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东升:世界面临的三大挑战

2022-04-20 17:15:44 - 市场资讯

陈东升:世界面临的三大挑战

亚布力企业家论坛CEF 

陈东升:世界面临的三大挑战

陈东升|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理事长,泰康保险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

2022年4月16日-17日(北京时间),以“不凡岁月,砥砺前行”为主题的第二十五届哈佛中国论坛在哈佛校园举行。本届论坛特别设置了亚布力国际论坛,由哈佛中国论坛和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共同主办。

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理事长,泰康保险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陈东升,多点DMALL董事长、物美集团创始人张文中,滴灌通集团创始人及主席李小加,远大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张跃,中金公司管理委员会成员、股票业务部负责人黄海洲,亚洲理工学院校长翁以登等嘉宾分别在亚布力国际论坛作主旨演讲。

会议开幕当天,陈东升以线上视频发言的方式,分享了他对当今世界面临的三大挑战的思考。

以下为陈东升演讲全文:

2010年亚布力大理夏季高峰会的时候,我跟田溯宁在大理古城散步聊天。我说当今影响世界的有四大因素:全球化、互联网、气候变暖和中国崛起。

去年我重新思考和分析这四大因素,梳理出两对逻辑关系。

首先,全球化和中国崛起是一个逻辑。全球化、中国崛起与中美博弈,带来世界地缘政治的大变化。

其次,互联网、科技进步、气候变暖和“双碳”是一个逻辑。科技进步与“双碳”,形成对工业文明及其底层能源结构的一次否定之否定,带来文明形式和生产生活方式的大变化。

此外还有第三个逻辑——长寿时代来临,百岁人生将成为普遍现象。几十年后,人口增长与结构将进入一个新的均衡,这是人类自身的大变化。

首先来看全球化和中国崛起。1972年尼克松访华,整个世界格局发生变化。从那个时候到今天,世界政经格局就是基辛格提出的“大三角关系”,过去是中美苏,今天是中美俄。

陈东升:世界面临的三大挑战

图|1972年尼克松访华

以美国GDP为基准,1970年代苏联的GDP最高时是美国的43%;1972年中国的GDP只是美国的8.9%。到2021年,中国是美国的77%,远远超过日本在1990年代最接近美国时的69%。而今天,俄罗斯只是美国的7.5%。这又构成了一个新的三角关系。

这期间,三个大国的演绎发生了非常有趣的变化。二战后,国际上分为美苏两个阵营,在经济上实行两种不同的制度——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

1978年,邓小平领导中国开始改革开放,中国经过四十多年努力,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和体系。1991年苏联解体,从此一个巨大的变化发生了。苏联和中国,或者说俄罗斯和中国都实行改革,实现了市场经济。

陈东升:世界面临的三大挑战

图|1992年邓小平南巡,中国改革开放加速

今天不管是什么政治制度,市场经济成为了人类社会最大的一个公约数。我经常讲,中国改革开放两个最核心的改革:宏观上的价格改革形成了市场经济的制度和体系,微观上的产权和所有制的改革,诞生了像洪流一样浩浩荡荡、一波一波创业创新的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

第一波企业家是“84派”。1992年邓小平南巡后,国家机关单位的一大批精英下海创业,我称为“92派”。1990年代中期,美国和其他国家的留学生回国创业,掀起一波互联网科技创新的浪潮,我称为“网络派”。今天,80后、90后、00后又涌现出一波一波创新创业的企业家。中国的企业家群体是中国经济取得成就的最重要的力量之一。

俄罗斯因为进行了休克疗法,没有经历一个市场与企业家的培育和成长过程,企业家精神、创新创业活力不足,经济严重地依靠能源和军工。所以才形成了经济实力的新三角关系。今天虽然三个大国都是市场经济,但国家的治理结构是不一样的。

还有中美竞争与逆全球化的问题。我一直认为,全球化的本质就是产品要素全球配置,而且是以公司、创新、产品为核心。苹果手机是典型,苹果手机品牌是美国的,主要零配件来自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但是装配在中国大陆。

正因为产品要素全球配置,零配件可以流动,原材料可以流动,资金可以流动,高级管理者和科学家可以流动,唯一不能实现大规模流动的,是普通蓝领工人。

陈东升:世界面临的三大挑战

图|蓝领工人

长期以来,当跨国公司把他们的生产环节转移到东亚和东南亚地区,美国蓝领的工作岗位随之慢慢流失到这些地方。中西部的白人蓝领中产阶级的生活,长期得不到改善,也得不到重视,日积月累形成一种影响越来越大的社会政治势力,特朗普成为他们的代言人和政治代表人物。只要这一现状得不到改变,特朗普主义就会长期存在并影响美国的政治经济。

全球化的核心是生产要素全球配置,效率最优。但是大规模的普通劳动力不能够流动,带来劳动力结构的变化和失衡,进而带来发达国家国内和国际政治经济问题。这是全球化的巨大地缘政治矛盾,也是全球化最大的死结。

俄乌战争爆发后,很多学者认为全球化终结了,中美竞争也被视为“逆全球化”的过程,我认为其中最大的问题,还是在于普通劳动力不能够流动。

第二,科技进步、“双碳”带来了文明形式和生活方式的大变化。

人类文明从旧石器时代进入新石器时代,到现在大概1万年的时间,其中工业文明不到300年。我有一个观点:工业化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带来人口增长和聚集,进而带来科技进步,最终造就持续百年的经济繁荣。

但是,从工业革命至今,世界所有财富和福祉是建立在消耗化石能源的基础上。人类消耗了地球四十亿年的能源储备,并造成气候变暖以及政治、经济、社会、未来生存发展的一系列深刻挑战。

陈东升:世界面临的三大挑战

图|全球变暖引发的自然灾害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文明充满了矛盾、挑战、战争、冲突,好多问题难以形成共识,但在应对气候变化上,人类现在形成了高度共识,它也是中美之间的最大共识。

我觉得“双碳”是对工业文明以来人类生活方式的一次彻底变革。我们要进入一个新的文明。这个新的文明不是信息时代、数据时代的文明,而应该是生态文明。

2010年,生态文明论在贵阳举办,我在演讲中第一次郑重提出,从最早的工业革命到电气革命,再到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人类认为自己进入了信息时代、数字时代和智能时代,其实我认为这都是工业文明的逻辑,因为都建立在化石能源的基础上。

“双碳”带来清洁能源,解构了传统的化石能源结构,人类整个生活方式会发生变革,继而进入一个新的文明——生态文明。生态文明就是把农业社会“天人合一”、自然和谐的理念和生活的观念,与工业时代的福祉和生活品质结合起来,形成简约的、零碳的生态文明生活方式。

第三个就是长寿时代和长寿社会即将到来,这是人类自身的大变化。

全球现在有77亿人口,人口高速增长是工业文明的结果,但进入后工业文明,全球人口出现了两大变化:

一是随着生活水平提高、营养改善,以及公共卫生、医疗技术、生命科学的进步,死亡率显著降低,人类预期寿命延长。现在日本、韩国、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人均寿命已经达到85岁,中国大陆人均寿命也达到77.3岁。预计未来30-50年,人类平均预期寿命可能接近100岁,中国人也会达到92岁。

二是出生率不断降低,这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一般而言,每个成年可孕育的妇女平均生育2.1个孩子,社会人口结构才能均衡,而现在,全球近一半人口生活在生育率低于这一数值的国家,中国的生育率是1.3,为全世界最低。

低死亡率、低生育率、寿命延长,将导致人口年龄结构从金字塔状逐渐转为柱状,每4个人里就有一个65岁以上的老人。一部分人口学家预测,再过30-50年,人类人口将负增长。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人口负增长,经济活跃度就会下降。

陈东升:世界面临的三大挑战

结合中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可以发现一个现象:当一座城市的人口负增长,它的房价、物价、就业、经济活跃度会下降,而当一座城市的人口急剧流入,它的经济、房价会不断上涨。过去十年,深圳人口增长了700万,而哈尔滨人口是负增长,人口急剧向长三角、珠三角流动。

所以,当人类人口进入负增长时代、长寿时代,整个社会经济结构会发生深刻性变化。

以上是我对时代大变局的思考。今天很多人在讨论中美关系的未来,我认为中美合作是世界的福音,中美较量、冲突甚至战争则是人类的悲哀。人类社会终极目的,就是追求和平、和谐,追求家庭幸福和身体健康。

责任编辑:梁斌SF055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