水资源丰富,人文历史璀璨悠久,具备文旅事业发展的“先天优势”,因此历来是游客心中的“皖美目的地”。
在传统旅游向多业态融合、全要素创新的现代旅游转变的进程中,安徽也不落人后,从“C位出道”的蚌埠到“芜湖起飞”,从淮北“涂鸦桥”乐队爆红网络到黄山西溪南“绿野仙踪”成为热门打卡地,众多游客对安徽的探索和喜爱,彰显出徽风皖韵的蓬勃生命力。
2023年,全省旅游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达到5.11%,今年上半年,接待国内游客4.5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4661.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4%、17.7%。
在激烈“游客争夺战”中脱颖而出,安徽靠的不仅仅是优秀的“先天颜值”,更是把山水人文优势转化为推动文旅事业高质量发展竞争优势的“脚踏实地”。
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安徽深挖徽风皖韵文化内涵,整合优质旅游资源,推动农文旅、商文旅、体文旅一体发展,不断增强文旅品牌传播力影响力——
一方面,发掘文化遗产,树立文化标识。安徽深入发掘长江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加强徽文化发掘整理、传承创新,实施徽学研究提升、徽州文书馆藏、黄梅戏曲本典藏等工程;同时,推进淮南武王墩墓等考古发掘,开展传统村落、传统建筑普查认定和保护传承,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考古遗址公园,构建安徽文明标识体系,推动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另一方面,安徽文旅进一步发挥大黄山龙头带动作用,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并带动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合肥都市科创文化休闲旅游圈、大别山红绿交融文化旅游圈、皖北文旅融合发展圈竞相发展。此外,通过不断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着力繁荣艺术创作生产,建立艺术基金项目资助、戏剧孵化机制,生产了一大批优秀作品,满足了现代游客的需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这是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之后,再次在党的重要文件中对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作出的论述。”安徽省文旅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全面进入大众旅游时代,旅游已经成为人民群众的刚需、美好生活的标配。我们要聚焦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充分借助新质生产力,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不断开发新产品、发展新业态、打造新场景,赋能提升传统文旅产业的便捷性、时代感、沉浸度。”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安徽正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探索将国家文化符号与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文化新地标相结合的特色路径,推进实现文化和旅游优势互补和更加明显的产业互鉴效果,让诗与远方真正达成“双向奔赴”。
合肥骆岗公园
塔川秋色
从“皖南黄山”到“世界黄山”:强化“大黄山”龙头带动
作为安徽省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平台,今年的安徽国际文化旅游节重点推介了我省特别是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向世界展示安徽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卓越成就。
“黄山是中国现代旅游业的重要起源地之一,如今成为中国发展入境旅游的金字招牌。”世界旅游联盟主席张旭在大会致辞中表示。
立足生态型、锚定国际化、对标世界级。2022年2月,安徽发布《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十四五”建设发展规划》,大黄山概念首次被明确指出。如今,这个涵盖黄山、池州、安庆、宣城4市28个县(市、区)的统一大IP,集“休闲”“度假”“康养”于一体,正由单纯文旅IP扩展至新业态新经济新产业复合IP。
对标国际标准,构建高品质的宜游宜居宜业服务体系,打造优质满意的旅游目的地;完善硬件配套,推动高端商务会展酒店建设,加快引进全球顶级连锁酒店品牌;整体设计多语种标识和导览系统,因地制宜推进落地自驾体系、文化娱乐设施建设;提升软件水平,全面接轨国际标准,健全动态监管机制,提升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服务质量……
2023年,大黄山四市接待国内游客2.7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857.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2%、84%,分别占全省的31.8%、33.6%。预计到2033年,大黄山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4000亿元,接待国内游客超过6.7亿人次,旅游收入超过7900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来,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通过推出“大黄山百家高端商务会奖基地”“百日百景大黄山”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线路,举办大黄山全球推介会,“长三角媒体采风大黄山”,外籍友人、国内网络大V走进大黄山等活动,进一步提升了大黄山的国际影响力,彰显了安徽文旅事业的创新精神和发展潜力。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认为,从“皖南黄山”到“中国黄山”,再到“世界黄山”,黄山已经成为国际旅游推广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国家品牌要素,也是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安徽省委、省政府做出战略决策,依托黄山这个世界级品牌,联动黄山、宣城、池州、安庆四市,打造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这是安徽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推进文化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谋划,也是建设旅游强国先行一步的实践探索。”
安徽省文旅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借助第十四届文化和旅游节活动,进一步推介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重点产品和项目,“打造一批精品线路,让游客能够更加全面地感受大黄山的独特魅力,体验其丰富的文化和自然资源,推动大黄山旅游品牌迈向新的高度。”
宣城市绩溪县龙川景区
太平湖
高品质旅游强省建设:持续深化改革创新优质产品供给
文化旅游产品与服务是旅游目的地给游客的“第一印象”。
面对个性化、垂直化和体验化的旅游消费新偏好,安徽文旅升级基础设施,推出有品质、有特色的旅游服务和消费场景,提升服务质量,以精细化、专业化回应大众的热情。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优质旅游产品供给力度,不断完善旅游产品供给体系——
“世界遗产之旅”“跟着李白游皖南”“大别山红色之旅”“皖北历史文化游”“合肥科创研学游”等研学旅游精品线路,成为热门选项;精彩剧目展演、万场演艺“六进”活动等惠民活动深受市民喜爱;“非遗+旅游”“农业+旅游”等产品持续探索“旅游+”“+旅游”,新增一批大景区、大项目和新业态,供给质量有效提升,旅游消费活力满满。2023年,旅游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达到5.11%。”
“活化”文化资源,深入挖掘精神内涵,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
全省创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6个,入选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7项(徽派传统民居营造技艺、宣纸传统制作技艺、程大位珠算法、黄山毛峰制作技艺、太平猴魁制作技艺、六安瓜片制作技艺、祁门红茶制作技艺),拥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99项。
以新产品、新业态适应新需求、新玩法——
安徽全面梳理乡村自然生态、田园景观、遗产建筑等资源,推动民宿产业发展,打造独具徽风皖韵的皖美民宿品牌,创新推动资源变资产、乡村变景区、农房变客房。目前,安徽已形成“徽州民宿”“大别·乡宿”“皖东民宿”“一宅两院”“农舍经济”等民宿品牌。2023年,安徽全省民宿总量突破8300家,同比增长38.3%,接待游客2078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近300亿元,带动30余万人就业。
供给质量有效提升,旅游消费活力满满。
“徽”字上下接着山水,左右连着人文,自然风光灵秀如画、历史人文璀璨夺目。如今,安徽正通过强化大黄山龙头带动、创新优质产品供给机制,完善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健全市场监管机制、构建更有效力的文化旅游传播体系,“用市场逻辑、资本力量、平台思维、生态理念优化资源配置、激发要素活力,探索开拓市场新打法,进一步擦亮‘美好安徽迎客天下’的亮丽名片。”安徽省文旅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来源:中安在线
记者:陈欣然
编辑:万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