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到府河安公堤

2024-02-20 02:08:58 - 成都日报

转自:成都日报锦观

春到府河安公堤

春到府河安公堤

□郑光福

府河段的安公社区是天府新区所辖众多社区之一,这地方也是我昔日常来采访之地。记得20世纪80年代它属于双流县辖之地,府河边有一段堤称安公堤,这便成了今日“华阳街道安公社区”了。从今安公社区府河堤往上游走约20公里处,便到了成都的合江亭了。自唐朝设华阳县以来,府河安公堤都属古华阳县辖之地,包括合江亭及下游的堤段都是古华阳县辖之地。华阳中和中兴古镇都是岷江府河的古码头。今安公社区下游还有正兴古驿水码头,黄龙溪也是古驿水码头。

1987年我从金牛区调进成都人民广播电台,出任农村广播的记者,我太熟悉这里的风土人情了。从安公社区沿府河上行可到二江寺桥、姐儿堰、中和场,今还可到网红打卡之地的“五岔子”大桥;再往上游行,便是老金牛区辖的高河坎,三瓦窑古镇了,是的,我今生亲眼见到那时的安公堤应该是牢固的,岁修维修地段也是较少的。而往下游走,出华阳中兴镇的下游河岸,从正兴场便是烂河滩多多之地,年年岁修工程都得护堤。

为什么叫安公堤?我曾多次采访,得到的回答是“安公为民修的长堤,一直修到合江亭都牢实。”清初华阳县令安公为官一任,为保华阳县不遭水淹,他一直都在为华阳护堤、治水。

今年春,我在安公社区广场上见到安洪德的塑像和碑文,这让我进一步了解到了他的事迹。安公塑像屹立在广场上,他右手持文书,左手高举,双眼凝视着府河上游来势凶猛的江水……塑像下方有一段文字,上书:“安公洪德,字颜伯,山东聊城人士,乾隆朝拔贡。公元1743年知光场(今华阳)励精图治,整肃藐视官府鱼肉。乡里之庙产,静居寺,所获赈灾款悉数充公;以之重修‘长虹桥’极尽安民乐业之能事,念之纪之,万民所愿,更名‘安顺桥’。其间,更察天地自然,因势利导,再筑府河段长堤,永保一方平安,长堤二华里,即今‘安公堤’。清宣统《续修聊城县志》安公条目,文字寥寥,而洋溢着敬仰之情,触且感怀,廉政有守以,老病归,来之日,贪无以殓。四川天府新区华阳街道办事处建。2016年3月。”

通过这通新碑刻文字,让后人充分认识到,凡为民作主,为民办好事,办实事的人,人们都会永远记住他的。

康熙五十九年,安洪德中举,任湖北孝感、应山知县。

乾隆元年,安洪德任绵竹署理知州,并改建紫岩书院,“剑南春”恢复生产。

乾隆二年,安洪德在原有墓地的基础上,兴建绵竹茶盘街上诸葛双忠祠。

乾隆五年,安洪德建文昌书院,作《诸葛忠武侯》一诗,“管乐何堪比,萧曹未足侔。堂堂二表在,谟训媲伊周。”

乾隆七年,安洪德任绵州知州,拆除梓潼县七曲山张献忠像,并竖起“除毁贼像碑”。

乾隆八年,安洪德调任成都府华阳县令……

乾隆二十一年,安洪德至武侯祠,瞻仰诸葛亮神像后,书写杜甫《古柏行》,由守祠道长张清夜刻石撰碑立于祠下;修葺青羊宫,为青羊宫山门题写匾额。

乾隆二十四年,安洪德在雅州知府任上告老还乡,回到山东聊城。

宣统《续修聊城县志》对安洪德的记载:“廉政有守,以老病归。卒之日,贫无以殓。”

出安公广场沿府河采风,不但见“安公堤”碑刻,还能见到一座新建的“安顺桥”。2023年《四川人文》春季刊上我读到孙丹木先生写的《安顺桥的前世今生》一文,介绍道:安顺桥系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由华阳县安洪德重修,并题写桥额“长虹桥”。安洪德任华阳县令期间,他劝课农桑,除暴安良,清廉爱民,使人民安居乐业,他将捕获的强盗脏银,全部用来修建大桥。后来老百姓感其恩,将桥更名为“安顺桥”。其实,孙丹木先生写的这段文字明白地告诉了读者,安顺桥是在安公堤上游合江亭处。这中兴镇的“安顺桥”显然是上游古迹迁移至下游了!

本版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