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才能理论与企业家精神,为创业者带来了哪些启示?(上)

2023-01-20 22:42:58 - 第一财经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的报告中提出,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这说明:重视企业家才能的发挥和企业家精神的弘扬,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本文进一步从人的行为中发展出的企业家才能理论出发,着重分析企业家决策时具备的各种知识及其特征。以及他们对于新知识的挖掘、组合和创新能力。希望能为创业者带来有益启示与借鉴。

米塞斯从人的行为中提炼出企业家精神,进而发展了一套企业家才能理论:能够充分利用市场中的分散知识的能力就是企业家才能。企业家才能(entrepreneurship)也是奥派理论的核心概念,他用“企业家”一词指任何能够发现和把握机会“以调整当前行为而实现未来目标的人”。

在现实中,人的各种行动是为了达成某种目的,其实现目的的愿望就是行动的动机。因此,行动就是改变现状,而之所以要改变现状就是由于对现状不满,其中必然有对于某种价值的追求。经济学关注人的行动,不仅要关注人究竟采取了怎样的行动,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关注他们为什么采取这样的行动。只有这样,我们对于整个经济现象才能有更为深刻的理解。

一些经济学家在分析问题时,习惯于把集体作为一个独立的分析单位,并把它们想象为没有自身利益诉求的。而一旦我们摒弃了这种集体主义的分析角度,用方法论的个人主义来重新审视这些问题,一切困惑就迎刃而解。

人的行动是有目的的,但行动与结果之间的关系受许多非行动者控制的因素影响,其中许多因素是我们不了解的,其关系的复杂性是我们没有办法完全理解。这就是世界的不确定性。

世界的不确定性创造了我们对企业家精神的需求。企业家就是那些最善于对未来做出判断并愿意为此冒险的人。但在一个不确定的世界里,如何判断未来,如何收集和加工信息,就成为人们做决策的首要任务。

正是由于那些最善于判断未来并愿意承担风险的企业家发现了没有满足的市场,创造了各种各样的新产品和新技术,过去两百多年的经济进步才成为可能。

奥派经济理论的第一个理论前提是知识。奥派经济理论的知识观并不否认客观的科学知识的存在。经济分析所面临的知识问题,不仅仅是指生产、交换中的各种科学知识,而且还包括某种特定时间、特定环境下人们所具有的关于经济生活的任何知识,植根于主观主义传统的知识观,从Menger、Böhm-Bawerk、Weiser等人的论述中都可以找到理论渊源。Menger在现代经济学的发展中作出的一个重要贡献就是指明了主观主义的分析路径,这种方法论认为对社会经济现象的分析,应侧重在对人类行为背后的心理动机的分析,因而正确方法必然是主观的,而且经济学的分析应从原子式的个人出发。依据该方法论得出知识的分散性论断。

Hayek把知识简单分为两类:科学知识(scientificknowledge)和实践知识(practicalknowledge)。我们可以简单地称之为“硬知识”和“软知识”。硬知识是指能用诸如语言、文字、数字、图表、公式等方式表达和传播的知识。此种知识是客观的,人人都能得到,也可以集中使用,比如牛顿力学、爱因斯坦相对论,都是硬知识。软知识是指没有办法用语言、文字、数字、图表、公式等方式表达和传播的知识,比如诀窍、直觉,它是主观的、个人化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Hayek指出,软知识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私人性、经验性、默会性、主观性等。其中每一个特征都是重要的,动态竞争过程理论正是出自奥派经济理论对知识的这些特征的强调。不理解软知识的重要性,就不可能理解企业家精神。

首先,知识是具有私人性。Hayek等经济学家认为人们具有的知识,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即任何一种知识都是个人对经济现象的认识与感知,知识的这种私人性,在某种意义上说,是无可避免的。

其次,经济主体所寻求的知识是经验的。在其他人不理解的情况下,经验知识构成了可带来利润的信息。几乎任何利润机会都具备这样的性质,而不完全信息的价值部分地依赖于信息的处理者。

第三,奥派经济理论认为,多数经济知识的非演绎或非科学性质与其私人性有关,而这些性质又与大多数重要的经济知识的默会(tacit)性质有关。在所有人类行为的领域,人们都使用许多他们并不完全明了其含义或者不能精确地概括其性质的知识来与他人交流,他们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在许多情况下,默会知识以一种技能、风俗或行为规则的形式出现。许多市场参与者可能并不能够发现企业家成功的真正原因,其利润因此就可能会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由于许多知识具有默会性质,不能够被相互交流,因而即使在均衡状态下,也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清楚任何一件事情。

第四,奥派经济理论认为知识是具有主观性质。Hayek在两种维度上区分了知识。首先是特定时问和地点的知识,这是个人通过其社会生活和生产生活所积累的社会和市场经验:其次是个人在市场过程中获得的全部信息。这两种知识需要深入分析。按照Hayek的观点,第一种知识属于技术知识,包括一个人在教育过程中获得的全部信息,因而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可转让的知识,可以从一个人传递到另一个人。更为重要的是第二种知识,这是一种默会知识,这种知识包括个人必须学会遵守的规则以及社会或市场实践,尽管个人可以感知这些知识,但很难清楚地表达出来。这类知识具有完全的主观性。不同的人对它的理解与认识是不同的,而且经济主体通过自己的行为自然而然地就会感知到这些知识。这样主观知识的不可传递性就是极为明显的。

奥派所指的知识传播体系包括两个方面,其一为价格体系,其二为社会的制度规则等。价格体系传播的知识诱导经济主体的行为,使其不断发生变化,推进市场过程的运行与经济的发育:而规则制度所传播的知识使社会保持稳定与连贯,使文明得以延续与传承,并且约束经济主体的行为,使这种行为以可相互理解的方式来进行。

分散的竞争过程究竟是如何创造新信息的?最为明显的方法就是通过价格体系。在论及价格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时,Hayek指出,“价格是一种交流信息的机制”。同Hayek理论中所有的社会制度一样,价格体系并不是由个人或集体的意愿所设计的,而是长期的、自然选择过程的结果。按照Hayek的观点,价格体系有两个基本特点可以解释为什么社会将其作为最有效的知识传播体系。首先是它传递的信息可以被所有市场参与者自由地利用,其次是价格传递个人市场活动所需的全部信息。

Hayek指出,作为知识传播体系的价格体系所具有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其运转所需要的知识相当经济,也就是说,人们只需要掌握很少的信息就可以采取正确的行动。

然而,价格机制不是市场社会中唯一的知识传播体系。在价格体系的信息传递功能与这些规则及制度的这类功能间有巨大的差别。前者所传递的信息具有动态的性质,它会促使市场参与者修正他们的计划;而后者传递的知识是稳定的,它肯定了个人在其中行为的社会框架所具有的稳定性。在《自由秩序原理》中,Hayek(1991)指出,“当我们言及知识传承与知识传播时,我们乃意指文明的两个进程:一是文明累积的知识在时间上的传承,二是同时代人之间就其行动所赖以为基础的信息所进行的传播。但是这二者不能截然两分,因为同时代人之间用以传播知识的工具,乃是人们在追求其目的时常常使用的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众所周知,管理者是实现目标,企业家是创造目标。企业家和管理者之间有什么差别?

简単来说,他们制定决策基于的知识不太一样。企业家决策不仅取决于数据、硬知识,更依赖于软知识,即个人对市场前景、技术前景和资源可获得性的想象力、感知与判断力不是计算出来的,企业家决策类似于科学家的发现。企业家精神是超越数据的。

尽管硬知识和数据对企业家非常有用,但企业家必须看到这些知识和数据背后的、一般人看不到的东西,而且不同企业家看到的东西可能完全不同。社会的进步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企业家创新带来的,这种创新不是数据能提供的。就创新而言,数据能提供的帮助是非常有限的。

以计算机行业为例。自1946年第一台商用计算机诞生以来,计算机经历了大型计算机、微型计算机、个人台式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再到智能手机的多次颠覆式创新,但每一次的颠覆者都不源自原来的计算机厂家。这不是因为早前的主导企业占有的数据没有后来者多,也不是因为他们不关注客户需要,而是因为他们判断失误!这样的判断失误与数据的多少无关。

熊彼特说,创新就是一种新的组合,一种产品或技术从无到有一定是组合而来的。我们来回顾一下前几年共享单车的案例,共享单车大火的时候,几乎很多的知名资本都进入了共享单车行业,可谓一时间资本云集,这把共享单车和共享概念炒上了天。乍一看,共享单车好像既属于互联网业态,又有传统的单车租赁性质。所以在中小城市投放车辆,既利用共享单车的互联网性质快速圈用户,又可以靠地域壁垒独守一片领土。业界少见哪个创业项目会像共享单车一样,短时间内聚拢大量资本、稀缺资源,同样短时间内遭遇破产与毁灭,出局与革新。

“大家都被某种力量推着往前走,很难说是创业者、投资机构、还是某种求胜心的过错。”一位共享单车领域从业者对记者感慨。

经济学和管理学中讲的决策,是科学决策,不是企业家决策。科学决策是基于数据和计算。给定数据,最优选择是唯一的。企业家决策是基于直觉、想象力和判断。同样的数据,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象力和判断,选择会很不同。

奥派理论对企业家精神进行了新的界定,并且提出了新的研究范式,让我们在创新创业企业家才能理论方面有了新的视角,奥派理论强调企业家具备对于新知识的挖掘、组合和创新能力,这为弘扬企业家精神,以期能够更好地促使更多企业家的涌现,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资本市场快速发展。提升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赖一飞为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