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高企香港楼市成交遇冷 多方呼吁“减辣”

2023-10-20 10:02:00 - 市场资讯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见习记者李冰琪香港报道

持续高息、经济增长放缓等因素影响下,作为香港主要产业之一的房地产业亦持续低迷。10月25日香港特区政府将公布最新的施政报告,颁布10多年的“印花税”政策如何调整,引起外界的关注和热议。

“最近香港楼市成交量和价格下挫,”利嘉阁地产研究部主管陈海潮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加息原因,香港楼市在今年第二季度中后期趋近回落,住宅的成交量也随之出现萎缩。

戴德梁行执行董事及香港研究部主管邓淑贤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据政府土地注册处和戴德梁行研究部的数据显示,2023年第三季度的私人住宅成交量为9174宗,按季度大幅减少25%,同比下跌21%。而首三季度私人住宅成交量则为35000多宗,比2022年同期减少约3%。

价格方面,莱坊7月最新公布《全球楼价指数》显示,今年首季全球56个主要市场的楼价按年平均升3.6%,其中39个市场录得升幅,17个按年回落。当中香港楼价同比下跌10.3%,楼价按年变幅排名全球第54位。

高息、经济不景气等影响楼市

“环球经济不景气及高息环境影响楼价。”香港浸会大学会计、经济及金融学系副教授麦萃才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虽然疫情后隔离措施等取消,但经济表现均不如预期,造成市民买楼入市持观望态度。

同时,他还指,美国自去年3月进入加息周期以来,已经累计加幅超过500个基点,联邦利率上调到最新的5.25%至5.50%,在联系汇率制度下(联系汇率制度自1983年10月17日在香港实施,使港元汇率稳定在7.75至7.85港元兑1美元的区间内。),香港银行同业拆息利率等也直线上升,这严重影响了市民购置物业的借贷成本。

资料显示,以贷款额100万元(港元,下同)计算,低息时期实际利率低至1.44厘(H+1.3%,H指香港银行同业拆息HIBOR),目前由于拆息高升,已改以封顶息为实际利率,而P(最优惠利率按揭)已升至5.875厘,汇丰近期调整至P-1.75%,实际利率高达4.125厘,每月利息累计增幅近3厘。

土地市场与楼市息息相关,由于楼市走弱,开发商买地步伐随之放缓。据10月香港特区政府卖地记者会上公布的数据显示,第三季度,香港特区政府预计私人住宅供应量有3200个单位,其中仅一幅位于大屿山的住宅地招标,提供约110个单位,较7月至9月的1740个单位大跌93.7%,或成为2011年政府主动按季推地以来的新低。

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近日表示,今次财政年度首两个季度只售出两幅官地,连补地价项目,估计暂只有约156亿元卖地收入,未及今年度目标的850亿元。

“有可能因为‘减辣’刺激投资者入市买楼,需求上升后,供给方的发展商或考虑买地,”香港中文大学刘佐德全球经济及金融研究所常务所长庄太量解释,今年将至年底,政府卖地收入距离目标还差694亿元,距离目标还有很远的距离。事实上,今年度的卖地目标较往年已经大幅减少,如2021至2022年度卖地收入目标为976亿元。

“辣招”是否过时众说纷纭

香港特区政府早前为抑制楼市过热,于2010年首度推出“辣招”,但由于出招后楼价续升,所以政府再出招遏市。辣招税包括:从价印花税(AdValoremStampDuty,AVD)、买家印花税(BuyerStampDuty,BSD)及额外印花税(SpecialStampDuty,SSD)。

具体分为三类,包括:从价印花税,前身为双倍印花税(DoubleStampDuty,DSD),于2016年把“辣”度提高,目前买家购买第二个或以上住宅物业须缴付15%从价印花税,较基本印花税上限(4.25%)高出超过2.5倍;买家印花税,针对外地(非香港永久居民)买家及公司名义买家的在购买住宅物业时,除了15%从价印花税,还须另外缴付15%买家印花税,即总税率达30%;购买一个1000万元物业要交税300万元;额外印花税,业主若在购买住宅物业后半年内卖出,须缴付20%额外印花税;假若持有期为半年至一年、一年至三年,额外印花税税率分别为15%和10%。该政策目的是希望杜绝“短炒”行为,业主只要持有物业满三年,便不受额外印花税影响。

据香港差饷物业估价署(差估署)数据显示,楼价指数由2010年11月(辣招首度推出后)的163.7点,持续上升至2021年9月份的历史高位398.1点,期间升幅高达约1.43倍。而近两年香港房地产持续向下,截至8月已下跌至339.2点,楼价较高位累计下跌15%。

麦萃才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今年香港楼价调整约10%,虽然单看过往几年范围内调整是较大,但若与亚洲金融风暴、非典等时期相比,就属于正常调整时期。但他也提到,虽然楼价的变化不大,但楼市成交量却出现了大幅降低。

“‘辣招’还未推出前,二手房的交易量每年可超10万宗,而现在则回落至仅有3-4万宗。”陈海潮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说,今年二手房交易量预计将低于3万宗,或创下1996年有历史记录以来的新低。

据香港土地注册处数据,9月整体物业注册量下滑至3893宗,按月跌16.5%,创下去年底以来9个月新低。住宅注册量萎缩至2862宗,其中二手物业仅2088宗,较8月(2766宗)跌24.5%,创下自2018年以来5年新低。

针对香港楼市疲软的现状,市场上“减辣”的呼声越来越高,香港特区政府早前也释放信号。陈茂波9月曾指出,目前香港楼市与当年推出“辣招”时比较情况有所不同,特区政府会密切注意情况。

市场对于“减辣”也是有所期待的。美联物业于10月中旬曾通过网络进行施政报告前夕的香港本地市民租买意向调查,共收回359份有效问卷,被访者有约51%为业主。

调查显示,施政报告公布前,在所有正在租楼住的人士中,有意于未来6个月“由租转买”的有13.7%,若施政报告发布“减辣”措施实现,有意“由租转买”的比例升至27.9%。

对于具体“减辣”的措施,调查指,最影响被访者租买决定的是撤销或减免从价印花税占29.2%,其次是撤销或减免额外印花税占17.8%。由于被访者多为香港永久居民,撤销或减免买家印花税对市民租买决定的影响最小占14.5%。

邓淑贤表示,特区政府此前设立楼市“辣招”,是为了防止炒楼的现象发生,保护本地刚需市民的需求,稳定楼市。经历了三年的疫情,虽然经济状况目前已有所改善,但经济复苏的步伐远不如市场预期。楼价和海外买家的数量都有所回落,全年楼价回落了15%左右,而根据特区政府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交易情况,海外买家的交易宗数仅占整体的约0.8%,远低于2022年平均每个月的4.5%,可以看出目前“减辣”的必要性。

而在麦萃才看来,每个政策设立都有其目的。额外印花税主要是防止“炒楼”的行为,导致楼价上升,从而影响刚需的业主买不到楼。对于此项印花税环顾全球主要的城市都有设立,仍然有存在的必要。

倡“减辣”买家印花税留人才

为吸引人才,多方都认为应该调整“辣招”中的买家印花税。按照现行的方法,以一个楼价1000万元的住宅物业为例,非本地永久居民需要缴付楼价合计30%的印花税,共涉及300万元的税款。

但是若为首次置业的香港永久居民,购买同价格的住宅物业,只需支付楼价3.75%的新从价印花税,即37.5万元。而当非永久居民转为永久居民后,只需承担与永居一样的3.75%印花税,之前多缴的钱,扣除37.5万元后剩下的税额可申请退回,即退回262.5万元税款。

陈海潮和邓淑贤都建议,可进一步优化,如外来的合资格专才,现在如果在港置业的话,买家印花税建议用“先免后征”方式,买楼不用即时缴交15%买家印花税,如在7年期间离开香港,则再征收税款的差额。

他们认为这样可以吸引专才来港置业,不但可以留住人才,更可以促进香港楼市的良性发展。

陈海潮认为,从价印花税都应该减免,目前香港的租赁和买卖市场完全背道而驰,租楼市场供远小于求,租金不断攀升,而楼价不断下跌。如果能减免从价印花税,就可以增强投资者入市买楼的意愿,缓解租盘缺乏的现状,从而有利于租楼市场平稳发展。

差估署数据显示,香港今年8月私人住宅租金指数升至185.4,创2020年1月以来最高,环比升幅扩大至1.4%,升幅高于7月的1%,连升7个月累计升幅约6.8%。

8月租金同比升幅亦扩大至3.3%,今年首8个月租金累计升幅扩大至5.6%。期内,中小型及大型单位租金分别累计升约5.7%及约5.3%。

“减辣的幅度可以加大,三个印花税最好可以大刀阔斧地撤销,希望市场有明显的回暖。”陈海潮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如果单单只是小修小补的话,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楼市可能起色不大。

他预计若“减辣”措施推出,主要刺激楼市交易量回暖,料短期交易量将上升约两成。但目前受高息环境影响,未来几个月亦有可能继续加息,楼价方面,预计只能止住跌势。

邓淑贤指,市场普遍认为加息仍未见顶,即使特区政府后续提出减辣措施,将会有部分潜在买家入市,但楼价仍会持续波动一段时间。预计全年成交跌幅与楼价跌势相同,同比持平至下跌5%。

庄太量则认为,设立与取消“辣招”都需要原因,特区政府政策均有各自的目标,若减辣并不代表释放任何信号,而是为了房地产良性发展,稳定楼市。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