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起前行 | 上海作家抗疫诗文选:找回“附近”的温暖(沈琦华)

2022-04-20 13:10:00 - 媒体滚动

3月份以来,上海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疫情防控考验,全市上下众志成城,迎难而上,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全力以赴同疫情斗争。

与两年多前一样,上海作家再次用手中笔记录感人瞬间,抒发抗疫豪情,彰显这座城市特有的精神品格。在防疫的大战大考面前,我们将以必胜的信念和决心共克时艰,用坚定自信和有力行动维护这座城市的安全、有序、活力。本公号近期将特别选载上海作家最新抗疫作品,以飨读者。让我们同心抗疫迎春归,奋力书写再作为。

朋友老李住在宝山大场镇的保利叶之林小区,他微信上和我说,最近他们小区上了央视,成了网红。原因是疫情期间,小区居民利用下楼测核酸的机会,在每个楼栋的电梯间里摆放了一个个爱心食物箱,里面有橘子、牛奶、饼干、面包、红肠、方便面、八宝粥,还有热腾腾的包子……也不知是哪栋楼的居民先开了头,最初大家只是用小盘子、小盒子盛放一些食物放在电梯间,慰劳辛勤守护家园的一线抗疫工作人员。后来,随着爱心食物的照片被发到业主群,越来越多居民加入了接力,小朋友们也在爱心食物箱上用童真的语言和手中的画笔表达感谢。

“艺”起前行 | 上海作家抗疫诗文选:找回“附近”的温暖(沈琦华)

老李说,保利叶之林小区有1500多户居民,自封控管理后,坚守抗疫第一道防线、保障居民正常生活的重任就压在了5名居委工作人员和50位物业员工的肩上。社区早晨6点要做核酸采样,工作人员凌晨4点多就要起床,把又闷又热的防护服穿戴整齐,直到工作完成,五六个小时不能休息、不能喝水,有时还要安抚情绪激动的居民。核酸之外,他们还要协调居民配药取药、人员外出看病、人员返岗复工,整理各类求助沟通信息。除了基础保障工作外,小区物业还承担着每天对小区环境消杀的繁重任务。十几天来,每天都有上千份生活物资抵达小区门口,物业会消毒后逐一配送到居民家,解决从小区门口到居民家“最后一百米”问题,有时凌晨2点还在配送的路上。每晚8点,物业保洁会挨家挨户上门收取垃圾,1500多户的工作量,意味着每天要干到凌晨1点。

“艺”起前行 | 上海作家抗疫诗文选:找回“附近”的温暖(沈琦华)

老李忽然感叹,平时总感觉马路上吵吵闹闹的,而最近自己都是听着鸟叫声起床的。他说,疫情给上海按下了暂停按钮,宅家抗疫的自己忽然发觉原来这座城市有着这么多自然的声音,“以前也没有好好吃饭,现在每天能拿到一棵白菜都会觉得很感动,或许这次疫情就是让人们意识到,你身边的人和事都不是理所当然地出现,要学会感恩、传达善意。”

前段时间读牛津大学人类学家项飚的《把自己作为方法》,项飚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趋势,是“消灭附近”。明明生活在人口密度更高的环境里,城市却并没有让我们收获足够的亲密和温暖,于是我们便抱怨城市里没有人情味,没有归属感,没有家的感觉,可是真正回到家,我们依然通过虚拟的互联网和世界产生联系。不过这次疫情,却让很多人找回了“附近”的温暖。用老李的话说,这是一种具体的活着的感觉,邻居之间可以相互对望,相互问好,相互守护,这种温暖,足以让大家一起克服种种困难。

(原文载于“夜光杯微信公众号”4月18日)

《上海作家》微信团组

主编:杨斌华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