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调研】主体重心下沉 管理水平上升

2023-04-20 06:43:44 - 山西新闻网

作为全省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试点县,文水县按照“重心下移、人员下行、资源下沉、权力下放”的原则,高位推动,最大限度向乡镇赋权赋能,构建起“一个主体总统筹、一支队伍管执法、一张清单管权责、一套机制管运行、一个平台抓监管”的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文水模式”。文水县许多乡镇干部感触颇深,“通过综合行政执法改革高效融合部门行政资源,做到管理不缺位、服务更简便,激发基层社会治理的活力与潜能。”

“配角”变“主角”打破固化思维,让行政执法效率提高

一直以来,行政执法主要由县直部门承担,乡镇政府无形中演化为配合的角色。这种运行体制下,乡镇干部很容易形成将自身定位于“办事员”的固化思维。“这是民政上的事。”“那是环保上的事。”以往对群众的类似答复也屡见不鲜。

而推行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目的是让乡镇一级真正发挥政府的作用与效能,从而完善健全基层治理新格局新体系。

随着改革推进,2022年,文水县12个乡镇在设立综合行政执法办公室的基础上,组建乡镇综合行政执法队。乡镇长兼任办公室主任(执法队队长),武装部部长和派出所所长兼任副职,每个乡镇配备10至12名执法队员。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该县梳理形成的156项《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法定事项清单》中,乡镇综合执法办主要承担14项行政检查、8项行政处罚和7项行政强制。

“目前,省政府赋权55项执法事项已下放乡镇,解决乡镇级层面‘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见’问题。”文水县司法局副局长孟洋介绍。

“这55项事项包括乱倒垃圾、占道经营等方面,跟群众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北张村党支部书记闫建明说,像环境卫生类的问题,原来只能靠村民自觉和道德约束,没有解决的强制手段。而通过一次次的乡镇执法,在增强群众的法律意识同时,很多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随之,文水县配套出台《文水县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文水县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办法》《文水县行政执法容错免责办法》《文水县行政执法统计年报制度》《文水县行政执法责任制规定》等27个文件,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运行机制制度。并将综合行政执法纳入乡镇党委书记党建述职内容,派驻人员党组织关系实行属地管理。

“刚开始,乡镇干部对综合执法有抵触心理,一是怕担责,二是执法本领恐慌。”孟洋直言不讳。

兼任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工作领导组副组长的文水县委政法委书记惠慧认为,首先要解决干部思想固化和僵化的问题,乡镇书记要有县委书记思维,乡镇长要有行政长官思维。她表示,执法主体重心下沉意味着乡镇一级干部责任加大,27项配套制度有点有面,既能实现规范执法,又能让乡镇施展本领、轻装上阵。

从此,一场全方位、深层次的改革在文水展开。县直部门派驻执法机构纳入乡镇统一指挥协调,推动行政执法向乡村延伸,将行政执法优势逐渐转化为基层社会治理效能。

十指握成拳强调虚实结合,让行政执法精准到位

“有些行政执法事项专业性极强,一下子下放到乡镇难免会出现承接能力弱的现象。”接受采访的多位乡镇执法人员表示。

“其实,好多常规工作都是在执法,比如环境整治、安全隐患排查等等。”北张乡党委书记梁义文认为,过去重实效、轻环节。执法改革其实是倒逼工作规范化、专业化。

为此,文水县编制《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指导手册》等辅导资料,对法定事项清单逐条分解说明,解决执法过程中的困惑和难题。目前,全县组织144名乡镇执法人员参加执法资格考试。

理论培训重基础,案例教学重实操。虚实结合使执法人员的专业能力迅速提升。除集中培训外,文水县还邀请律师团队、专家教授专题讲授理论知识和法律政策。坚持轮流展示、以点带面方式,组织12支乡镇综合执法队伍开展相互观摩交流及普法宣传暨“大比武”知识竞答擂台赛。各乡镇对标清单、挖掘亮点,查找不足,互学互鉴、互查互验。

从开出的第一张罚单案卷开始,全县开展部门评查和乡镇互查,抽调政法单位业务骨干和优秀律师对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案卷全面评查,推动执法改革提质增效。

“一是由易到难。执法以粪污垃圾柴草乱堆乱放为切入点,逐步扩展到占道经营、乱搭乱建、制假售假等专项行动。二是由简到繁。从简易程序着手,快速熟悉执法询问、调查取证、下达决定书、督促整改等程序。三是由生到熟。开展专项行动执法案件案卷评查,不断提高文书填写、签名捺印、案卷归档等专业化和规范化水平。”孟洋从3方面概括执法的具体流程。

乡镇执法事项领域广、分类多。为确保高效运行,文水县在精确分类、职责清晰的基础上,推行“查处”分离机制,避免违规执法。执法小组开展常态化巡查检查,及时发现、及时处置。需立案查处的,统一移交综合行政执法办公室立案调查。不属于乡镇执法权限范围的案件,统一移送相关县直执法部门。

执法主体下沉到乡镇,激发社会力量参与。特别是活跃在全县12个乡镇158个村的上千名网格员,成为普法的“主力军”和行政违法的前沿“哨兵”,与乡镇执法办公室无缝对接,保证违法行为“发现在初始,解决在萌芽”。随着网格员一次次“吹哨”,一批批执法队员“应哨”出击,让群众感受到法制力量就在身边。

“这样能有效解决县直部门执法人员少、违法行为难监管的普遍现象,对整个社会治理作用意义重大。”文水县应急管理局局长闫东晓表示,一是对乡镇执法的业务指导不能缺位,二是要和乡镇互联互通,建立联合执法机制。

针对行政执法尺度的拿捏,文水县落实“柔性执法”和“首违不处”的人性化流程,采取辅导建议、说服教育、劝导示范、警示约谈等非强制性方式,引导群众及时整改整治,让群众感受到执法有“温度”。

南安镇南安村主街上的很多商户表示,通过执法人员的一次次劝导,原来占道经营、乱摆乱放的情况得到整治,现在大家都自觉形成爱护公共卫生和环境的好习惯。

执法即服务提升综合效能,让行政执法温润民心

刘胡兰镇属于文水县的经济重镇,主导产业为养殖和屠宰。城镇化程度高,街面商铺众多。因此,私屠滥宰和畜禽粪便处置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群众最为关切。

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以来,该镇针对私屠滥宰、制假售假联合执法47次,查处21起。近期与县农业执法队、公安局食药侦大队联合巡查,查处私屠滥宰违法窝点。实施动物强制免疫,对156038头肉牛接种炭疽疫苗,启动病死动物收集处理工作,无害化处理病死肉牛538头。有效规范行业秩序,群众拍手叫好。

“行政执法是行业规范的过程。通过执法来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刘胡兰镇镇长杨延鹏欣喜地说,“通过不断地执法实战,一批群众关心关切的问题得到解决,乡镇执法内生动力明显增强。”

各乡镇综合行政执法队根据镇情特点,重点打击违法行为,从而推动全行业、全过程纳入日常监管体系。引导全县白酒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全链条强化食品安全监管,保障肉牛、白酒、食品加工3大民生支柱产业规范发展。

“综合行政执法践行‘执法为民’的理念,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快速反应和处置,最大限度地把违法行为制止在初始阶段、解决在萌芽状态,维护和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梁义文告诉记者。

西槽头村民赵某因屡次乱倒垃圾,执法人员劝导多次无果后,被处罚款。这也是西槽头乡综合行政执法开出的第一张罚单,这件事在村里传开后,群众纷纷拥护。“只要不偏不倚,执法离我们老百姓越近,我们越是认可。”该村村民赵二保笑着说。

随着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推进,进一步提升依法行政水平,促进营商环境改善,成为文水经济社会发展的潜在动能。

据了解,文水县正在建立社会基层治理一体化平台和乡镇综合行政执法信息库,打造“事件上报、事件受理、事项流转、工作办理、结果反馈、核查结案”六步闭环管理模式,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

“乡镇执法改革有效解决了基层治理中存在的‘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见’这一突出问题,我县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文水模式’。”惠慧表示,下一步文水县将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加快提升执法综合效能,实现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提档加速。

本报记者燕中兴

(责编:candy、李琳)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