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在中国古代绘画的迷人世界里

2024-05-20 05:46:09 - 媒体滚动

转自:辽宁日报

沉浸在中国古代绘画的迷人世界里

尤鉴

■提示

著名艺术史学家高居翰被学界誉为海外中国艺术史研究的一座高峰,高居翰把中国绘画视为除欧洲之外,世界上唯一绵延千年、涵容多种艺术流派和艺术家、取得高度成就的视觉艺术。《溪山清远:中国古代早期绘画史》以高居翰生前系列讲座为蓝本,堪称一部可视化的中国绘画史,是他对中西艺术史研究的一次反思。

《溪山清远:中国古代早期绘画史》是中国美术史研究学者高居翰对中国古代早期绘画史的系统叙述,其讲述以西周晚期、秦汉至宋代美术史为主线展开,重点关注唐宋绘画,特别凸显了宋代绘画的发展高度。

高居翰将一生献给了中国艺术史研究,在生命的尽头,为了完成向世人讲述中国古代艺术通史的夙愿,他凝聚毕生所学、所悟,精心录制了中国绘画通史系列讲座,向大众普及中国艺术。系列讲座采用通史叙事模式,结合历史文化和社会的语境来解读作品,并穿插逸闻趣事,娓娓道来,诙谐生动,创造出沉浸式中国古代绘画欣赏体验。

高居翰坚信传承古代先贤知识和智慧的最有效方式是诗歌和美术,诗与画以感觉之美,直诉心灵,可以在多维时空跨度中,引导世界各地观众和读者穿越文化疆域,无障碍地进入中国古代早期绘画的迷人世界。高居翰注重的是一种身临其境式的引导,让世界各地的读者和观众经由观看得以感悟古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精神理想,乃至历史现实,因此系列讲座也可视为一部视觉化的中国古代文化史和文明史。

在《溪山清远:中国古代早期绘画史》一书中,高居翰以大量存世画作为重心,以生动的叙述和敏锐的解读把作品串联成相对完整的线索,带领大家以观看作品的方式展开对中国绘画史的讲述,书中配图近1500张,颇像一部图史。书中穿插作者多年亲身经历的艺术鉴藏与美术史界的交往故事,知识量与信息量巨大。本书论题开放且耐人寻味,对绘画史的诸多问题提出了新颖思考,也引发学界广泛讨论。高居翰常用中西画家、流派和作品进行类比,从再现绘画的形式和图像、抒情和叙事及其表达方式出发,来探讨中西绘画的视觉融通和差异。比如以中国宋代画家黄公望与西方画家毕加索并论,说黄公望是以知性与理性手法处理画面,如同西方立体派艺术家一样,似乎分解了有形的世界。他还列举了一系列与宋代诗意画呼应的西方经典画家,如伦勃朗、达·芬奇、卡拉瓦乔等。

南宋画家夏珪是高居翰最喜欢的中国画家之一,高居翰认为夏珪的《溪山清远图》是中国艺术的经典之作,令他心醉神迷。以“溪山清远”命名自己著作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方面是为了标示夏珪等画家所代表的宋代水墨山水画创作巅峰,另一方面是为南宋院体画和禅画传统正名。

高居翰把中国古代早期绘画史视为“一种不涉及优劣判断的,向着更加写实方向发展的准逻辑性运动过程”,以彰显后来文人画史所忽略和贬抑的视觉传统,强调观看的乐趣,倡导从画作本身出发的视觉研究,大大扩展了人们对中国古代早期绘画史的世界意义和价值的认识。高居翰认为,中国早期绘画的发展史是一部逐步达成对自然世界完美再现的历史,一代代艺术家的创造力都是以表现自然世界为中心的。

高居翰引导读者学习如何“观画”,领略观画秘籍,字里行间可见一个真性情的大师。高居翰强调观看的乐趣,倡导从画作本身出发的视觉研究。他认为,“作品不会说话,画家也不用凝重和严肃的术语,一切都在画里发生着”“要长时间观察和分析艺术作品,把注意力放在视觉特质上”。

高居翰把中国绘画看作除欧洲之外,世界上唯一绵延千年、产生多种艺术流派和艺术家,并取得高度成就的视觉艺术。

在《溪山清远:中国古代早期绘画史》一书的导言中,高居翰写道:“1999年,我在一次讲座中引用了艺术史家恩斯特·贡布里希的一段话——‘在人类历史上,仅有两次,即古希腊和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历代艺术家前赴后继,以一种系统化的努力,使图像逐渐接近我们所看到的世界,并最终达到逼真的程度。’这段话出自他的著作《图像与眼睛》。而我想要补充的是——‘尽管这类概述通常不失其准确性,但应加上一句:还有中国。’”

中国美术学院高士明院长2014年追忆高居翰一生的学术贡献时说:“他使中国艺术史成为一门世界学问。”借用这个评价来看高居翰晚年系列讲座“溪山清远:中国古代早期绘画史”,我们会有一个清晰的全球艺术史图景。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