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品铺子和百雀羚的争议,监管部门为何不能一锤定音?
良品铺子的配料表有没有造假?
打假博主拿着海关检验部门的报告说造假了,武汉市东西湖区市监局的通报说没问题。
百雀羚的化妆品有没有添加违禁成分?
上海市药监局11月14日出具的《举报答复书》表示,百雀羚产品涉嫌添加禁用原料基本属实,决定立案调查。11月20日晚,上海市药监局又通过媒体发布消息,称未发现百雀羚相关产品存在违规行为。
然而,武汉市监部门发布通告之后,打假博主选择继续硬刚,广大消费者的质疑与担忧也未能平息。
上海市药监局时隔几天截然相反的表态,也让关心化妆品质量安全的消费者一头雾水。
之所以监管部门的通报没能达到一锤定音的效果,其实原因也很简单。很多博主为了账号安全选择藏着掖着,那不是我的风格,我来直说:
因为经过这些年无数真实案例的洗礼,人们对食品药品和市场监管部门的公正性没有那么强的信心,人们对监管部门会不会保护甚至包庇本地纳税大户企业存在一点点怀疑。
举三个人尽皆知的例子:
凡是去上海市长宁区市监局举报投诉过拼多多平台产品质量问题的,一定都深有体会。
凡是在三只羊公司被处罚之前的几年里,向合肥的市监部门举报过三只羊带货产品质量问题的,一定能感同身受。
凡是还记得化工油罐运输食用油案件最终全国彻查只找到被记者曝光那两辆车违规的,一定能明白我在说什么。
最离谱的真实案例是,我曾于2020年向上海市长宁区市监局举报过在拼多多购买的多款插座不符合国家强制标准,平台未对相关厂家和产品的证照尽到查验义务。几天后,我竟然接到了自称涉事厂家负责人的威胁电话……(栋梁注:期间我从未联系过平台及商家)
某些监管部门的第一要务,到底是保护全国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还是保护本地纳税大户的经营利益?
对这个问题,每个人心里都会有自己的判断。
不得不说,这是一种非常悲哀的现状。在自媒体博主的举报和市场监管部门的官方通告互相冲突的时候,人们居然会犹豫到底应该相信哪一边。
良品铺子和百雀羚的事情,我有个大概的判断,两家的涉事产品在某个时间节点之前应该的确存在违规问题,监管部门的抽检可以选择从举报人处拿违规的样品,也可以选择去厂家那里拿已经改正的样品。
合规还是违规,就在一念之间。优先保护消费者权益还是保护本地纳税大户,从结果可见一斑。
一点基本常识:
监管部门要怎么选择站位,我们普通人的确没什么办法。但是要不要从某个平台买东西,要不要买某个品牌的产品,我们还是有点决定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