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发布丨山东省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显著,野生动植物保护体系逐步健全,生物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2022-05-20 12:41:51 - 山东发布

今天上午,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我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及相关工作情况。

权威发布丨山东省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显著,野生动植物保护体系逐步健全,生物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权威发布丨山东省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显著,野生动植物保护体系逐步健全,生物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权威发布丨山东省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显著,野生动植物保护体系逐步健全,生物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权威发布丨山东省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显著,野生动植物保护体系逐步健全,生物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权威发布丨山东省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显著,野生动植物保护体系逐步健全,生物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权威发布丨山东省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显著,野生动植物保护体系逐步健全,生物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主题是“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下面,简要介绍一下山东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情况。

全省生物多样性的特点

山东地理位置非常优越,背靠大陆,面朝海洋,境内地貌类型多样,孕育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生态系统多样。既有森林、灌丛、草甸、湿地等陆地生态系统,也有海岸带、岛屿、河口、近海等海洋生态系统。

二是物种种类繁多。既有陆地物种,比如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淡水鱼、昆虫以及各种植物和野生大型真菌等;也有海洋物种,比如海豚、带鱼、梭子蟹、海带等。

三是特有遗传资源丰富。有种类多样的地方畜禽品种、农作物品种、中药材、食用药用菌种等。比如,地方特色动物有泰山赤鳞鱼、鲁西牛、济宁青山羊,作物品种有野大豆、烟台苹果、莱阳梨、潍坊萝卜、章丘大葱,花卉品种有野生的崂山百合等。

近两年来新发现的生物物种

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一些珍稀野生动物在山东的湖泊、湿地等频频“亮相”。越来越多的珍稀动物在山东“落户安家”、繁衍生息。

权威发布丨山东省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显著,野生动植物保护体系逐步健全,生物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2021年,青头潜鸭就开始在泰安东平湖过冬。2022年3月,东平湖记录到了1500多只青头潜鸭。青头潜鸭是全球极危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全球不到5000只。

2021年8月,黄河三角洲首次发现国际极危物种勺嘴鹬(yù),勺嘴鹬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极度濒危物种,全球仅剩下不到200对。

2021年12月,烟台市龙口黄水河湿地公园首次发现野生丹顶鹤,丹顶鹤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2022年3月,小清河济南段发现了本土鱼类中华鳑鲏,这是小清河有历史统计数据以来,时隔60多年再次发现这一鱼种。

2022年3月,潍坊安丘市大汶河生态湿地首次发现极危物种黄胸鹀,黄胸鹀(wú)是全球极危物种,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2022年3月,济南市锦绣川水库、牟汶河泰安段发现中华秋沙鸭,中华秋沙鸭是中国特有稀有鸟类,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2022年4月,桓台县马踏湖发现中国特有珍稀鸟类、“鸟中大熊猫”震旦鸦雀定居。震旦鸦雀是全球濒危物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工作情况

(一)COP15大会上我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受到广泛关注。2021年10月11日至15日,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第一阶段会议在昆明召开,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与我省在会上确定项目合作,我省成为联合国生物多样性金融项目在中国的唯一示范省份。生物多样性金融项目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推出的投资项目,主要致力于引导和支持各国探索构建有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金融体系,改善生物多样性保护资金状况。主要任务是提高发展中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的执行效率,增加公共和私营部门对于生物多样性的投入。目前,省生态环境厅正在对以往所采取的生物多样性相关支持政策和资金投入进行回顾总结,评估未来生物多样性资金需求,制定生物多样性金融计划,助力改善生物多样性资金状况,努力为我国其他地区乃至全球提供示范经验。

(二)生物多样性调查深入开展。去年,我省在全国率先更新省级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21—2030年)。谋划了30个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今年,全省生态环境系统广泛开展优先区域的生物多样性调查工作。省级层面重点选取生态功能最重要、生态系统最典型、分布面积最广泛的9个区域开展调查,包括黄河三角洲、泰山—徂徕山、崂山等3个陆地区域和渤海湾6个海洋区域。各市分别开展其他优先区域的调查工作。有些县(市、区)也开展了本行政区域的生物多样性调查,例如齐河县,在调查中发现了青头潜鸭、鹈(tí)鹕(hú)等珍稀动物,初步摸清了本行政区域的生物多样性“家底”。其他部门也结合工作职责开展了山东省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鸟类资源普查,南四湖、东平湖与水库渔业资源调查,小清河、南四湖水生生物调查,黄海、渤海与海岸带资源调查。

(三)种质资源保护扎实推进。在建设农作物种质资源库方面,建立了以4个中期库、8个短期库、5个试管苗库为核心,30处种质资源圃为支撑,5个原生境保护区(点)为补充的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体系。收集、引进、保存各类农作物种质资源8万余份,涵盖21科67属96种。在建设畜禽种质资源基因库方面,建立了58个畜禽资源保种场、5个畜禽资源保护区、3个畜禽遗传资源活体基因库和2个省级畜禽遗传材料基因库。初步形成了原位保护与异位保存相结合、活体保护与遗传材料保存相搭配的全省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体系。在建设水生生物遗传资源库方面,建立46个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13个国家级水产原良种场、80个省级水产原良种场,作为种质资源活体库。建设2个省级水产种质资源库,下设标本库、细胞库、基因库,保存海、淡水种质资源2万余份。在全省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方面,截至目前,已经完成基本情况普查,初步摸清全省农作物、畜禽和水产养殖种质资源种类、数量、分布等基本信息,正在按照既定安排,开展资源信息登记、鉴定评价等工作。

(四)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显著。构建了省、市、县海洋生态预警监测体系。相继开展了海洋生态基础监测、近海典型生态系统监测、海洋生态灾害预警监测等工作,系统掌握我省近岸海洋生态状况和变化趋势。组织开展了典型海洋生态系统监测与评价。基本掌握了黄河口等重点海域海洋浮游生物、底栖生物以及游泳动物生物多样性本底状况;调查分析了滨海湿地植被、土壤、鸟类、水生生物资源等各生态系统要素的本底状况和动态变化情况。推进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攻坚行动。开展渤海攻坚海洋生态修复、“蓝色海湾”整治等行动,推进砂质岸线修复、潮沟疏通、植被修复及恢复、互花米草清除、底栖生物增殖、活体牡蛎礁构建、退养还海等生态修复工程,恢复海洋生态功能,提升海洋生物多样性水平。

(五)野生动植物保护体系逐步健全。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意见》《山东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山东省珍稀濒危树种种质资源名录》等,构建了较为完善的野生动植物保护法规政策体系。整合优化全省自然保护地,保护范围涵盖我省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富集区域,85%以上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得到有效保护。建立14个省级部门组成的野生动植物保护联席会议,实施野生动植物栖息地保护修复,建成省级以上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34处。

(六)生物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21年,全省地表水国考断面在“十三五”末历史性全面消除劣五类水体的基础上,又历史性全面消除五类水体。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39μg/m3,较2017年改善27.8%;重污染天数3.6天,较2017年下降71.0%。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达到有监测记录以来的最好水平,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屏障。

(七)监督执法卓有成效。自2017年起,连续5年开展了“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工作,多部门联合开展“清风”等系列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和震慑了非法猎捕和交易野生动物等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公安部门建立“生态警长”机制,全面实施“生态警务”,组织“昆仑”专项行动,“打源头、端窝点、摧网络、断链条、追流向”,始终保持对破坏生物多样性犯罪的严打高压态势。近年来,全省共破获相关刑事案件240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5400余名。

(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