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荆州⑦ | 一件蓝色会服,捂暖“受助”心田
转自:荆州发布
“快看!是‘甘妈妈’来了,他们穿的蓝色衣服一模一样!”9月24日,公安县夹竹园镇三忠桥村自强学堂内,8岁的留守儿童小军拿着自制的望远镜,看到镜头里面的“蓝丝带”志愿者们,顿时欢呼起来。
三忠桥村自强学堂是甘辉芳生前走访的最后一站。那个从凌晨忙到深夜的“周末”,是甘辉芳给牵挂的“甘儿女”们,留在人间最后的“礼物”。2022年11月21日凌晨,因劳累过度,年仅50岁的甘辉芳永远离开了她的亲人和“儿女”们,还有她一直惦记着的空巢困难老人。
中秋前夕,首届“湖北慈善奖”名单揭晓,公安县蓝丝带志愿者协会爱心团队获评荆楚慈善楷模爱心团体。
“甘姐姐,我们又得了新荣誉,如果你看到一定会很开心。在你的帮扶下,果果学会游泳、能做家务了,今天我们又来为学堂里的孩子们上主题课了……”在甘辉芳的感召下,被帮扶人罗琴走出了生活的阴影,穿上了志愿者的蓝色会服。
爱如芬芳,给人向善的力量。从留守儿童的“甘妈妈”、失独老人的“甘姑娘”,到困难对象的“甘姐妹”,从一个人就是一支队伍,到走着走着就有了一大群人,甘辉芳身上的蓝色会服就像一块磁铁,吸引着大批志愿者、无数爱心团体从四面八方奔赴而来。她用生命全部的光和热谱写了一曲奉献者之歌,在荆江两岸久久回荡。
使命——
“看到蓝色会服,就知道甘妈妈来了”
初秋时节,顺着疏港公路一路向东,公安县杨家厂镇长江村的轮廓越来越清晰。村委会广场上,一群穿着蓝色会服的志愿者,正陪伴留守儿童“绘中秋·画团圆”。远远望去,那一条飘动的“蓝丝带”轻盈灵动。
疫情期间,甘辉芳组织“蓝丝带”志愿者协会为后方转送物资。
甘辉芳,生前任公安县急救中心工会主席、公安县蓝丝带志愿者协会会长,也是湖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近年来,她先后组织3000多场次爱心帮扶活动,募集资金和物资共计价值400余万元,受助对象达万余人次。2022年2月,蓝丝带志愿者协会“自强学堂”项目正式启动,建立9个学堂,已开展百余场次“安字号”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惠及542名儿童,志愿服务时间长达3178小时。
每一次蓝丝带志愿者协会“自强学堂”活动走进长江村,孩子们都开心不已。在孩子们心中,看到蓝色会服就知道是“甘妈妈”来了,只要“甘妈妈”来村里,就一定会有快乐的事情等着他们。
“孩子们一见到她就亲切地叫‘甘妈妈来了’,见到她就好像见到了自己的亲人。”公安县杨家厂镇长江村儿童主任陈功贵介绍,周末时,“蓝丝带”在这里开展活动,孩子们看到她都会扑上去欢呼“甘妈妈”来了!“甘妈妈”也会把他们抱在怀里,手把手教他们做手工,带着他们一起跳绳做游戏。
一张张灿烂的笑脸、一句句真挚的言语、一次次温暖的互动,字里行间,传达的是关爱,浸润的是亲情。
“小芳阿姨,你身上的蓝色衣服和我‘甘妈妈’一模一样!”小军扯着侯永芳的衣角说。
孩子眼神里满是纯净、清澈,一如甘辉芳用心守护孩子们的初心。
“蓝色是永恒的象征,甘会长曾说,她做公益的初心,就是想让那些困境人群的心里也有一片湛蓝的天。”现任公安县蓝丝带志愿者协会会长的侯永芳,是最早一批加入“蓝丝带”的志愿者,也是如今协会的领头人。回想会服制定之初,甘辉芳倾注了不少心血,头脑风暴想会标,多次商定会服样式,最终确定“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
虽然甘辉芳走了,但她一手创立的“蓝丝带”仍高高飘扬,成为荆江两岸一道美丽风景,吸引大批志愿者、无数爱心团体奔赴而来,坚定前行。
精神——
“穿上蓝色会服,就要对得起这份责任”
作为“蓝丝带”第一批志愿者,侯永芳对蓝色会服也有着别样的感情。“每次打开衣柜,和煦的阳光照在会服上,每一颗跳动的光子汇聚在衣服四周,就像我们团结在甘会长周围……”
甘辉芳热爱公益事业,源于她求学时的一段经历。
因家境贫寒,甘辉芳常为学费、生活费发愁,一位校领导资助她完成了3年学业,在她心灵深处播下大爱的种子。
2017年1月,甘辉芳汇聚一批爱心人士,注册成立蓝丝带志愿者协会。
甘辉芳帮助困境儿童。
“蓝丝带”帮助多名辍学儿童走出阴影、重进课堂;爱心妈妈们把孤儿接到家里过春节;志愿者们经常到福利院关爱老人,并多次为逝者送行。
5年来,从最初的50名志愿者发展到500余名志愿者,从爱洒公安到情续四川凉州、上海嘉定、云南勐海,甘辉芳带领“蓝丝带”始终用行动传递光和爱。
“跟她做事做公益,我们不谈报酬,就三个字:‘我愿意’。”公安县蓝丝带志愿者协会宣传委员董浩说,大家被甘辉芳的人格魅力感染,愿意跟着她做事。
一句“我愿意”,道出了大家的心声。跟着甘辉芳干公益,“蓝丝带”成员们无怨无悔、矢志不渝,因为甘辉芳曾说过:“穿上蓝色会服,就要对得起这份责任!”
“甘姑娘,上个中秋还是和你一起过的,你送我的这个挎包还很新……”90岁的老人陈力清,反复摩挲着身上的格纹挎包,又念叨起了他的“甘姑娘”。
丧偶丧女后的陈爹爹一直独居在长江边,拾荒为生,没有户籍,生活艰难。这让12岁就失去父亲的甘辉芳感同身受,满是心疼。她搂着陈爹爹的肩膀,贴在老人耳边喊着:“我来照顾您,以后我就是您的亲闺女!”
甘辉芳奔波一个月,帮陈爹爹在城区安了新家,领到户口本,还办好了特困养老保险。怕陈爹爹取水时摔跤,甘辉芳隔几天就送一次桶装水;担心老人晚上睡不着,甘辉芳时不时前来小坐陪着聊天;担心老人吃不好,甘辉芳送来米油,还经常接老人去自己家里吃饭……
“蓝丝带”是一条爱的纽带,蓝色会服就是他们闪亮的标志。甘辉芳说,穿上这身战袍,不仅要关爱弱势群体,更要汇聚爱心力量。
2020年6月,为充实民间救援力量,筑牢应急救援防线,“蓝丝带”响应公安县委、县政府号召,招募50名年轻会员成立应急救援大队,当好党和人民的“守夜人”。2020年7月,玉湖水位达38.03米,超保证水位0.23米。玉湖告急!40名“蓝丝带”应急救援队员组成的突击队到场支援。400方土方、10方黄沙、60方碎石,总袋数近4万袋。鲜艳的党旗在玉湖堤防上飞扬。
“在甘会长心里,蓝色会服不仅是一种标志和使命,更是一种精神和信念。”侯永芳说,每一个穿起蓝色会服的人,都是一种力量的象征。
传承——
“珍惜这身蓝色会服,要永远传承下去”
“有多大的热就发多大的光”,这是甘辉芳生前常说的一句话,也是她在网络平台上的个性签名。
第一次见“甘妈妈”,甘家厂乡和平村的恒恒还在上小学三年级。父亲去世后,母亲出走,恒恒一直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生性腼腆。有一天,学校来了一群穿蓝色会服的人收集微心愿,恒恒拿着小纸片茫然看向左右的同伴,半天不知道写什么。
“我是‘甘妈妈’,你想要什么?写出来我们会帮你实现的。”“我想要双运动鞋,可以吗?”
甘妈妈摸摸恒恒的脑袋说:“当然可以啊,‘甘妈妈’帮你挑一双最漂亮的。”
不久后,恒恒真的收到了一双明黄色鞋面、翠绿鞋带的运动鞋。“甘妈妈”帮他试穿,捏着恒恒的脚指头说:“真合适,稍微大一点点,明年还可以穿。”那一刻,恒恒觉得她的笑容比妈妈还亲。
此后,甘辉芳和恒恒结下了不解之缘。不仅帮扶他读书,更是拿他当亲儿子疼爱,隔三差五来他家里检查作业、陪他看书,给他买新衣服,每逢寒暑假更会将恒恒接到自己家里。
“我时常会坐在门前,望向狭窄的路口,我总感觉那辆白色汽车正缓缓而来,一个身着蓝色会服的人从车上跳下来,冲我喊:‘儿子,过来!’。那抹蓝,蔓延开来,明亮而温暖。”如今的恒恒已经上初三,他的愿望就是希望长大后,自己能穿上这身蓝色会服,以己之力去帮助他人,延续这份伟大又光荣的公益事业。
时光荏苒,甘辉芳最早帮扶的一批孩子已经步入大学课堂。他们的成长,让“蓝丝带”的公益事业走得更远。
“我想要一件蓝色会服,永远珍藏。”大学生小雯说,要像“甘妈妈”一样,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把这种精神传下去。32岁的宝妈胡小梅在网上看到“甘会长”事迹后,通过朋友联系上“蓝丝带”,从性格内向的宝妈,现在变成自强学堂一名新老师。
“甘会长走了快一年,蓝丝带志愿者协会已经安排了40场活动。我们要按照甘会长的遗愿,把每一场活动做好,让她放心。”侯永芳眼神充满坚定。
在公安县蓝丝带志愿者协会的队伍中,每一名会员都是甘辉芳的继承者。他们将穿着那件蓝色会服,继续甘辉芳的使命,用爱和奉献点亮更多的人生。
一封信
蓝色天幕下闪耀的星
亲爱的甘妈妈:
地上一个人,天上一颗星。仰望星空时,蔚蓝的天幕中,那颗冲我闪耀的,应该就是您吧。几年的陪伴,我已经把甘妈妈当成了最亲的人。她的离去,对我,对她曾帮扶过的孩子,是悲痛不已、万分不舍的。
第一次见甘妈妈,是上小学三年级,学校来了一群穿蓝色会服的人收集微心愿。我从小缺少父爱和母爱,一直和爷爷奶奶生活,生性腼腆,我拿着小纸片茫然看向左右的同伴,半天不知道写什么。这时,一个阿姨笑嘻嘻地向我走来,她俯下身子,双手握住我的肩膀,笑容满面地看着我说:“我是甘妈妈,你想要什么?写出来我们会帮你实现的。”我咬着嘴唇说:“我想要双运动鞋,可以吗?”甘妈妈摸摸我的脑袋说:“可以啊,甘妈妈帮你挑一双最漂亮的。”不久后,我真的收到了一双明黄色鞋面、翠绿鞋带的运动鞋,甘妈妈帮我试穿,她捏着我的脚指头说:“真合适,稍微大一点点,明年还可以穿。”她的笑容比妈妈还亲。
一个傍晚,我坐在门口帮奶奶剥豆子,远远地看见一辆白色小汽车驶来,甘妈妈来家访了!她向同行的牟伯伯介绍我们家的情况,牟伯伯看着墙上贴满了我的奖状,沉思片刻,说这孩子我来对接,我来帮扶!甘妈妈很高兴,她拉着我的手说:“你只管好好读书,牟爸爸会供你上大学的。”爷爷奶奶念叨着说:“真是一群好人啊,无亲无故还帮得这么贴心,让我们怎么感谢才好。”此后,甘妈妈和牟爸爸隔三差五就会来了解我的学习情况,牟爸爸帮我检查作业,看出我的作文有些问题,他低声和甘妈妈商量了一番,甘妈妈立马打给认识的语文老师,请他们免费帮我辅导。我一边写作业,一边看着那一抹蓝,蓝得那么透彻、纯净,甚至博大,有他们在我身边,我就可以穿过荆棘迈向远方,再大的困难我都能挺过去。
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我很少进城,甘妈妈说,男子汉是要闯天下的,去她家住几天吧。那个寒假,我和彭旺哥哥是在甘妈妈家度过的,她成天忙,心里装着无数个像我这样的孩子和众多需要帮助的人,她专门去沙市把奶奶接来,让她老人家照顾我们。奶奶给我们做了一大桌子好吃的,恨不得让我们都吃光才高兴。彭旺哥哥教奶奶拍视频,我们陪着奶奶出镜,逗得她老人家哈哈大笑。甘妈妈拖着疲惫的身体进门,大声说:“看来你们在这里过得不错,什么事这么高兴啊?”她看见我们给视频里的奶奶安了一对兔耳朵,几根长胡须,把奶奶打扮成一个老顽童,也忍不住笑了。那些天,是我们最愉快的时光,甘妈妈带我们吃肯德基、看电影、饭后谈心,带我们逛街买新衣服,那些天,我们感受到了母爱的温暖和家庭的幸福。
都说好人命长,原以为甘妈妈能看到我上大学,看到我毕业后和她一样,以己之力去帮助他人,看到我穿着蓝丝带会服延续着这份伟大又光荣的公益事业。她走得那样突然,以至于我至今都无法相信她真的已经离开我们了。
坐在门前,望向狭窄的路口,我总感觉那辆白色汽车正缓缓而来,她从车上跳下来,冲我喊:“儿子,过来。”那抹蓝,漫延开来,像深邃的大海一般,那样明亮而温暖。天幕落下,那颗星星冲我眨眼,那是我亲爱的甘妈妈吧?
袁语恒
记者手记
追逐光成为光散发光
“助人为乐、扶贫济困”的初心品格,“冲在前头、干在一线”的先锋精神,“有求必应、有难必帮”的社会担当……都是甘辉芳留给大家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以付出为乐,以吃苦为甜,以奉献为荣。甘辉芳是一束光,这束光辉映在留守儿童与打工父母“云团聚”的空间里,投射进大凉山乡村小学的校园里,照亮了困难学子的大学课堂。
追逐光,成为光,散发光。“蓝丝带”接续者们将公益的“种子”播撒四方,开花结果;“后来者”们传承这种大爱大善的精神,让公益事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三袁故里”。
榜样是一面旗帜,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力量。从刘德芬到甘辉芳,再到“蓝丝带”,记者有幸参与每一次采访,他们犹如一颗颗闪耀的“星”,释放着初心和力量的“光”,照亮前路、指引方向。
采访过程中接受的精神洗礼,何尝不是最好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