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里的微历史|王维《西施咏》:以美人身世,说世态炎凉

2023-10-20 07:30:47 - 媒体滚动

转自:上观新闻

美人咏

【唐】王维

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

朝仍越溪女,暮作吴宫妃。

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

邀人傅香粉,不自著罗衣。

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

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

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

这是一首用叙议结合的手法,讲述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因风云际会从农家女子而朝贱暮贵的故事,很多人把它看作一首讽刺当时的官场现状的诗,从全诗来看,作者心态平和,重在写实,未加褒贬而意在言外。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说:“写尽炎凉人眼界,不为题缚,乃尽斯诣”,笔者以为,沈德潜的解读似乎更贴近本诗主旨,这首诗主要是通过西施的故事感叹世情和人生,批评官场的意味并不明显。

诗歌首句以议论开篇,写人间之长情,即艳丽的美色向来为天下人看重,美女西施怎么会久处低微?孔夫子曾经感慨说“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白居易也曾经说过“天生丽质难自弃”,那么西施“朝仍越溪女,暮作吴宫妃”就并不意外,问题在于“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同样是同一个西施,住在乡下时似乎并没有非常特别的地方,然而一旦显贵后很多人惊悟她的美色天下稀有,而且从此之后无论是化妆、穿衣都有专人负责。君王因为宠爱她,即使她偶尔犯错也不以为意。昔日一起浣纱的女伴们,再也不能和她同坐一辆车嬉笑玩乐,从此有了身份之别。由此作者好心告诫那些邻家女子,不要东施效颦。

这首诗浅显易懂,颇具人情世故。这里就不过多解读了,免得画蛇添足。

接下来说说西施的传奇故事。

据史书记载,越王勾践战败后,不得已化身奴仆,来到吴国做了吴王夫差的“小跟班”。几年后,他的恭顺和诚心感动了夫差,加上有伯嚭等奸臣说好话,越王勾践被释放回国。回到越国后,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决心打败吴国。其间,大夫文种为勾践提献上了“灭吴七计”,其中一条就是美人计。

这个身负特殊使命的美人就是西施,具体任务是,以美色迷惑吴王耽于享乐,挥霍国帑,消耗吴国国力。

西施原本是浙江诸暨苎萝村一个农家女子,但花容月貌,有沉鱼之美。

西施被征召入宫后,别居土城,每天由专门的老师从声乐歌舞到一颦一笑进行全方位的训练“包装”。经过三年的魔鬼训练,西施无论从外貌衣着还是精神气质,都与浣纱村女大相径庭。连陪同训练的侍女都出落的清新脱俗,仪态万方。每次西施坐着装饰华丽的香车外出,“所过街衢,香风闻于远近”,其火爆程度比远超现在的超级网红。

古诗词里的微历史|王维《西施咏》:以美人身世,说世态炎凉

看看差不多了,范蠡把培训成果汇报给越王勾践,勾践大喜,下令择吉日良辰进献吴王夫差。

吴王夫差一看西施魂魄俱醉,特地下令让西施居姑苏之台,擅专房之宠,享妃后待遇。

不过越国的这一计谋被伍子胥看得一清二楚,因此极力劝谏夫差说“美女是亡国之物,大王不可接受”,云云,夫差压根一个字都没听进去。

为了取悦西施,夫差又命令公孙雄建了一座“馆娃宫”,雕梁画栋、饰以珠玉,作为休闲娱乐之地。随后几年中,馆娃宫不断扩建,最终成为了一座集水上娱乐、岸上食宿等于一体超5A级的“风景区”。夫差与西施整日流连其间,歌舞不休。

据传说,西施一夕富贵的故事极大鼓舞了后来人,《庄子·天运》篇就讲了一个“东施效颦”的故事,说西施因为有心口疼的毛病,经常捧着心口皱着眉走路。丑女东施看到了觉得姿态很美,于是也学着西施的样子捧着心口皱着眉头在路上走。结果邻里的富人看到了,吓得闭门不出。穷人们看到后,拉着妻儿逃之夭夭。

言归正传,且说在美女西施和奸臣伯嚭的蛊惑下,吴王夫差除了吃喝玩乐,还不断返还先前占领的越国国土,越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最终一举灭亡了吴国,吴王夫差含泪自杀。

只是,与后世传说吴国灭亡后西施与范蠡泛舟而走,夫唱妇随不同,据战国墨家等的只言片语记载,西施的真正结局以祸国之罪沉水而死。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此是之谓也。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武宗义报道,音频主播徐梦欣,插图:山东泰安书画名家娄本立)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