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万里之遥 四川南充医生西非救死扶伤

2023-04-20 20:03:56 - 封面新闻

封面新闻记者苏定伟

单程飞行28个小时,3次转机,从四川成都出发,到达遥远的非洲西部。夏智勇和林帅,两名来自南充的医生,在万里之遥的几内亚比绍有一个大气的名字——中国医生。援非18个月后,他们回到了南充,开始自己以往正常的工作,大学老师、医院主治医生。他俩都是川北医学院临床医学院的老师,又是附属医院的医生。今天,封面新闻带你走进这两名“中国医生”的故事。

跨越万里之遥 四川南充医生西非救死扶伤

夏智勇老师在讲解

2020年4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的援非医生招募活动开始,夏智勇和林帅毅然报名。“我是党员,我有责任上!”夏智勇说,他也曾犹豫过,因为家中有年过八旬又疾病缠身的父母,儿子即将中考,家中面临很多具体而又实际的问题。“能不能等到娃儿上了高中才过去?”妻子问他,他告诉妻子,这一批援非需要妇产科医生,而他是医院妇产科不多的男医生,“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如果退缩和推辞,我怎能对得起入党誓言?”经过多重考核筛选后,同年7月,夏智勇和林帅正式成为第十八批援几内亚比绍医疗队队员。

出国前他们做了系统的准备,学习了简单的葡萄牙语,希望能与当地患者无障碍沟通;专业知识的扩充学习,林帅在国内主要从事普外科的工作,更专业一点来讲是甲乳科,由于几内亚比绍医疗条件有限,在那边他要从事外科,包括脑外科、胸外科等,从单纯的甲乳科医生到全外科医生的转化,是他面临的最大挑战。

跨越万里之遥 四川南充医生西非救死扶伤

远赴西非的“中国医生”

2021年4月9日凌晨2时,中国(四川)第18批援几内亚比绍医疗队全体队员乘坐国际航班远赴非洲,夏智勇和林帅最终在几内亚比绍首都一家医院工作,利用翻译软件、手势和患者进行沟通。夏智勇说:“在异国,思乡肯定是会有的。最让我放心不下的是我的父亲,他年纪大了,腿脚也不方便,但他特别支持我的工作。”林帅介绍,在疫情期间,由于医疗条件有限,当地政府无法保证群众疫苗普遍接种,后来在大使馆统一协调下,医疗队免费为当地华人华侨接种了三针新冠疫苗。

有一次,一名42岁的高龄产妇向医疗队求助,希望能由医疗队负责生产事宜。但当地医疗条件落后,卫生和医疗设施不达标,手术存在很大风险。夏智勇站了出来,勇担重任,自荐成为这场手术的主刀医生。在他精细、严谨的操作下,手术十分成功,母子平安。在特殊情况下,他们还要动手修建治疗室。让林帅印象深刻的是一次义诊,“当地民众看见我们来帮助他们,接连表达感激,并用葡萄牙语缓缓说出‘中国朋友’这几个字,在那一刻,我深深明白了‘医者’二字的真正含义。”

跨越万里之遥 四川南充医生西非救死扶伤

林帅老师讲解无菌理论

出发时,儿子即将中考,现在儿子已读高二了,回忆在几内亚比绍的18个峥嵘岁月,夏智勇最自豪的是自己“中国医生”的标签,“远离祖国后,更感受到祖国的强大。”据了解,从1963年4月6日起,截至2022年12月底,中国累计向非洲派遣医疗队员24314人次。目前共有45支医疗队在非洲44国的100个工作点工作。60年间,医疗队员们用大爱无疆、仁心仁术在非洲大地上树立起中国形象,“中国医生”成为专业和可信任的代名词。(学校供图)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