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地产三文鱼:游出天山走俏全国

2024-05-20 19:28:08 - 媒体滚动

转自:中国科技网

科技日报记者梁乐 朱彤

前不久,新疆尼勒克县人工养殖的三文鱼,跨越千里来到福建厦门市,成为一场品鉴会的“主角”。大家品尝着新鲜可口的三文鱼,不禁感叹,深居内陆的新疆,居然也能出产三文鱼。

随着近几年养殖及冷链运输技术的不断提升,作为新疆的“隐藏款”特产,三文鱼已经逐渐在国内走俏,并销往国际市场。

近日,记者来到新疆最大的三文鱼产地伊犁州尼勒克县,探寻三文鱼成功“落户”背后的科技力量。

新疆地产三文鱼:游出天山走俏全国

尼勒克县地处天山脚下、伊犁河上游。冰川融水的不断汇入,使得水库平均水温12℃,水质清澈且流动缓慢,十分适合冷水鱼类的生长繁育和规模化养殖。

“尼勒克在20世纪70年代就探索养殖过虹鳟,但囿于当时的技术和运输条件,养殖规模一直比较小,也没有打开销路。”尼勒克县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新鹏介绍,随着拥有现代化养殖技术的企业入驻,尼勒克渔业迎来了“春天”。

2014年,新疆天蕴有机农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蕴公司)在尼勒克县投资建厂,陆续从国外进口鱼卵进行孵化养殖。

“我们引进三文鱼的品种是三倍体虹鳟,鲑科鱼是洄游鱼类,可以在淡水、海水和淡水交界处、海水三种环境中生存,它无法在海水中完成一生,必须到淡水中产卵,但能在淡水中完成从鱼卵到生长的全过程。”天蕴公司副总经理姚丁香表示,在一整套养殖及加工技术的加持下,新疆地产三文鱼营养丰富且有其独特的营养特点,被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评定为“全国特质农品”。

在天蕴公司养殖基地繁育中心,引进的鱼卵孵化养殖到一定程度后,就要按大小把不同规格的鱼分配到不同的网箱里养殖,便于更科学精准地进行管理。

传统库区网箱养殖一大弊端就是水体容易污染,而三文鱼又对水质要求极高,天蕴公司开发的生态环保网箱养殖技术破解了这一难题。它配备了自动投饵机、粪污收集系统等清污装置、在线水质监测系统等智能化设备,为三文鱼生长筑起了一道坚固的科技堡垒。

在天蕴公司吉林台三文鱼养殖基地,成鱼组负责人沙比·沙都阿卡斯正在使用电脑控制投喂设备。只见他轻点鼠标,远处的投料机精准地将饲料撒进网箱,并可以实现360度旋转,确保投喂均匀。“投喂机每小时最大投喂量4吨,投喂距离30米,可以设置时间自动投喂,极大节约了人力,减少了浪费。”他说。

新疆地产三文鱼:游出天山走俏全国

不远处,养殖部主管冯斌正紧盯着一块电脑屏幕,查看水下清污机器人的工作状态。

冯斌告诉记者,这是公司自主研发的国内首个渔业领域清污机器人,其搭载了声呐成像系统、光学摄像机以及基线定位系统,可下潜至水下十几米的网箱底部,进行可视化精准清污。机器人通过搭载的污泥泵,将底泥表面沉积的粪便吸上水面集污平台,再经过干化池处理后加工成可用于园区绿化的有机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无害化生态环保养殖发展模式。

进入盛夏,水温偏高会导致冷水鱼食欲下降,进而影响鱼的正常发育。

新疆地产三文鱼:游出天山走俏全国

天蕴公司养殖技术负责人余洋介绍,为解决这一难题,公司首创了半封闭循环水养殖系统。安装在网箱内的水泵和可升缩式节能井,可以将深层水体交换至网箱表层,这就使得原本静态的水体流动起来,有效降低夏季水温,提高溶解氧含量,还能减轻冬季结冰强度,方便饲料投喂。

“这套系统使我们的三文鱼生长周期从36个月缩短至28个月,并有效化解了极端气候条件给渔业生产带来的风险。”余洋说。

得益于一整套科学合理的养殖方法,今年天蕴公司三文鱼年产量可达6000吨,通过订单捕捞方式,实现全年不间断供应。

“这几年我们与国内多家科研院所合作,针对制种育种开展集中科研攻关,致力于打破三文鱼鱼卵依赖进口的卡脖子难题。”姚丁香表示,目前实验室已经取得技术突破,下一步将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将制种育种主动权攥在自己手里。

李新鹏表示,通过三文鱼养殖基地和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建设,尼勒克县将进一步加速一二三产融合,为当地农牧民提供更多的就业选择和收入来源,擦亮“三文鱼”这个金字招牌,以产业振兴促进乡村振兴。

(新疆天蕴有机农业有限公司提供)

今日热搜