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路运动中的翰林领袖

2024-05-20 14:00:55 - 北京晚报

▌王顺成

“五一”小长假期间,来到成都旅游,见到了巍然矗立在成都人民公园内的“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遥想风起云涌的113年前,不禁心怀崇敬,同时缅怀该碑的书丹者暨保路运动的领袖颜楷先生。

保路运动中的翰林领袖

颜楷临隶书《夏承碑》并行书书论

京师学子

颜楷家族世代簪缨,其入川始祖颜承祚,即颜楷的高祖,为颜回第70代孙,以科举得官,于清嘉庆年间自山东曲阜入川,任四川简州知州。颜承祚一生清廉,以至于临终之时既无房产,也无葬身之地。因他受县人爱戴,故人们筹钱在龙泉山买得一方土地将其安葬,并在龙泉驿市街购下两间铺面供其遗孀及子女居住谋生。

颜楷于光绪三年(1877)生于四川省成都双流县华阳,14岁时,其父颜辑祜进京参加会试,带他随行。在京城,他从李稷勋学辞章,从吴德潇学书法,后考国子监南学,时年16岁,名列第二,受到主持者翁同龢的重视。翁令其坐于案侧,出题考之。颜楷略加思索,一气呵成。翁同龢见其文、书皆佳,大为赞赏:“为南学得一隽士矣!”

甲午年后,颜辑祜与“戊戌六君子”中的杨锐、刘光第交谊,尤其常与川籍维新人物刘光弟交往。“戊戌六君子”在京城菜市口被杀后,无人敢前去收殓,最后是悲痛的颜楷出钱将杨、刘遗体收葬。其父恐其惹事端,便把他送往甘肃舅家疗养,后又回四川入县学。光绪二十八年(1902),28岁的颜楷在成都中举,两年后在开封会试中考为二甲第三名进士。光绪三十一年(1905),颜楷被派往日本,官费入东京帝国大学学习法政。光绪三十四年(1908),颜楷学成归国,入翰林院受编修加侍讲衔,次年调任广西抚署总文案,办法政、监狱两学堂。

颜楷16岁时以第二名的成绩考入南学,颇受翁同龢的器重。之后他又师从王闿运,入湖南衡州东洲书院。颜楷修身克己服膺刘止唐,经史文章受业王闿运和俞樾,初荷知遇则有翁同龢,老师都是名家大儒。他把书斋命名为“四师精舍”,他说:“此四先师者,皆予小子清业受知,再传承学者。”

保路运动中的翰林领袖

成都“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西面(颜楷书)

保路功臣

1911年5月,34岁的颜楷回到成都,准备举行续弦婚礼。辛亥秋,值争路事起,颜楷出于义愤,出任四川保路同志会干事长。

熟悉近代史的朋友都知道,四川的保路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孙中山先生曾说,若没有四川的保路风潮,武昌起义(辛亥革命)也许要晚一年半载。

1911年5月,清政府借铁路国有的名义,将已归民办的川汉、粤汉铁路收归国有,旋又将铁路权出卖给英、法、德、美四国银行团,此举激起了湘、鄂、川、粤人民的反对,发展成了保路运动。四川的反对尤为激烈,纷纷成立保路同志会,参加者达数十万人,由集会、罢市、罢工、罢课发展为抗粮、抗捐,并与警察发生冲突,清政府下令镇压。

当年8月5日,铁路公司曾召开全川股东代表大会,众股东推举颜楷为股东大会会长,张澜为副会长。颜楷慷慨陈词:“筑路系国家安危,积资为川人血汗,不能不拼死力争……”随着事态的发展,9月7日,四川总督赵尔丰诱捕了保路同志会的代表颜楷、张澜、罗伦、蒲殿俊等九人,欲杀之来平息事变。驻防成都的旗营将军提醒赵尔丰:“颜楷乃朝廷翰林院侍讲,未经诏令撤职,若将其治罪,违背祖制,日后将有擅诛近臣之罪,必须先行请旨。”赵只好将九人关押在制台衙门来喜轩。

民众听闻九人被捕,如潮水般赶来请愿,赵尔丰下令开枪,打死群众数十人,酿成了辛亥“成都血案”。同盟会乘机组织同志军在各县发动起义,20万人将成都包围。赵尔丰迫于形势,将九人释放。然而各县纷纷宣布独立,清政府紧急调集各省军队入川镇压。9月2日,端方从湖北率新军入川,湖北革命党乘机发动了武昌起义。很快各省起义成为燎原之势,形成了“辛亥革命”。

此时成都发生了兵变,成立了军政府。都督尹昌衡捕杀了赵尔丰。尹昌衡作为近代四川的传奇人物,被誉为“川军鼻祖”。尹昌衡很早就加入了同盟会,1909年,他回到了四川,秘密地开展了一系列革命活动,为推翻满清统治做准备。武昌起义的枪声响起后,尹昌衡迅速响应,领导四川革命党人起义,成功地光复了成都,后出任军政部长。

当时,尹已与颜楷的妹妹订婚,由于颜楷的声望及二人的关系,他力邀颜楷任宣慰使,却被颜楷多次回绝。这是因为颜楷在维新变法和保路运动中,经历了太多的血雨腥风,他有些心灰意冷,从此不问政治。

保路运动中的翰林领袖

颜楷像

碑魂长存

颜楷自童年始就与笔墨结下不解之缘。他在北京读书时即以善书闻名,不同凡俗。

嘉庆、道光以前,书法崇尚法帖;自阮元提倡南北书派论,包世臣继起提倡北碑,康有为更力主尊碑而轻帖,遂使崇尚北碑的风气大盛。于是,颜楷特别留意汉晋、南北朝石刻,参《张黑女》的遒厚、《张猛龙》的雄俊于馆阁体中,故其试卷书法别树一帜,不仅为帖学者赞誉,更为碑学者重视。

碑学的倡导,掀起了“复古”浪潮,冲破了馆阁体的藩篱,但矫枉过正,未免偏激。于是,颜楷对碑帖进行了有机并用,这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这在他的楷书《刘君墓志铭》中也十分鲜明地表现了出来。

颜楷东渡留学回国后,更心追手摹《爨龙颜碑》,笔势达到了遒劲朴茂的境界,其后期书法更臻妙境,熔铸汉魏,自成一家。

1917年,川滇两军交战时,朱德曾于昭觉寺八仙堂避难。后为表感激,朱德请颜楷书写了“应世人间”楠木牌匾,赠予昭觉寺。

保路运动后,张澜、颜楷建议将路款剩余为保路死难者建碑以事纪念,此即建于1913年成都少城公园内的“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碑高31.86米,四面出自四位书家之笔,西面即是颜楷所书的魏碑。

颜楷所题用笔方劲雄强,与雄伟、肃穆的纪念碑十分相合,堪称碑魂。抗日战争时,纪念碑的碑顶曾被日机炸毁,现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及“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保路运动永垂史册!

民国之后,颜楷在成都南门延庆寺卖画,其妻邹辛士女士亦鬻画。他们与刘仲韬合办“乐善公所”,卖字所得七成捐办赈济事业,三成用来养家糊口。

当年在北京求学的时候,颜楷即潜心书艺,并与齐白石等书画名家有所砥砺。到中岁之时,他的书法已达到更高境界,坊间对他的书法颇为推崇。

颜楷亦喜治印,早在“南学”就读时,他曾得到顾印愚、胡念孙的指点,后又参法古金石刀币,功力益进,颇有汉印风范。因他拜在王闿运门下,故与齐白石为同门师兄弟,颜楷曾请其刻印三方。

1936年,齐白石游成都,曾到颜宅拜访,得知好友已作古九年,不胜悲哀。21年后的1957年夏,邹辛士到先夫求学的北京观光,又至齐宅回访,白石老人用万寿山的香桃招待之。

颜楷于1927年去世,邹辛士在成都女子师范学校从教之余,以鬻画贴补家用,抚养儿女。值得欣慰的是,“革命后继有人”。颜楷病逝时,他和夫人邹辛士所生的儿子颜济才刚满3岁,后来成长为了国家的栋梁。

1941年,颜济考入华西协和大学牙科就读。1942年,毅然弃医从戎,考入空军军官学校,成为一名飞行员,与侵略者鏖战长空。抗战胜利后,颜济又转入华西协和大学农艺系就读。颜济选育的小麦“繁六”及其衍生品种把小麦亩产量提高到350至400公斤。“小麦高产抗锈的优良种质资源繁六及姊妹系”曾荣获1990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