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报40年 | 佳作诞生记之首次刊载解聘经理消息:“短新快”佳作留下永远被铭记的城市历史

2022-04-20 09:33:00 - 深圳特区报

回顾《深圳特区报》40年的发展就是深圳这座城市发展史的缩影,不同时期的作品都体现了深圳这座城市和居民在那个阶段的奋斗、拼搏、光荣和梦想,刻录了深圳市民的心路历程。在1985年,一篇题为《五十八家企业举行信任投票,一百五十一位正副经理中五人解聘》的文章引起了轰动,报道虽短但见证了一个时代的改革潮流,也充分体现出深圳这座城市在改革开放初期的勇敢探索和伟大实践。这是《深圳特区报》第一篇获得全国新闻奖的作品,是上世纪80年代众多经典作品中璀璨的一篇,也是那一时期《深圳特区报》对深圳这座城市大胆探索、创新的报道缩影。

特报40年 | 佳作诞生记之首次刊载解聘经理消息:“短新快”佳作留下永远被铭记的城市历史

1985年刊登《五十八家企业举行信任投票,一百五十一位正副经理中五个解聘》报纸原件。

采访回来,身上都是沙腿上都是泥

时隔30多年,依然从字里行间感受到那个时代的“声音”,这篇佳作的作者是当时《深圳特区报》“四大名记者”之一的黄年。如今已80岁高龄的黄年依然神采奕奕,因多年的劳累已步履蹒跚但眼神矍铄,上世纪80年代的记忆仿佛就发生在昨日。回想当年的记者生涯,黄年十分感慨:“上世纪80年代做记者很辛苦,那时的深圳并没有像现在一样具备完整的市政建设,我们出去采访走的是土路、泥路。好一点的交通工具是自行车。那时整个报社的记者不多,我们都要同时身兼数职。每次采访回来,身上都是沙腿上都是泥。”

除了深圳早期建设的艰苦条件,深圳在上世纪80年代依靠国家的政策扶持、毗邻香港的区位优势,开创了无数个“全国第一”。“深圳速度”也成为当时全国媒体报道深圳提到最多的词语。深圳当时的政策除了“快”还伴随着很多争议。黄年回忆说:“那时候,深圳刚成为特区不久。全国的人才、资源、政策都汇聚到深圳,在这个条件下碰撞出很多新的想法。也引起很多争议。我们特区报的记者更应该积极报道,让大家了解特区,了解改革开放。我们就是在这种‘前进、徘徊,再前进、再徘徊’的形势下为深圳做了最好的解读。”

小稿件大故事,报道背后是特区“先行”缩影

《五十八家企业举行信任投票,一百五十一位正副经理中五人解聘》只是黄年报道关于深圳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部分,这一系列关于改革创新的方式方法都对今后全国的改革创新指明了方向。黄年说:“当时全国实行经理(厂长)负责制不久,企业经理、厂长将决策、人事任免、行政等众多权力集于一身。虽然简化了审批和决策等,但是也出现一些监管困难。有一些经理权力大了思想也开始腐化,开始坐吃企业不好好经营,赚钱就花没钱就跑。所以,如何加强对这些人员的监督管理就是当时最迫切的问题。对于怎样对经理、厂长等人进行监督,在当年没有经验可循。连经理(厂长)负责制都还处于摸索阶段。当年深圳市委组织、人事部门先在友谊公司做了试点,再在有前期经验的情况下在全市58家企业推行。”

“这个事情我感到十分新鲜。当时在深圳的体制下,很多政策都全国独有,是其他地方比不了的。开创信任投票的方式能切实解决当时的问题,也为其他城市借鉴带来可能。”黄年回忆说。当时的报道可以选择长篇报道将现场生动还原,但黄年选择了一篇简短的消息。虽只有370多字,但仔细看来却字字珠玑。“什么是好新闻、好报道?我认为就是三点——短、新、快。首先提出问题,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当时如果长篇累牍反而容易让人抓不住重点适得其反,那样就没有人看了,这样先进的解决方案也不会让全国人民看见,更不会成为改革的经验。”消息报道后给全市企业带来极大震动并引起了热议。黄年说:“当时大家最关注的就是今后企业经理、厂长应该怎么做?因为确实通过投票,5位经理被免职。这也为其他还未开展信任投票的公司企业经营者敲响了警钟。解决了基层监管问题,才能为经济体制改革保驾护航。”时至今日,信任投票方式依然是经理负责制企业基层监督的重要手段。

自己的报道让人铭记至今,黄年感到十分荣幸。从1985年开始他每年报道关于深圳改革创新的稿件都获得了新闻奖,这些报道连起来就是深圳上世纪80年代创新开拓的缩影。这些报道既是对黄年工作的肯定也是他前进的动力。在他的佳作背后是辛劳、奋斗,更是深圳这座城市永远被铭记的历史。

(原标题《370多字消息拿下全国新闻奖黄年:“短新快”佳作留下永远被铭记的城市历史》)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赵萌文/图)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