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行行长变动尘埃落定,这家银行业标杆还值得投资吗?

2022-04-20 21:19:00 - 21世纪经济报道

与4月18日A股暴跌7.35%相比,最近两日招行的跌幅已大幅收窄。市场正在消化招商银行行长突然变动的不利影响,回归理性与基本面。

4月18日晚间,招商银行(600036.SH;3968.HK)公告称,免去田惠宇的招商银行行长、董事职务,另有任用;由常务副行长、董秘王良主持招商银行工作。

这轮人事变动显得突然。招行在短时间内完成交接,已最大限度降低短期波动,保障了业务平滑。但对经营信用的银行来说,能否维持客户、投资者、员工等对于招行的信心,是招行目前最大的挑战。市场最关心的问题是,作为银行业优等生,是否能延续往日的业绩增长势头? 

王良主持工作缪建民定调“保持业务和队伍的稳定” 

从2013年5月至今,田惠宇任招行行长九年,从规模、盈利、质量、市值等维度看,招行已稳坐股份制银行首位,也被公认为中国市场化程度最高的商业银行之一。业内普遍认为,招行的成就与其35年三任行长、得以保持战略定力有很大的关系,而突如其来的人事变动,让市场唏嘘的同时,也对其发展定力心生疑虑。

“确实有客户表达了担忧,担心调整会牵扯精力影响业务推进。”一位对公招行客户经理坦言,“不过目前业务没有什么影响,大家各司其职,王行长也已全面主持工作,业务推进流程并没有断点。”

“缪董事长在内部干部大会上说,当前压倒一切的任务是保持业务和队伍的稳定,继续保持高质量发展。”一位与会人士表示,这无疑给招行干部和员工吃了一颗定心丸。

此外,缪建民在会上重申了坚持董事会领导下的行长负责制、市场化的激励约束机制和干部队伍人才的稳定性的“三个不变”与“五个始终坚持”,即始终坚持“两个一以贯之”、始终坚持走市场化专业化道路、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始终坚持差异化发展战略、始终坚持审慎的风险管理理念,与其在2021年年报致辞中的表述一致。这是投资者普遍认为招行30多年来能够穿越周期保持稳健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石。

在年报致辞中,缪建民对招行3.0模式表示高度赞同,称其为招行新时代的“马利克曲线”,要求持续提升财富管理、金融科技、风险管理三大能力。

招商银行“大财富管理的业务模式+数字化的运营模式+开放融合的组织模式”的3.0模式,事实上已是银行业未来发展的趋势与共识。除招行外,金融机构普遍对财富管理、金融科技、组织协同等提升关注度。根据中金公司统计,2021年大多数金融机构大财富收入增速在15%以上,大部分银行客户AUM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2021年多家金融机构调整财富管理相关组织架构,并推动财富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的业务协同;同时加大金融科技投入,兴业银行董事长吕家进称“数字化是生死存亡之战”。

基本面与战略定力 

安信证券在研报中指出,从基本面来看,由于招行董事会采取的措施较为果断,预计此次人事变动对招商银行基本面影响较小。从股价来看,流动性、宏观经济预期、突发性事件等均会影响短期股价走势,此次招商银行行长变动,可能导致公司股价短期波动加大;但中长期看,股价基本是由基本面因素决定的,招行职业经理人制度、已成体系的零售业务生态圈、优秀的风控能力等核心竞争力并不会发生变化,中长期投资价值凸显。

截至2021年末,招行总资产9.25万亿元,排名国内银行业第7;营业收入3312.53亿元,净利润1199.22亿元,均排名第5,仅次于四大行;ROAA和ROAE均排名第1;不良贷款率0.91%,拨备覆盖率483.87%,资产质量与风险抵御能力都居同业前列。多份券商研报形容招行2021年年报“基本面稳健优秀”,有审计人士形容招行构建了“堡垒式的资产负债表”。此外,招行还连续九年保持资本内生增长、不进行股本融资,分红比率保持在33%的高水平。

一位分析师认为,18日的暴跌其实更多是情绪的过度释放,成交情绪充满博弈和焦灼背后,是投资者对银行业优等生的信心和担忧在隔空交战。

当下市场最关注的问题是,换帅后,招行管理层是否能保持战略定力与执行力?而在面对越来越激烈的竞争时,能否保持此前的增长势头和优势?

事实上,九年前田惠宇接班马蔚华时,市场也曾对正在“二次转型”的招行有过类似的隐忧。但是田惠宇到来后,延续二次转型精神和招行零售优势,一以贯之提出“轻型银行”和“一体两翼”。田惠宇此前对银行业发展形势、阶段的研判,对“轻型银行”战略布局与落地举措的尝试,具有普遍市场共识。招行在公告中对田惠宇的贡献表示了感谢。

瑞银在最新研报中表示,招行优质管理层一向是其成功主要因素之一;相信内部提拔的新行长将会是一个积极的结果,料可以保持投资者对银行战略连续性的信心。

王良是一路从基层成长起来的老招行人,由他主持工作,很大程度上增强了招行内外对战略与文化定力的信心。据了解,王良曾在内部讲话中多次表示,招行高质量发展源于前瞻性的战略布局和坚定的战略执行。 

王良是谁?

招行35年发展中,王良就亲历了27年,进入招行高管层10年,更是招行3.0模式的探索者和具体操盘手。

根据公开信息,王良是中国人民大学货币银行学的硕士,1995年6月从中国科技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来到招行北京分行的一家办事处工作,扎扎实实从基层做起,2001年成为北京分行行长助理;2006年3月,王良担任北京分行行长;2012年3月,以行长助理身份进入招商银行高管层,并于2021年8月,从副行长被任命为招行常务副行长。

“王行长在北京分行的时候,把北京分行带到了新的高度,总资产、自营存款、税前利润等多项核心指标实现翻倍,在招行系统内占比均超过10%,不良率保持在1%以下,被当时马蔚华行长称赞为‘招行系统内的一面旗帜’。”一位招行老员工表示。

来到总行后,王良先后分管过风险与合规条线、金融市场与理财业务、资产负债与财务管理等多项核心业务。

2009年的《新京报》中,王良曾表示:“办银行不能像百米冲刺,只追求一时的轰轰烈烈,而要像跑马拉松,要按照自己的节奏、体力,才能跑到最后。稳字当头、好在其中;好字当头、快在其中。”在中国银行业上一轮信贷风险周期期间,招行在2016年率先成为不良贷款额、率双降的银行,而分管风险条线的王良正是这轮资产质量攻坚战的“关键先生”。资产质量的率先反转对招行的战略转型意义重大,不仅带来了2.0阶段结构和质量上的优势,更为其轻装上阵腾出手来布局数字化转型赢得了宝贵的战略机遇期。

2017年王良开始分管金融市场与理财业务,延续彼时招行资管业务发展的良好势头,并有力推动银行理财业务转型,为后续招行提出的打造大财富管理价值循环链奠定了坚实基础。截至2021年末,招银理财管理的理财产品余额达2.78万亿元,占据市场第一。此外,招行的票据业务、资产托管等均在细分市场上排名数一数二。

近年来,王良分管资产负债和财务管理,是招行“堡垒式资产负债表”的重要操盘手。招行以资产负债管理先进的理念、工具与能力享誉业内,资本内生能力、资金成本管控和息差管控能力突出。王良总结多年实战经验,并在2021年出版了《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实践》一书。在该书中,王良写道:“国内商业银行在长期快速增长的背景下形成根深蒂固的规模导向,对发展质量不够重视;在考核评价下更突出短期的表现,对长期的价值导向不够重视;在营销上以产品中、业务为中心,而不是以客户为中心;在结果上往往呈现的不是内涵集约发展特征,而是粗放的外延扩张式发展特征,甚至忽视风险。”

“就像书中写的,王行长非常善于抓住主要矛盾。”一位招行计财条线的工作人员说,“王行长的风格是行稳致远,一方面拥抱创新,另一方面也对风险非常敏感,稳健经营的意识非常强。”

近年来,王良兼任董秘一职,与投资者和媒体的沟通较多,“王良行长平易近人,气质儒雅,专业能力突出,记忆力超群,感觉把招行经营数据都刻进了大脑,脱稿也能信手拈来。”一位与王良打过交道的投资人士对其评价道。招行内部人士表示,任常务副行长以后,王良已经开始全面负责全行的日常经营管理,如每月的全行经营分析会均由其主持召开。

成立35年来,招行已经成为品牌影响力和市值位居全球前列的大银行,驾驭这艘巨轮,需要战略眼光、全球视野、专业素质、驾驭全局的能力,统筹平衡各方诉求的智慧,更重要的是对招行文化的深刻理解和认同。目前来看,在招行平台历练多年的王良是合适的人选。

有投资者说,“招行是常新的,也是不变的。”招行无疑又到了一个新的时代,支持招行的基本面没变,过去35年体制机制、公司治理、市场定位、服务创新、经营理念、组织文化等构建的护城河能否持续发挥优势?也许,市场需要多一些耐心和信心。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