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生成式AI三分天下:微软借力OpenAI,AWS傍身Anthropic,谷歌自食其力
文|硅兔赛跑CoraXu
编辑|蔓蔓周
北美市场请回答,2024生成式AI三分天下,谁能站到最后?
生成式AI浪潮里,谁是最大赢家?
领头羊企业OpenAI刚获得66亿美元融资,估值达到1570亿美元,成为究极独角兽。紧跟其后,xAI、Perplexity、Anthropic等明星创企也开始新一轮的大额融资,xAI的估值更是冲向了450亿美元。三年过去,生成式AI热潮经久不衰,依然是当下最热门投资方向。
但热潮之下,究竟是谁为生成式AI买单?海外千模大战中,又是哪家AI模型独占鳌头?深入产业,AI大模型最强“中间商”又是谁?这些问题终于在今天有了一个初步答案。
TheInformation梳理了50家企业如何使用生成式AI技术,底层AI模型供应商(Model)、AI模型应用平台(Vendor)以及对生成式AI的年投入资金(YearlySpend)等情况。
简单来说,目前,现阶段企业采购生成式AI技术的方式可简单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直接从厂商处采购AI大模型的相关产品;另一类则是选择调用AI大模型。
后者企业既可以选择从OpenAI、谷歌、微软等模型开发商处直接调用AI大模型,也可以选择从微软Azure平台、谷歌云平台处调用AI大模型。
多样产品组合下,部分公司选择仅采购某一家模型,而有些大公司如Uber、AT&T等不但购买了模型公司的企业级产品,同时还在云平台调用多种企业模型以服务其多样的产品。
从这50家企业小规模样本调查中,我们或许能够一窥生成式AI浪潮之中,谁在乘风破浪,谁在裸泳。
01Tiktok年投入超6000万美元,生成式AI市场最大买家
据TheInformation调查,至少有20家大企业直接采购了AI大模型的企业级产品服务。
企业级产品服务方面,安永会计师事务所(EY)花费最高,该公司在生成式AI技术领域的年经常性支出达4800万美元,主要用于购买Microsoft365Copilot产品。
据此前报道,EY打造了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的大语言模型EY.aiEYQ,并在AI领域投资14亿美元,将AI能力嵌入公司所有产品技术体系,例如数据管理产品EYFabric等,以帮助客户及其员工加速采用AI技术。
咨询公司普华永道其次,该公司在ChatGPTEnterprise产品上年经常性支出超过2400万美元。普华永道去年曾表示,将在三年内投资10亿美元的生成式AI用于美国业务。
美国软件公司ServiceNow、资产管理公司BlackRock每年在Microsoft365Copilot的花费大约在500万美元上下,投资证劵公司高盛集团则每年为MicrosoftGitHubCopilot花费超过200万美元左右。
具体到生成式AI企业级产品方向,可以看到,多数企业都采用OpenAI的ChatGPTEnterprise产品或者是微软旗下MicrosoftGitHubCopilot、Microsoft365Copilot产品,微软和OpenAI的产品在市场上占据了相当大的份额,两者之间几乎平分秋色。
当然,也有部分企业将GoogleGeminiforWorkspace企业级产品、AI公司Moveworks企业级产品,作为选项之一。
除此之外,在本次调查中,还有11家企业因调用模型服务为生成式AI技术付费,年支出费用约超过百万美元。
其中,Tiktok年支出费用最高,超过6000万美元。移动运营商T-Mobile则计划未来三年内向OpenAI支付约1亿美元,因此年支出费用大约在3400万美元左右。
此外,G42、Walmart、Intuit年支出费用超过2400万美元,另有6家企业年支出费用超过100万美元。
相较于往年来说,企业对生成式AI技术资金投入占比正在逐渐提高。美国云计算提供商C1首席信息官ViralTripathi提到,公司预计将IT预算的5%~8%放在生成式AI应用,每年将花费超过2400万美元,来支持基于OpenAI模型开发的企业管理软件以及自家的AI聊天机器人产品。同时,他计划缩减企业应用程序的开支。
不只是C1,已经有数十家企业将AI技术指出列为公司预算的核心部分,同时企业也正通过缩减其他开支为AI腾出预算空间。其中云服务和企业应用程序业务增长颇受波及,不少企业尝试用生成式AI产品代替部分企业应用。
可以看出,经过三年技术沉淀,AI大模型底层建设基本完善,生成式AI产业即将进入成熟期。AI技术从初步探索和应用阶段,开始和企业应用与服务深度融合,企业也愿意为技术升级提供更多资金支持。
02OpenAI和Gemini、Anthropic,成企业模型第一梯队?
调查中,有些企业想要的不仅仅是一个固定的产品服务,他们更需要AI大模型能力帮助其打造自己产品。因此,他们会直接采购AI大模型的服务,如API接口等。
现有50家企业中,OpenAI和Gemini、Anthropic处于企业较为认可的企业模型第一梯队,共有38家大公司采用了OpenAI模型,17家企业采用了Gemini模型,11家采用了Anthropic的模型。
不少大公司多方尝试后,选择OpenAI、Gemini或Anthropic旗下的某一款模型,以满足他们在生成式AI技术方面的多样化需求。这也表现出,三家企业的模型在提供解决方案,以及模型性能、可靠性和创新性方面的优势。
另一方面,多数企业采用了OpenAI、Anthropic、Meta旗下的通用模型作为其底层模型技术,部分企业也会将Salesforce、IBM等垂直模型作为模型可选项之一。
在50家企业中,仅5家企业选择了Meta开源模型Llama作为其模型的可选项之一,可见相较于开源模型,更多企业更乐于采用闭源模型打造产品,或为企业产品服务。
虽然此次样本较小,但通过TheInformation的调查,我们也能从一定程度看到企业在开源模型与闭源模型、垂直模型与通用模型,以及模型优势等方面权衡倾向和偏好。
03强强结合,微软成大模型最佳中间商
除了直接从AI模型开发商处购买企业服务产品以外,多数企业还会选择从模型研发厂商处或者云平台处调用相关模型的API接口。
在采购OpenAI模型的38家企业中,14家选择直接从OpenAI处采购相关模型使用权,有29家选择从微软Azure平台使用OpenAI,占比达到76.3%。
Expedia、MorganStanley、Stripe、Perplexity和Wix5家企业从OpenAI处购买了其API接口服务后,仍选择从微软Azure平台购买服务。可以从一定程度看出,微软Azure平台在AI模型应用和服务方面颇受企业信任。
50家企业中,选择从微软接入OpenAI模型的企业数量,比直接与OpenAI合作购买模型的企业多出近一倍。微软Azure平台的销售经验颇强,也有一些企业如Perplexity和Salesforce,还通过AWS平台获取一定程度的OpenAI能力。
企业既选择大厂云平台又选择企业模型或者企业产品的原因是,一方面,企业可以同时在云平台上选择多款模型,企业可以通过比较不同平台定价模型(如按需付费、预付费套餐)来评估经济性,同时节省下模型开发、维护、升级等隐性成本;
另一方面,企业也希望借助大公司AI云平台服务能力,构建智能客服系统,需要维持产品稳定性,故而更考虑平台处理危机,恢复故障的能力。从这方面来看,微软的优势较为明显。
但同时,从这张表格中,我们也看出了微软Azure对OpenAI模型的依赖性较强,多数企业选择Azure平台都是为其OpenAI的模型买单。
另一方面,不少企业也选择通过谷歌云平台接入其Gimini模型,大多数企业选择接入Anthropic模型,选择的是AWS云平台。
如此一看,三大云巨头和三大AI模型研发商早已强强结合,OpenAI与微软、AWS与Anthropic、谷歌自家云平台以及Gemini模型,从而形成三足鼎立态势。
在选择云平台调用模型服务时,超过一半企业会从模型能力与云平台服务能力多方权衡,最终选择某一家企业作为最终的直接交易对象。
微软Azure平台、谷歌云平台和AWS云平台成为目前大多数企业最直接将AI大模型或者生成式AI技术应用到企业产品或服务的中转站。而这一中转,也让微软、谷歌以及亚马逊赚得盆满钵满。
微软最新财报显示,微软智能云部门的营收为241亿美元,同比增长20%。其中Azure和其他云服务收入增长33%,高于此前预期的28%-29%,这里面Azure增长中约有12%来自AI服务。微软执行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AmyHood表示:“我们还看到Azure的1亿美元以上合同数量有所增加。”
谷歌CEOSundarPichai在最新财报会议上提及:“云计算领域,我们AI解决方案推动了现有客户产品使用率提升,吸引新客户并赢得了更多大单。”
亚马逊CEOAndyJassy也在透露,澳新银行集团、Booking、CapitalOne、FastRetailing、巴西伊塔乌联合银行、澳大利亚国民银行、索尼、T-Mobile以及丰田等全球知名企业,都在近期与AWS达成了合作。
结语:生成式AI排位战初显,云巨头和AI创企成主力军
我们看到此次生成式AI热潮中,头部AI大模型企业的收入主要有三方面:出售AI大模型企业级产品、出售自家AI大模型服务以及和云平台合作出售相关AI模型能力。在这一赛道内,OpenAI、Anthropic、谷歌的模型能力表现突出,颇受企业认可。
其次,像是微软、谷歌、亚马逊等云巨头们早早瞄好了实力强劲的模型企业,选择成为其强有力的合作伙伴,依靠出售企业服务闷声赚大钱。
而买方们则一方面加大对生成式AI投资,另一方面缩减在企业应用、云服务等其他方向投入,从而也会影响到云巨头们其他业务线增长。
生成式AI技术仍在向前发展,如今三足鼎力的格局又将迎来哪些新变化?我们将继续关注。
以下是TheInformation梳理了50家企业生成式AI技术的底层模型开发商、供应商以及投入金额总表:
TheGenerativeAISpendingof50Companies,FromCoketoWalmart(The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