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扈万泰:为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贡献力量

2023-01-20 09:43:14 - 自然资源部

转自:自然资源部

编者按

自然资源部党组日前印发通知要求,坚持多措并举,认真抓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传贯彻工作。部系统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要在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上下功夫,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履行自然资源“两统一”核心职能的工作举措和实际成效,坚定不移把党的二十大提出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根据部党组部署,《中国自然资源报》即日起开设《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大家谈》栏目,邀请自然资源部各司局、部属各单位、各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谈学习体会,并结合自然资源管理重点问题谈工作思路。

为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贡献力量

扈万泰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这为规划和自然资源领域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扣重庆市委六届二次全会明确的现代化新重庆奋斗目标,认真履行“两统一”核心职责,坚持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充分发挥国土空间规划引领作用,优化完善自然资源要素保障体系,为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贡献力量。

一是全面构建高质量发展国土空间新格局。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重庆市委六届二次全会确立了“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这一主线,锚定了重庆发展的方位。我们要在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上取得新成效,在国家高质量发展版图中进一步找准新重庆的功能定位,发挥“多规合一”国土空间规划引领作用,全力构建“三级三类四体系一平台”国土空间体系。坚持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引领,紧扣“两中心两地”战略定位,加快推动成渝双城经济圈国土空间规划获批落地,全力塑造成渝相向融合发展的国土空间发展格局。有力有效促进“一区两群”协调发展,全面增强中心城区发展能级和综合竞争力,持续做大做强主城都市区,做优做特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和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实现“一区”和“两群”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加快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深化城市设计,加强整体规划,完善长嘉汇片区城市空间布局功能配套,提升城市空间品质,加快建设国际化、绿色化、智能化、人文化现代大都市;全力助推乡村振兴,完善实用性村庄规划,优化乡村生态生产生活布局,助力乡村产业发展、农民增收。

二是全面开创耕地保护严保严管新局面。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重庆市25度以上坡耕地占比20%,导致全面落实占补平衡补充耕地、耕地“进出平衡”任务压力较大。我们要始终牢记“国之大者”,牢牢守住2665万亩耕地红线,足额带位置分解下达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全面落实市、区(县)、乡(镇)三级耕地保护建设工作专班职责,实行严格考核、重大问题一票否决、终身追责。推进建立立法保护耕地机制,结合《重庆市土地管理实施条例》起草工作,修订完善耕地保护条款。改进占补平衡管理机制,探索通过整治符合规定的低效园林地、闲置建设用地等方式补充耕地;建立“乡镇政府落实、区县政府审批、主管部门监督负责、规划和自然资源部门规划管控和确认调查数据”的耕地“进出平衡”工作机制。严格开展耕地保护督察,分类整改各类督察发现的问题。深入推进“渝耕保”场景应用,加快实施“人防+技防”举措,强化耕地动态监测监管,确保问题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三是全面完善高质量发展资源要素保障新机制。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重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的特殊市情,导致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任务较重。我们要紧扣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落实全面节约战略,突出内涵提升式发展,树立“精明增长”“紧凑城市”理念,强化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管理,推进城乡建设用地从“增量扩张”向“存量盘活”转变。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要素跟着项目走,围绕“十四五”规划、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一区两群”协调发展重点项目,积极争取土地计划指标,承接好建设用地审批权限下放,优化完善高效用地审批机制,全过程、全流程做好重大项目用地保障服务。强化高质量发展用地供给,加强新型城镇化、新型基础设施、交通水利等用地保障,支持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产业用地供应方式,支持产业用地类型合理转换,探索增加混合产业用地供给,全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稳妥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聚焦8种战略性矿产、7种地方特色矿产,扎实推进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有效提升能源资源保障能力。

四是全面深入彰显山水人文城市独特新魅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重庆具有好山好水的自然基础,生态资源丰富,生态地位重要。我们要在全面推进现代化新重庆建设中作出新贡献,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先行区。切实强化“上游意识”,勇担“上游责任”,围绕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深化完善“三带四屏多廊多点”生态安全格局,构筑“一核四片”生态系统修复格局。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快实施以三峡库区为重点的生态系统保护修复重大工程,科学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和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大力开展历史遗留废弃矿山修复治理。强化山水城市风貌管控,提升城市建筑艺术品质,加强城市色彩、建筑形态、立面风貌塑造,推进文化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保护修缮历史建筑及历史环境,打造一批人文地标人文街区,着力增强城市文化辨识度,最大限度保留文化记忆和城市肌理,全面提升山水人文城市颜值。

五是全面推动创造高品质的新生活。党的二十大报告就“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作了专章部署。重庆城市安全韧性还不够,城市功能布局还需优化,汛期地质灾害防治任务重、压力大,与高品质生活还有一定差距。我们要让重庆人民对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有实实在在的新感受,就要全面增强城市安全韧性,把安全放在城市发展的突出位置,贯穿于“三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实施全过程,完善防灾减灾和应急救援保障网络布局,补齐应对自然灾害、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等弱项短板,夯实城市安全韧性根基。完善城市功能布局,突出产城融合和职住平衡,优化城市内部功能用地空间布局;围绕完善交通、市政、教育、医疗卫生等功能,统筹规划“城车协同”的城市基础设施体系,优化完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聚焦自然资源保值增值,稳步推进构建统一的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和确权登记制度,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探索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的有效模式。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持续夯实“四重”网格化防灾体系,严格落实“点、线、面”防控机制,强化灾险情预警和处置,大力实施搬迁避让和综合治理,扎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

六是全面加快提升数字化治理新效能。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主动构建新发展格局,蹄疾步稳推进改革。重庆正在建设数字政府,构建数字社会,健全数据管理体制机制,推动数字化改革向各领域各方面延伸。我们要着力推进规划和自然资源领域数字化改革引领的系统性变革,加快国土空间治理和自然资源保护利用数字化重塑,推进现代化新重庆治理能力迭代升级。构建“一码串联”的数字化全域全要素全生命周期国土空间治理体系,优化再造行政审批流程,全面提升行政审批服务效能,深入推进“全渝通办”“川渝通办”工作,实现行政审批事项100%网上办理、审批结果100%共享,推进行政审批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加强数字化能力建设,用好模块化思维和大成集智的工作方法,依托国土空间信息平台,夯实规划和自然资源“底图、底数、底线”,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内外联通的数字化治理架构,塑造高效协同、工作闭环的数字化管理新格局。强化数据资源共享共建,推进政务数据资源接入共享系统、集中存储和公共数据开放,形成国土空间规划部署、资源要素配置等应用场景。全面释放数字化创新驱动效能,通过国土空间规划监测预警评估、测绘地理信息平台等大数据平台,全面支撑智慧城市建设。

(作者为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

新媒体编辑:闫倩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